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生死观
师傅开灶 •
2727 次浏览 •
0个评论 •
2024年09月19日

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在继承了孔子、孟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荀子·礼论》)
荀子认为,生应该把“义”放在首位,“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耻”(《荀子·荣辱》),这样人一生行道,行事俱善,那么他的一生是圆满的,才能达到最终的安息。荀子特别区分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表现,认为小人的勇敢不过是像牲畜一般,没有任何价值,只有“重死持义”才真正体现出勇的价值,这样的死也才是道德之死。
他在《荀子·大略》中记载道:子贡问于孔子曰:“赐倦于学矣,愿息事君。”孔子曰:“《诗》云:‘温恭朝夕,执事有恪。’事君难,事君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事亲。”孔子曰:“《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事亲难,事亲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妻子。”孔子曰:“《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妻子难,妻子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朋友。”孔子曰:“《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朋友难,朋友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耕。”孔子曰:“《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耕难,耕焉可息哉!”“然则赐无息者乎?”孔子曰:“望其圹,皋如也,巅如也,鬲如也,此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
荀子借由孔子与子贡的谈话,表达了关于生死的看法,认为人生在世要不断地从事各种事务,读书求学、做官事君、孝敬父母、治家和睦、结交朋友、耕种劳作这都需要尽心尽力、时刻不能放松,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只有死亡才是真正的“安息之地”。
这就是儒家的处事哲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要积极有为、发愤图强、至死方息。这种生与死的辩证法,说明了生是建立在死亡之上的,死之意义重大,折射出要认真对待人生。


-
私域运营指什么?私域流量又有哪些好处? 如何做好私域流量的引流? 2023-05-26
-
知乎跳转微信是如何通过天天外链实现的? 2023-05-25
-
抖音如何实现明星引流微信,抖音kol引流微信,抖音达人引流微信, 2023-05-24
-
抖音微信流量看得见,引流获客如何才能摸得着? 2023-05-23
-
推广引流神器-天天外链!抖音小风车跳转微信 2023-05-18
更多相关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