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整本书阅读之《魏公子列传》

文海一舟1195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魏公子列传》

本期主讲人:223张浩源

《魏公子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即信陵君,名魏无忌(?-前243),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因他被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他与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公子,且为四君子之首。

“信陵君”魏公子

魏公子——信陵君魏无忌,他与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被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史记》中他们的传记是排在一起的,但另三位都是以封号名篇,如《平原君列传》,只有信陵君的传记是以国号名篇,称《魏公子列传》,这是因为魏公子心系魏国安危。司马迁这样命名是对他的推崇,也是对他最后竟遭毁谤与受怀疑的境遇下自戕于醇酒妇人的悲惨结局的感慨。

本传中详细地叙述了信陵君从保全魏国的目的出发,屈尊求贤,不耻下交的一系列活动,且着重写了他在这些“岩穴隐者”的鼎力相助下,不顾个人安危,不谋一己之利,挺身而出完成“窃符救赵”和“却秦存魏”的历史大业,从而歌颂了信陵君心系魏国,礼贤下士,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思想品质。这也是本传的主旨所在。

诚如《太史公自序》所言,“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值得注意的是,传中以大量笔墨描写了下层社会的几个人物(也可以看作是附传),特别是门役侯嬴,他身处市井心怀魏国,才智远非那般王侯公卿所能比。

如果说,信陵君在历史舞台上演了一幕“窃符救赵”的壮举而为人们所称颂的话,那么,门役侯嬴则是这幕壮举的总导演,他更令人敬佩、景仰。 这反映了司马迁重视人民群众力量的进步历史观。

信陵君的结局是不幸的,他才高遭嫉,竟被魏王废黜,以致沉湎酒色,终因“病酒”而死。这既真实地揭示了信陵君思想性格的弱点,更重要的是揭露了最高统治者嫉贤妒能,打击忠良的丑恶行径,这可以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某种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本篇突出描写了信陵君魏无忌的形象,体现了他礼贤下士的品德,并记叙了他在侯赢、如姬、朱亥等人帮助下窃符救赵的壮举。信陵君能不畏强暴,挺身而出,从大局考虑,不计个人生死,这种精神与当时“义不帝秦”的鲁仲连一样,是值得称颂的。

需要注意的是,侯嬴为信陵君策划窃符杀晋鄙之事,不见于《战国策》,亦不见于先秦的其他载籍,可能是大梁长老之逸闻,是司马迁首次将它写入史册。司马迁就是要通过这个事件,表现魏公子礼贤下士的品德以及他与士人之间咨诹善道、以义相扶、共同保卫国家的社会理想。

“战国四公子”都是以养士著称,而信陵君的礼贤下士是最真心实意的,更重要的是他的出发点是为了魏国而没有一点私心。李晚芳曰:“战国四君皆以好士称,唯信陵之好,出自中心。······孟尝但营私耳,平原徒豪举耳,黄歇愈不足道。类皆好士以自为,而信陵则好士以为国也。”这才是司马迁所歌颂的最高境界的“礼贤下士”。

【写作方法】

《魏公子列传》是一篇出色的传记文学作品。

叙事精于选材,信陵君门客三千,才干非凡,一生的活动千头万绪,作者着眼于突出传旨,选择了“窃符救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叙事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从而将其一生诸多方面的活动凝聚起来,既突出了信陵君的主要思想性格,又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使人们在人物的活动中看到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了解人物,把人物、历史都写活了。

刻画人物性格,手法多样。如刻画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品格,有对人物言行心理的直接描绘,也有借助周围人物的对比烘托。细节描写也相当成功,如写晋鄙合符验证后的怀疑心理时用“举手视公子”几个字加以刻画,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便把一位嚄宿将当时当地惊奇、自信、决不轻易交出兵权的神态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可谓神来之笔。通篇洋溢着作者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和惋惜的感情,不独篇名直呼“公子”,就是文中称“公子”即有一百四十七次,所谓“无限唱叹,无限低徊”。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史记钞》)可算是知言了。

司马迁在这篇传记中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品德,与侯赢、朱亥等人“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相互烘托,相得益彰。

本篇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根据突出主题的需要,有详有略。有时还采用设置悬念、前后呼应的手法。

候赢、半亥、薛公、毛公等一系列魏公子之“客”,在救赵抑秦保魏这一大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钱穆先生曾经说过,世人原只知道有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是《史记》写出了他们身边的“客”,人们才知道他们何以有如此名声。在四公子之中,信陵君的“客”无疑是品质最高尚的。他们在充分了解了信陵君的为人之后才与之结交,在关键时刻为信陵君出谋划策、指点迷津,甚至如候赢为了促成他的成功不惜牺牲生命,使他在事关魏国安危时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他们司马迁表达了士人当谨慎仕隐进退,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处事理想和道德观念。

信陵君和他的“客”的一切活动都不是为了个人,他们是以国家利益与正义事业的纽带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们突破了主君和门客、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升华为一种相辅相成的师友关系。这种关系正是司马迁理想的君臣关系,是他的重要社会理想之一。

-end-

文海一舟

让文学成为一种乐趣!

文字:223张浩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版:223李嘉韵

校对:223覃诗梅

监制:汪玲玲老师

感谢老师同学们的大力支持!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