读书丨《黄帝内经·素问》(卷十八、十九)

春满十方1417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传承、分享、互动、智慧”

-春满十方读书会-

第39期预告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缪,交叉,交错。缪刺,是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一种方法,病位和针刺部位左右交错,故称缪刺。本篇首先讨论了这种刺法,所以篇名《缪刺论》。本篇主要内容有:说明缪刺法应用的原理及其与巨刺法的异同。叙述各经的络脉受邪后出现的症状,以及针刺的取穴部位、针刺方法,提出了针刺要结合人体在月亮周期中的气血盛衰来确定用针次数。最后,介绍了病邪侵入手少阴等五经之络而发生的尸厥,讨论了其救治的方法。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

本篇内容主要包括:叙述三阴三阳之气太过不及与人体五脏疾病的关系,从而说明人体五脏与四时相应的道理。介绍人体随四时变化而血气运行也有出入变化的规律,说明针刺必须顺应四时变化的原理,并指出违背四时变化而针刺可能导致的各种病变。指出误刺伤及五脏必致死亡,及其死亡前的征象和死期的预测。本篇主旨是人体五脏气血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针刺要应四时变化而进行,所以名为《四时刺逆从论》。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

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本篇内容是论述疾病的标本关系及其治法,以及疾病的传变和预后等,所以叫“标本病传论”。标本是中医学的重要范畴,相当于哲学上的本末范畴。“标本”的含义较多,“本”指病因、病机,则“标”指症状表现;“本”指久病,则“标”指新病;另外,在其他篇中,“本”指病人,“标”指医生。治疗的原则是先治本后治标,甚至治本而无须治标,而标病自除。但在标病危急的特殊情况下则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本篇论述了“五运六气”学说的一些基本法则,太过、不及、平气的岁气变化,说明运气对宇宙万物的影响。因其用天干以纪地气,地支以纪天气,天地运气是宇宙万物生化的本源,本篇专门纪而论之,故以《天元纪大论》名篇。本篇总论天地万物生成部分的内容与《易传》特别是其中论乾元、坤元在万物生化中的重要作用有密切关系,当是《易传》思想在医学方面的发展。读者宜参考《周易》来理解这段文字。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

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本篇内容主要包括:一、说明五运学说是从观察字宙中存在着五种不同的气色而发展而来的。二、叙述了六气的假设位置、运行方向和次序。三、指出地在人之下、太虚之中,依赖大气的托举,而能在字宙中间。大气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地上的万物。四、说明五运六气的变化对人体和对万物生化的影响。所谓“五运”,即五行之气变化运行,故称《五运行大论》。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

本篇内容主要包括:一、说明六气学说是根据天体运动的规律而创立的,并指出六气之间,具有标本中气的相互关系。二、天体的变化有盛衰,气候的变化有太过不及。天地间万物与之息息相应,其表现在生化方面;人体也与之息息相应,其表现在气色脉象方面。三、指出六气具有互相承制的作用。四、解释了什么叫“岁会”、“天符”和“太一天符”。五、说明自然界是一个运动不息的多变世界,如果升降出入的运动停止,那么生化之机就会息灭。总之,本篇阐明天道六六之节,也应天气、应地理,突出主岁主时加临之六气。因所论各节内容,至为精微,故称《六微旨大论》。本篇名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注:本篇题解部分摘自中华书局译注版,作者姚春鹏,有删减。

《黄帝内经·素问》

十八、十九卷

今晚8点,春满十方读书会第<39>期,与您相约。

相关阅读:

读书|《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五、十六、十七)

读书|《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三、十四)

读书|《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一、十二)

读书|《黄帝内经·素问》(卷九、十)

读书|《黄帝内经·素问》(卷七、八)

读书 |《黄帝内经·素问》(卷五、六)

读书|《黄帝内经·素问》(卷三、四)

读书|《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二)

读书|读本预告:《黄帝内经·素问》

加入方式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