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友史解菜根谭(二七九二八二)

光慈文学1026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二七八、读易松间  谈经竹下

【原文】读易晓窗,丹砂研松间之露;谈经午案,宝馨宣竹下之风。

【注释】丹砂:即朱砂。矿物名。色深红,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中医作药用,也可制作颜料。

【意解】清晨静坐窗前细读《易经》,用松树滴下来的露水来研朱砂圈点书中的精义;中午时刻在书桌上谈论《佛经》,香炉中青烟缭绕,那香气随风扩散到竹林深处。

【体悟】说到《易经》,人们都称其为中国百经之宗,解读《易经》之作更是汗牛塞屋。据说三国时的管辂精通《易经》,且善于为人解说。一天,何晏向他请教有关“阳爻”的问题,得到满意解释后,何晏心悦诚服地赞叹:“君论阴阳,举世无双。”当时,邓飏正在座,便问管辂:“人都说你善解《易经》,可我听你刚才所言,却没一句是谈论爻辞的,这是什么原因呢?”管辂道:“真正懂得《易经》的人,绝不会死抠爻辞去论《易经》。我以为,取其精神与时俱进,这才是真正的知《易》用《易》。”

“取其精神与时俱进,”读《易》如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更应该如此。然而,我们所见到的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五四运动时期的人们)“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毛泽东)

中华传统文化的确需要继承。因为,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比张翼德的丈八长矛不知厉害几多倍,有些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我们引以自豪的传统要素和精髓。我们不曾被拿枪的西方列强所打到,却极有可能让山姆大叔的糖衣炮弹击败于无形之中。

好在咱们中国人善于反思,已经明白了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对建设小康社会的极端重要性。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但我们总不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儿的都拿来,这与时下的时髦男女们的哈日哈美欧又有多大区别呢?!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四书五经叫我们看清天命、人性、人心、人情,更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毛泽东的“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意义重大。倘若我们能够有选择的、循序渐进的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继承,理性的发扬,咱们中国一定会永葆青春!咱们中华民族就一定会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八零、人为乏生趣  天机在自然

【原文】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落笼中便减天趣;不若山间花鸟错集成文,翱翔自若自是悠然会心。

【注释】1、文:通“纹”,丝织品上线条状的图形或图案。此指山间美景。2、会心:领悟;领会。

【意解】花卉被栽植在盆里就显得缺乏自然生机,飞鸟被关进笼中就会减少天然情趣;那些都不如山间的野花野鸟那样显得艳丽自在,因为它们自由生存于大自然景色中,看起来总比经过人工修饰的显得赏心悦目。

【体悟】凡是到庐山一游的驴友们,大都要慕名前往仙人洞瞻仰一番,看看无限风光。原因并不是因为此洞是唐朝仙人吕洞宾的居所,而是得益于毛泽东同志的那首叫做《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的绝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为了这大自然中那些天生的无限风光,人们不惜冒险探险,一睹为快。沈括、徐霞客的探险历程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小时候,沈括在读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这句诗时,深感疑惑: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于是,他就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山上四月,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晚呀。

正是这种险峰探险的精神才使得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被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和“中国科学史的坐标”。

另一位探险大师徐霞客在《游雁宕山日记》写道:“始历高巅。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壁立,内石笋森森,参差不一。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这一点也不比“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逊色呀。

徐霞客他22岁就开始外出旅游,历经34年,直到生命结束为。他先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于19个省市。“闻奇必探,见险必截”。每每遇到古洞、名刹、温泉、奇峰、深林、幽皇等奇异景观,他都把安危置之度外,只求一览“庐山真面目”。他在自己的记录中说:“旦古人迹未到之处,小惜捐躯命,多力一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比。”徐霞客为了探索一个石洞,竞从一条横卧的巨蟒身上跨过,进到洞内。

非如是,徐霞客就无法为我们留下“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的《徐霞客游记》。古人云:“勿背天之道,勿绝地之理,勿逆人之伦。”殊不知,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自由自然啊!

裴多芬说得真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二八一、烦恼由我起  嗜好自心生

【原文】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浸?”真破的之言也。

【意解】世俗之人因为把自我看得太重,所以才会产生诸般嗜好种种烦恼。古人说:“假如已经不再知道有我的存在,又如何在意外物的珍贵呢?”又说:“假如能明白就连我们自己的身体也在幻化中,一切都不是我所能掌握、所能拥有的,那世间还有什么烦恼能侵害我呢?”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呀。

【体悟】似乎没有人不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典故,但也许有人却要为“黄雀“是何物而考证一番。其实啊黄雀就是“麻雀”。可这小小的麻雀在宋徽宗君临天下的时候却是制造贡品“黄雀酢”的主要原料。只须将麻雀打理干净,用盐和米粉腌渍加工后就成了味美无比的美食“黄雀酢”。

据说,蔡京在被抄家的时候,人们发现他家中有三间大屋子都是黄雀酢,从地下一直堆到房梁。试想一下,即使蔡京转世投胎二百次,他也吃不完这么多黄雀酢,他要这么多黄雀酢干嘛呢?真是“人心足蛇吞象”啊!

蔡京事发后,被发配到广东,金银珠宝装满了一大船,老百姓痛恨,什么东西也不卖给他吃。从京城开封到长沙,遥遥三千余里,任他拿出再多的黄金白银来,也很难买到一口饭菜,更甭说什么黄雀酢白雀酢了,最终被活活饿死。早知如此,蔡京说什么也得弄他一船黄雀酢沿途享受的。

王羲之喜欢养鹅是出了名的。相传他曾经为了得到一批好鹅特地为一个道士抄完整部《金刚经》。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王羲之喜欢养鹅,是为了观察鹅的行走姿态,把学习书法与观察鹅的习性结合起来。只因为这一嗜好才使得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爱鹅之事,传至宋代,还被沈括写进了《梦溪笑谈》,从此,江南一带的人们就把鹅称为“右军”,这也许王羲之曾为右军将军的缘故吧。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的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嗜好。俗者如酒色财气,雅者如棋琴书画。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休闲娱乐的项目更是层出不穷五花八门。但凡事都有个度,都有个道德标准,一旦超越雷池就会黑云压城了。

王羲之嗜好养鹅,意在书法在志趣;蔡京嗜好黄雀,只是贪婪口福私欲。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酒鬼赌棍以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贪污犯们的所作所为,就不是用“嗜好”两个字所能概括得了的。

佛教有一个偈语说得好:“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正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现实中的事物无不在不断变化着。人们所看到,所理解,所认识的,只是当前的一种状态而已。

最妙的还是:善待自我,快乐人生!

二八二、以失意之思  制得意之念

【原文】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

【注释】1、奔驰:车马疾行。此指奔波,奔走。唐·王建《求友》诗:“斆学既不诚,朋友道日亏。遂作名利交,四海争奔驰。”2、角逐:竞相争逐。《3、靡丽:奢华,奢靡。

【意解】假如我们能从老年再回头来看看少年时代的往事,就可以消除很多争强斗胜的心理;假如我们能从那些没落世家的经历去看荣华富贵,就可以消除自己奢侈豪华的念头。

【体悟】这里有一个叫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的相声段子,不妨说来听听。

相传,朱元璋少时家贫,从没吃饱过肚子,17岁那年他又因父母双死于瘟疫,无家可归,被迫到家乡黄觉寺当了一名小和尚,以图有口饭吃。但是,不久家乡就闹了灾荒,寺中香火冷落,他只好外出化缘。在这其间他历尽人间沧桑,常常一整天讨不到一口饭吃。

有一次,他一连好几天没讨到东西,又饿又饥,昏倒在街上,被一帮乞丐救起,他们将讨来的一块豆腐和一小撮菠菜放在一起,浇上剩粥煮好了,喂给朱元璋吃。朱元璋食后,精神大振,问他们刚才吃的是什么,那些乞丐开玩笑的说,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汤”。

后来,朱元璋投奔红巾军,当了皇帝,尝尽天下美味。突然有一天他生了病,什么也吃不下,于是便想起了当年在家乡乞讨时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于是找到那帮乞丐,在紫禁城里重复做那道令他回味无穷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却再也吃不出往日的美味了。读到这里,大家不禁要问,同样的原料,同样的厨艺,为什么就吃不出同样的味道来呢?饥时苦笑也香甜,足食佳肴淡无味。乞丐与天子怎么能同日而语呢?!

有道是“子系中山狼,得知更猖狂”。还是这位小和尚在位登大宝之后,旋即对丐帮兄弟、和尚同门大开杀戒。朱洪武炮轰独角楼当然是小说家的戏说与杜撰,但洪武二十二年(1393年)“蓝玉案”却是凿凿在案的史实。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告其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朱元璋还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为《逆臣录》。列名《逆臣录》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致死者达15000余人。

蓝玉者,何许人也?明太祖朱元璋心目中的汉之卫青、唐之李靖是也。蓝玉早年随朱元璋起兵,出生入死,勇敢善战,功绩显赫。朱元璋为了永世其昌,早就下定决心要把开国功臣都杀个精光。任你永昌侯,大将军,凉国公,谁叫你在寡人当和尚做乞丐的时候患难与共?

“以失意之思,制得意之念”话虽说得不错,然而,对那些“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中山狼来说,不仅幼稚,而且可笑之至!殊不知,得意者无不忘形之至!早就把失意之窘态抛到九霄云外啦。

不信请看看胡传魁。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张魁:丈母娘

胡军:草木·人间

施训洋:寒冬的一杯酒

周月友:史解菜根谭(二七五——二七八)

曲赣江:是花就绽放一一致2021

余蕾:不囿于昨日,无惧于今日——写给2021的自己

孙军:匆匆2020

韦国华:2020年纪事(16)

赵延文:冬天里的童话(外二首)

孙军:匆匆2020

胡遵远:“飞虎将军”肖全夫

潘小平:红,是金寨文艺的底色

马德俊:重新发现蒋光慈————在第二十三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研讨会上的发言

传承光慈文化!蒋厚恩有关蒋光慈藏书移交收藏仪式在金寨白塔畈举行

▌图片:网络

▌主编:张凤兰

▌审核:熊延涛  李珊珊

※光慈文学,立足革命文学先驱蒋光慈故里——安徽金寨,面向全国。设有社区、公众号、季刊(筹)。

※待公众号赞赏功能开通后,文章自发布之日期起,7日内的赞赏,90%支付给创作者。点击底部“阅读原文”直接在金寨视窗网社区投稿,我们将择优推送,社区赞赏的90%实时进入个人钱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

在看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