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显赫一时的淮南国,却总是在与朝廷作对

Humanitas998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NO.283

作者/

Humanitas

已是青年的刘长入朝,他竟然直呼文帝为“大兄”。另外,刘长来到长安并不是单纯为了朝见,还谋杀了他认定的仇人——辟阳侯审食其。

制图/

傲慢的上校

漫画/

听风者

配图/

大尾巴熊

如果我们对汉朝历史有所了解,那么对淮南国也一定不会陌生。

尤以活跃在景帝武帝两代的国君刘安最为有名,他热衷学术,组织门客编纂了著名的《淮南子》,淮南国在他的治下也成为汉朝重要的文化中心。

《淮南子》书影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和项羽的争霸战争中最终取胜,建立汉朝,是为汉高祖。

高祖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同时,也认为秦朝不行分封而导致自己成为孤家寡人,淮南国就是其中一个

重要的封国

但古代的荆楚之地民风剽悍,是潜在的反叛力量,历史上三代淮南国君也均背上了谋反的罪名

兔死狗烹的英布

淮南国前身为

九江国

秦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大封有功诸侯,将骁勇善战的英布封为九江王,以六城为都。

但项羽愈发变得刚愎自用、赏罚不明,渐渐众叛亲离,作为老部下的英布竟也多次称病推托项羽的召唤。

刘邦趁机派使者游说各路诸侯王

叛楚投汉

,对韩信、英布、彭越这些手握重兵且军事才能超凡的将领予以特别的礼遇,项羽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天下大定,刘邦对功臣们

论功行赏

,英布

被正式封为淮南王

九江、庐山、衡山、豫章四郡都归淮南国统治,这是其最初的辖区

刘邦与英布

汉朝作为一个继承秦制的朝代,诸侯王们势必会成为朝廷加强中央集权的阻碍。

他们绝大多数并不是刘邦起兵时的部下,而是半路来投的盟友,先天就具有较强的自主性。

刘邦为了战胜项羽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既有地位,等到局势稳定后头一件事就是将他们

悉数除掉

特别是彭越被杀害,被剁成的肉酱发往各诸侯国,还在封地打猎的英布目睹后极为惊恐,暗中集结军队,以示绝不坐以待毙。

英布自恃韩信、彭越已死,朝中剩下的将领

无人可与自己匹敌

,自信满满地率领叛军渡过淮河进攻楚国。高祖十二年

(公元前196年)

,御驾亲征的刘邦与英布在

蕲县以西

会甀交战

,将叛军彻底击溃,英布逃亡到番阳

被当地人所杀

,刘邦也被流矢所伤,不久就在长乐宫中驾崩。英布作为异姓王被逼反尚属情理之中,可后来的同姓王竟然也继承了这不光彩的基因。

飞扬跋扈的刘长

刘邦临终前曾杀白马与众人盟誓: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言外之意,他认为地方作乱只是

因为异姓封王

,而不认为祸根在于分封制本身的缺陷。生前的他也确实这么做了,其中在征讨英布时将自己的幼子刘长立为新的淮南王。

固执地认为非同一种血脉不能保地方安虞的刘邦

刘长身世悲惨,他恰好生于刘邦剪除异姓王的时期,其母本是赵王张敖身边的美人,被张敖献给刘邦而受到临幸。

后来赵国国相贯高弑君的阴谋暴露,包括美人在内的许多人受到牵连,她在生下刘长后就自尽了。

刘邦对这个生来失去母爱的孩子心生怜悯,将淮南四郡原封不动地划给他

作为补偿

刘邦去世后,吕后控制权力,刘长由于其母早丧且是被吕后抚养长大,得以在血雨腥风的宫廷斗争中幸免。

吕后

统治后期,重用吕家兄弟姐妹,

开启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再过十五年,汉朝神器在老臣们的帮助下重归刘姓,此时刘邦子嗣已所剩无几,远在边陲的代王刘恒被拥立即位,是为文帝。

文帝对刘长这个仅存的小兄弟

起初极为爱护

,但祸患与悲剧也由此开始。

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

迎立代王刘恒进京称帝,史称汉文帝

悲惨身世给刘长的性格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突然到来的关爱让他很快变得

恃宠而骄

,自以为是文帝最亲近的人,常常

不遵礼法

一再容忍的文帝很快就发现了更令人头疼的问题:

这个小兄弟连君臣之道都视之无物。

文帝三年

(公元前177年)

,已是青年的刘长入朝,他竟然直呼文帝为“

大兄

”。另外,刘长来到长安并不是单纯为了朝见,还谋杀了他认定的仇人——辟阳侯

审食其

他认为正是审食其不尽力求情才导致了其母的自尽,文帝出于亲情再度赦免了他,但薄太后、太子及朝中大臣因为此事都相当忌惮淮南王。

认为自己手刃仇人的刘长还专门祭拜了吕后墓以慰吕后之灵

刘长还违制不行臣礼

但后续的发展连仁厚的文帝都忍无可忍。

刘长在淮南国日益骄纵,自立法度,

僭越天子之礼

他还与棘蒲侯太子奇勾结,派使者联络南方的闽越、北方的匈奴,这些都被朝廷看在眼里。

仅仅三年之后,文帝再次召刘长入朝。

丞相张苍联合大臣们多次上书,指责刘长与淮南国的

种种反相

,请求处死。

文帝仍不忍手足相残,暂时剥夺了王位将他流放到了蜀郡

严道邛邮,还想过刘长悔过之后恢复他的王位

。只是刘长性情刚烈,经受不起重大的挫折,在路上绝食而死。

文帝也绝非单纯地依靠仁厚来治国。大臣袁盎曾劝谏道:“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適削地。”刘长死后,文帝才意识到诸侯国问题的严重性,面对民间歌谣的讽刺,他辩解道:

“天下岂以为我贪淮南地邪!”

但在事后的处理上,很难让人不怀疑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刘长生前有四子,幼子刘良早逝,文帝顺势立

刘安为淮南王

、刘勃为衡山王、刘赐为庐江王,将旧淮南国一分为三,而豫章则划归吴国,我们可以看作这是“

推恩令

”的雏形

首鼠两端的刘安

继位的刘安在性情上与其父

截然不同

,喜好读书学习,尤为热衷黄老学说,与汉初的统治思想极为契合。

在中央,他与武帝的舅舅田蚡

关系甚笃

,年轻的武帝更是表达过对他的欣赏,淮南国也难得度过了四十余年的安稳时光。

但就是这么一位才华横溢又善交际的王爷,竟也是个脑后反骨,最终走向了身死国除的结局。

刘安初封阜陵候,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封淮南王。

好书鼓琴,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他的著作是《淮南子》

汉朝在文景之治下走向繁荣,众诸侯国的势力不受约束地膨胀,

削藩

成为了当务之急。景帝三年

(公元前154年)

,爆发了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面对吴国的拉拢,刘安首次流露出了反心,想要发兵响应,但被掌握军队的国相阻止。叛乱仅仅三个月就被镇压,除开楚国,参与叛乱的其他六国

皆被朝廷废除

,暧昧不清的淮南国能保全都仰仗了国相的临阵抗命。参考对私通百越的庐江王的处置,景帝不可能对刘安的意图一无所知,仅仅是不想节外生枝。

叛乱仅仅三个月就被镇压的七国之乱

建元六年

(公元前135年)

,窦太后去世,武帝得以一改祖父辈无为而治的风格,毫无障碍地一展雄图。也正是在这一年,闽越进攻南越,南越向朝廷求救,早有平定闽越之意的武帝决定出兵。而刘安显然没有习惯政治空气的剧变,下意识地上书《谏伐闽越书》反对出兵,这标志着刘安与武帝在理念上

出现裂痕

的开始。虽然此时未必有反心,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继续保全淮南国的意图。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决心一统的绝非止于匈奴

淮南国作为南方封国,经济开发程度远不如中原,也不像吴国掌握着盐与铜,自保无异痴人说梦。

唯一的指望就在于尚未完全归顺的百越了,在南方封国们看来,百越既是谋反时可以

拉拢的盟友

,又是事败逃脱的

避难所

,进可攻退可守。

现实则是吴、楚两国已经被景帝摆平,武帝成功征服闽越,淮南国彻底成了孤家寡人,本质上无力反抗任何形式的

削藩

还是在这一年,彗星划过天空,有人游说当年吴国作乱的时候也出现了彗星,而这一次的彗星竟天要更为壮观。

信奉黄老学说的刘安对天象征兆自然也是深信不疑,认为将来天下必然有变,开始积极囤积武器、暗中养士。

开始谋划的刘安

但当时的形势已提前宣告了失败,这一点恐怕连刘安本人都有所认识。

他多次召见幕僚伍被,询问自己能不能成功,伍被特别引用了七国之乱的教训来答复没有任何可能性,故而在准备造反的十几年间,刘安一直是首鼠两端、

患得患失

能犹豫长达十几年也要归功于形势,武帝的精力绝大部分放在了反击匈奴上,而贸然处死诸侯王会带来极为不利的政治影响,所以尽管有门客雷被告发,武帝也仅仅是不痛不痒地削夺两个县封地,希望远房的叔父能

回头是岸

后世还原伍被劝勉刘安

元朔二年

(公元前127年)

,武帝颁布“推恩令”,旨在通过

和平手段

彻底解决割据问题。在武帝看来,诸侯王忠实执行当然是最好,若是消极抵制,则会让诸侯王家庭内部生变,任何的秘密都会公之于众。刘安显然

选择了后者

,他打算把淮南国全部留给太子刘迁,而庶长子刘不害一无所得。

刘不害与他的儿子刘建在国中饱受欺压,“推恩令”下达后,刘建发现其他诸侯国子弟皆得封侯,只有不害不得封侯。

不公平待遇激起了刘建的憎恨,于是委托好友

庄芷

向武帝上书

告发刘安

,文中强调了刘建对刘安的隐私了如指掌。

武帝觉得事态严重,将此事交由廷尉张汤与河南郡处置。

与此同时,

正所谓报应不爽,审食其之孙审卿从未忘过与淮南王的家仇,向丞相公孙弘极力构陷刘安的罪状,公孙弘由是怀疑刘安真的在谋反,也决定加入查办淮南国。惊恐之下的刘安想要提前举事,再度找到了伍被,在一系列不可能实现的设想中,伍被最终建议刘安先向南收复衡山庐江这些淮南旧土、再向西拿下临江郡、最后向东吞并江都和会稽,据守住江淮险要之地,或许能争取一丝苟延残喘的时间,比如逃亡到

百越。

刘安之父刘长杀害了孙审卿之祖审食其,家仇难忘

另一方面,刘建在审讯中当然是和盘托出,廷尉将与谋反相关的人员尽数收捕,

罪状已然坐实

由于主谋是宗室成员,武帝授权宗正刘受持符节审判,刘安最终在宗正抵达前自尽。

武帝废除淮南国,改设为九江郡,太子、王后、伍被以及其他参与者均伏诛。

淮南王刘安自尽

淮南国的兴废很好地浓缩了汉朝初年治国理念的演变,虽然其结局是朝廷加强中央集权的大势所趋,但与三代国君的性格、僭越与谋反行为同样脱不开干系。特别是刘安的谋反,与时代变革的交织最多,顾虑也是最多,加上刘安本人还不甘居人下,结果在一个想反而不敢反的尴尬状态中被镇压了。这恰好证明了那句俗话的合理性: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讯飞有声为您朗读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

潮计划签约账号•地缘谷原创内容

作者 lHumanitas两汉晚清民国古希腊古罗马史爱好者

参考资料l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读通鉴论.王夫之;刘安评传.王云度;为何“淮南多反王”西汉淮南国政治兴废探论.高旭;淮南王刘安谋反与否的重要文献新解——《谏伐闽越书》意图辨析.邹旻方胜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地缘谷|Geographical

复杂世界地缘解构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