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高起点语文文言文吕氏春秋

山西省专升本考试指南920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回复【抽奖】参与双旦狂欢抽奖

☞回复【人工】咨询学历考试信息

☞加入学历备考交流群 55098535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问题。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①,玃似母猴②,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③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④,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⑤之晋,过卫,有读史记⑥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⑦,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

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⑧所闻,则得之矣。

【注】①玃(jué):大猿猴。

②母猴:又叫沐猴、猕猴。

③过:错误。

④穿井:打井。

⑤子夏:孔子的学生。

⑥史记:史书。

⑦经:界限。

⑧为:这里是审察的意思。

1.文中能够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句话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2分)

举例论证。(2分)

2.“丁氏穿井”闹出了什么笑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子夏为什么敢于质疑书上的记载?(6分)

明明是丁氏打了井,可以节省一个劳动力,却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2分)

因为丁氏传出的:“吾穿井得一人”的话过于简洁,有歧义,结果以讹传讹,闹出笑话。(2分)

“晋师三豕涉河”有违常理,“三豕”与“乙亥”字形相近。(2分)3.将文章最后一句话(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它的含义。(6分)

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来审查自己听到的传闻,就可以知道真实的情况了。(3分)

这句话强调了尊重事理人情的重要性,提出了察言的原则和方法。(3分)。

山西省专升本考试指南

咨询:13994213586(同V)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备考群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