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推荐会丨@中文学子,请查收一封来自老师们的邀请函

北二外文传院1045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读书推荐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想能挥毫洒墨写文章,需要平时点点滴滴的阅读积累。今天为大家整理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李向利老师和宋春光老师的推荐书单,来看看老师们心中的必读书目吧!

1.《礼记·大学》,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或见孔颖达《礼记正义》

中华书局,2012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对大学之道的阐发,及其寄托的古人内圣外王思想,两千多年来激励一代代士子学人砥砺自身德性志向,体察理解天地万物,并在此基础上追寻个人对家国天下的价值和意义。朱子曾这样论说“四书”习读次序:“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定规模,立格局,对于既脚踏实地又志存高远的大学年青一代,不同样必要、重要且意义深远?

——李向利老师

2.《论语》,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中华书局,2012年(宋版)

“半部《论语》治天下”,即使最初是一句戏词,却绝非仅仅是一句戏言。对很多人来说,《论语》是熟悉的陌生人;对有些人来说,它却是不可多得的至圣先师的人生素描和思想、精神肖像,其间投射的夫子的音容笑貌和生命温度,默默温暖着千百年来汲汲于为己之学的学人们的内心和灵魂。看似简短的只言片语,却蕴含丰赡的生命智慧和天地至理。读《论语》,不是为了在一个快消时代方便生吞和装点,而是为了问学路上的有心人细细咀嚼、内省和深思。

——李向利老师

3.甘阳著:《通三统》

三联书店,2007年

一个文明的抱负,在于担负这个文明之人拥有什么样的抱负;一个文明的意识,在于担负这个文明之人具有什么样的意识。这本书很小,关注的问题却很大——它是对全球化时代中国文明自主性问题的一个回答:它立足于自“春秋大一统”思想滥觞后的中国历史文明连续统,提出了当代中国“通三统”的特殊含义和意义,同时强调当今的“通三统”“需要通过教育特别是大学人文通识教育的努力而促成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觉亦即形成中国文明主体性意识。”年轻人应该多关注点儿大问题,嗯,蛮好。

——李向利老师

4.刘小枫著:《施特劳斯的路标》

华夏出版社,2011年

这本文集有助于窥测哲人思想的不同面相,或者说哲人一族因心性的不同所导致的不同价值取向。由文学到思想,最初往往会让年轻的心灵感到不适,但因此就放弃对思想的接近和探究吗?如果有兴趣探究思想却发现思想纷繁复杂甚至相互抵牾,该如何接受和取舍?或许施特劳斯埋下的路标,能够为一些不畏艰险勇于探究的心灵提供一定的指引。当然,并非所有书的阅读感觉都让人轻松愉悦,思想自有思想的浓度和密度,难免让人畏惧,同时也不是不可能让一些人着迷。

——李向利老师

5.路遥著:《平凡的世界》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

“心非木石岂无感?”看似莽撞洒脱却又多愁善感的年纪,需要有一部走心的文学作品浸润心田并长情陪伴。陶冶人心情志,引人坚毅上进,哪怕前路坎坷曲折亦让人无悔初心,或许正是文学应有的使命和价值。《平凡的世界》里有的尽管是特定年代最平凡不过的人和事,然而故事背后却是丝毫不平凡的精神和生命力,而这无疑也是伟大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伟大和平凡,就这样共生在这个世界的人世间,闪耀在一部足以鼓舞人一生的作品里。

——李向利老师

6.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

中华书局1960年版

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注释准确、译注平实。书中对《孟子》所涉字词音义、历史地理、名物制度等多有考释。书前《导言》述及孟子生平、思想与《孟子》一书的相关情况。全书深入浅出,适宜阅读。

——宋春光老师

7.王伯祥选注:《史记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史记》在文学与史学的张力中寄寓丰富的文化理想,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选本选注《史记》本纪、世家、列传中的名篇,对所涉字词、背景、人物作以妥帖说明,并附有校释。书前《序例》述及司马迁生平、《史记》体例、成就、影响与版本等,亦可作为研读《史记》的导引。

——宋春光老师

8.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陶渊明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以元初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十卷本为底本,以历代具有校勘价值的诸本为校本,收录陶渊明现存诗赋文,编为七卷,详录异文,堪称精校精注。前录萧统《陶渊明集序》,后附校注者专论两篇。均为富于启发性的“陶渊明研究”指南。

——宋春光老师

三毛曾说:“读书多了,容貌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希望每一位认真读书的孩子都能在纸张的方寸之间为人生积累厚度,拓展宽度,开启崭新的未来。

文案|李向利老师宋春光老师 文传院学业发展辅导中心

排版|文传院学业发展辅导中心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