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就举世名著《文心雕龙》的刘勰竟在这座寺院参学并出家

南京方山定林寺1298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2019年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

南京是中国文学开始走向独立和自觉的起步之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馆”即设立于此;南京还是中国近代教育的起点,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批评专著《诗品》、第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等均诞生在南京。

而刘勰的《文心雕龙》与定林寺还有深厚的渊源。

刘勰自幼贫苦,幸好,僧佑和尚对他很同情。他见刘勰人虽穷,可手脚勤快,又喜欢读书,就让刘勰到自己的寺庙定林寺来住,还对他说:“你一个孤儿,怎么过日子啊!不如就上我这里来。我这里有的是书,你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吃的穿的也不用发愁。”刘勰感激得直流眼泪,就这样,刘勰住进了定林寺,和僧佑一起生活。

寺庙就是一个藏书馆,有《论语》《孟子》等经书,还有各朝各代名家的诗集和文集。刘勰见到书,就埋头读起来,决心把这些书都读完,慢慢地,他的学问大有长进。

忽然心里产生了一个愿望与想法,就是写一本如何指导写好文章书,让子孙后代们懂得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好在哪里?如何把文章写得更好?写起来有哪些章法可循?少走弯路,不走歧路。于是,他夜以继日,开始了艰苦地写作。

书中,刘勰不仅把自己看过的书评论了一番,还把自己对怎样写好文章的想法也写出来。对文学发展的历史、成就、经验和不足,对许多作品进行了评论,有赞扬,也有批评。

三年后,刘勰的这本书写好了,他反复斟酌,给书取名书叫《文心雕龙》。这个书名是有含义的:“文心”就是“为文之用心”,“雕龙”取自典故,指精细如雕龙纹一般进行研讨。合起来,“文心雕龙”等于是“文章写作精义”。

又经当时的文坛领袖沈约推荐,《文心雕龙》很快被传播开了,成了传世佳作。

由于得到了沈约的充分肯定,刘勰开始涉足仕途,年近40的刘勰做了官阶低微小官。此后在仕途上也经历了多次变迁。

刘勰大约55岁时,他回到定林寺,改名慧地,远离尘事,一心研究佛学。没有想到的是,不到一年时间,他居然病别了人世。

《文心雕龙》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历代的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后又为世界各国文艺理论家所关注,成了各国研究文学、美学理论的古典文献。

《文心雕龙》是刘勰呕心沥血的硕果,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熠熠生辉的著作。

此书写于环境优美、“埒美嵩、华”的钟山上的“山房寂远,泉清松密”、经济雄厚,藏书丰富的定林寺。

刘勰一生与钟山上定林寺(后移匾至方山,建下定林寺,今存)关系密切,他曾三入其寺。在此期间,“广讯众典,披览为业”,除了刻苦阅读释典之外,更积极地钻研经史百家和历代文学作品,往往“或专日遗餐,或通夜继烛”,因而“博通经论”,“深得文理”。

第一次是从齐永明六年(488年)到梁天监二年(503年),有16年之久,刘投依僧祜协助他搜集佛典,校定经藏,《梁书》本传就说:“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同时,他还写了不少碑铭,如永明九年(491年),刘勰27岁,入定林寺的第4年,撰写《钟山定林上寺碑铭》、《建初寺初创碑铭》(《出三藏记集》卷十二)。永明十年(492年)释超辩逝世于定林上寺,葬在寺南,刘勰作碑铭(《高僧传》)。延兴元年(494年),刘勰30岁,入定林寺的第7年,释僧柔去世,即葬钟山之南,刘勰作《僧柔法师碑铭》。更重要的是,刘勰还撰写了《文心雕龙》。

第二次是在天监七年(508年)。梁武帝以“法海浩瀚,浅识难寻”,敕建康庄严寺沙门僧曼“选才学道俗释僧智、僧晃、临川王记室东莞刘勰等三十人,同集上定林寺”,缵《众经要钞》一部,共八十八卷,至翌年夏四月即成。这次刘勰入寺不到6个月。

第三次是在中大通三年(531年),昭明太子去世,他奉武帝敕与沙门慧震又入定林寺撰经。据《梁书》本传:“证功毕,遂启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

在线祈福,点亮

“在看”

相关阅读:

今生有缘必相逢|全景VR带您在线游定林

禅宗祖跡|南京方山定林寺

人间有味|定林寺六和斋美食茗茶一览

广种福田|诚邀大众如法如仪助印经书

日行一善|善念时时生,慧命日日增

祝愿各位善信

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心安道隆诸事如意

官方网上功德箱

发善心,捐善款,添砖加瓦,广种福田

助建定林专项

护持户名:南京方山定林寺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江宁科学园支行

护持账号:52355819197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定林寺路1号

交通:乘坐地铁一号南延线(往药科大学方向)至天印大道站下,转乘812公交至方山终点站,步行上山至定林寺

自驾:南京绕越高速江宁高新园,方山定林寺出口(门票免费)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