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苍茫卷一·悠悠华夏3·见龙在田

---1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孔子,晚年开始整理和研究周易。有一本解释周易的论文集十翼,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及其后学先后建树,并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十翼包括〈彖〉的上下两部、〈象〉的上下两部、〈系辞〉的上下两部、〈说卦〉、〈序卦〉、〈杂卦〉及〈文言〉总共十篇。翼是指翅膀,寓意翅膀可以助力于易经的学习。

孔子
作为十翼的主要建树贡献者,孔子在周易上花费了大量的心力来研究、整理和注释,这一点,“韦编三绝”的成语便是很好的例证。
关于孔子与周易的不解之缘,《史记·孔子世家》是这样来描述的:“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彖音团,读四声,是“断”的意思,指用于解释卦义的文字。
彬彬是“丰盛”的意思,指对易经的外在表述和内在涵义能够融会贯通。譬如我们说文质彬彬,文是指外在表现,质是指内在品质,文、质两者兼备。
汉武帝时期,“十翼”被称为易传,并被列为易经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现在常说的易经的说法是指周易加上易传。
易传的成书时间晚于周易,考虑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影响,特别是春秋末期老子道德经的“阴阳和谐理论”、战国时期以邹衍等阴阳家为代表的“阴阳五行学说”、战国时期的庄子的“阴阳两行学说”的影响,易传的行文之中加上了很多阴阳哲学思想,也是在所难免。
万物的运行,有二元变化之道,这个二元,在周易里是天刚地柔二元,在易传里是阴阳二元,这是把二元从天地引申发展到了万物,其运转原理本质并没有变化。
---2辩证三易---
易经作为中国千百年智慧的总结,能揭示万物运行规律,但其行文艰深,深奥难懂。我们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正确地去认识易经,才能够挖掘出它的巨大潜力。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在《易赞》一书里提到:“易之为名也,一言而函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郑玄对“易”这个字作出了三种层面的分析。对于这种分析,我们应该结合辩证思想来进行理解。
变易,是说易是变化的。即事物时刻在变,事物有运动的一面。不易,是说易是不变的。即事物蕴含有不变的本质,有静止的一面。
简易,是说易是简单的。即如果掌握了分析事物的方法论,找出了其运行的基本规律,那么理解易就简单了。也就是说要辩证地去看待事物的运动和静止,从万变找出不变,以不变应万变。

郑玄
郑玄籍贯北海高密,即现今的山东潍坊高密市,北海是汉朝设置的一个郡,位于现今的潍坊青州一带。郑玄是研究经学的天才,他勤于著述,遍注群经,是汉代集经学之大成者。郑玄对经书的研究著作,被尊称为郑学。
郑玄之前,因为秦始皇焚毁经书,经书散佚,修撰者众多,造成经学混乱,版本众多。郑玄看到这个现状,立志“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他博闻强识(识音志),整理古籍,专心著述几十年,最终可以欣慰地总结自己一生“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
郑玄之后,几乎只有他著述过的经书版本才能得以广泛流行。他为周礼、仪礼、礼记作的三礼注,为诗经作的毛诗笺,至今还留存于十三经注疏里面。《后汉书·郑玄列传》评价说:“郑玄囊括大典,网罗众说,删裁繁芜,刊改漏失,择善而从,自是学者略知所归。”
郑玄为人注重名节、不事权贵、尊师重道、勤于著述、乐于讲学。其才学品格,当世闻名。东汉建安七子之一孔融,时任北海相(相当于太守),一贯恃才傲物,平素都不把权贵如曹操等放在眼里,却单独对郑玄推崇备至,专门为郑玄在高密设立了一个郑公乡。
当时的黄巾军对郑玄也是十分尊重,《后汉书·郑玄列传》称:“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郑玄一人,可敌千军万马,保得乡邻百姓平安。郑玄一门风雅,婢仆知书。他家中的侍女,耳濡目染,都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
---3天下文明---
汉语中的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传·乾·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句话并不是我们直白意会的那个意思,对于其本意,自古以来有很多种说法。
易传毕竟是周易的后世注释之作,而周易年代久远,文字艰深难懂,后人在解释的时候有分歧也是在所难免。我们应该结合书籍当时成文的时代语境来分析,不要做过多的引申和附会。
见龙在田,是指龙星的天象出现在田野上。见是“出现”的意思。古人将星星划分为28星宿(音秀),每七个一组,分为东西南北四象: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青龙这一组的七星称为苍龙七宿,又称龙星。
龙星于每年春季从田间地平线升起,这一现象称为“见龙在田”;到了夏季,龙星运行至中天,称为“飞龙在天”;到了秋季,龙星下坠,称为“亢龙有悔”;到了冬季,龙星消失于地平线下,称为“潜龙勿用”。
苍龙七宿中的七颗星为角、亢(音抗)、氐(音低)、房、心、尾、箕(音基),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房宿代表龙的腹部,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
见龙在田,民间里有对应的“龙抬头”的说法。文字记载中,龙抬头的说法始见于元朝人熊梦祥所著的《析津志》,描述元大都北京的风俗人情,说:“二月二,谓之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
析津就是现今的北京。北京一带最早是蓟,蓟音季,始建于周朝,考古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唐朝时候称幽州,辽代称析津府,金代称燕京、中都,元朝称大都,明朝称北京,民国称北平,北平解放后复名北京。
如果不算龙抬头这层概念,二月二的说法其实更早就有。唐朝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诗《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这一天万物初生,也正是适合春游的好日子。
天下,本意是指天的下面,后来又引申出来天下万物的意思。比较早的出处是《易经》,而且出现了好几次。例如,第二十五卦无妄卦:“《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这里的天下是指天的下面。
再有,《易·系辞上》第一章说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这里的天下是指天下万物。
文明,是指万物本来的交错形象和变化规律都清楚显明出来,并完全依照自己的规律有序地运行和变化,和谐统一。
关于“文”字,其甲骨文和商金文的形状是文身,即一个人胸膛上有花纹图案。它的本意是指纹理、交错的形象,后来引申为变化的规律、文采华丽等意思。许慎《说文解字》说:“错画也。象交文。”意思是交错的笔画,象交叉的纹案。《易·系辞下》说:“其旨远,其辞文。”这里的文是文采华丽的意思。

文(甲骨文商金文)
关于“明”字,其甲骨文是日和月的合体。它的本意是明亮、光明。《说文解字》说:“照也”,意思是日月照耀。《易·系辞下》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日(甲骨文商金文)

月(甲骨文商金文)

明(甲骨文西周早期金文)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句话的意思是,初春时候,田野里出现了龙星的天象,天下万物本来的形象和变化规律都开始显明。
《易经·贲卦·彖辞》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有几个生僻字。贲音壁,是修饰的意思,天文和人文两个词都是最早出自此处。另外,文明一词也再次出现在这里。以就是而的意思。止就是约束的意思,诗经里说“发乎情,止乎礼”,就是指用礼节来约束感情。
天文其实就是天象、天文现象。《易·系辞上》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古人认为,天文现象都是有其变化规律的,并且其变化规律是完全可以由圣人观察掌握的。
刚柔交错的形象运行,是天道的变化规律;万物的交错形象清楚显明并能被约束掌控,是人道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天的变化规律,可以觉察到时间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的变化规律,可以使天下万物融为一体,和谐统一。
揭示万物的运行规律,这正是易经的精髓所在。伏羲观察天文、鸟兽之运行规律,融会贯通,创作八卦,这是圣人之智。神农氏结绳记事,传递信息,沟通交流,使得圣人之智可以传播,这是圣人之慧。黄帝史官仓颉识鸟兽之迹,依类象形,创造文字,使得圣人之智慧可以传播无误,这是圣人之明。
以八卦为基础,经千百年智慧积累,终成易经大作。万物运行,统于一书;圣人智慧,世代传承;见书在世,天下文明。
-
私域运营指什么?私域流量又有哪些好处? 如何做好私域流量的引流? 2023-05-26
-
知乎跳转微信是如何通过天天外链实现的? 2023-05-25
-
抖音如何实现明星引流微信,抖音kol引流微信,抖音达人引流微信, 2023-05-24
-
抖音微信流量看得见,引流获客如何才能摸得着? 2023-05-23
-
推广引流神器-天天外链!抖音小风车跳转微信 2023-05-18
更多相关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