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捭阖解《论语》

松静匀乐育学园1297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者,中华民族经典之书也!一本《论语》撑起儒家文化的大殿,一本《论语》璀璨世界东方的大地。《论语》者,思想之书,济世之书,文化之书;《论语》者,心灵之书,人文之书,文明之书。后世对于《论语》的注释与解说林林总总,不可胜数,而飞红霞编著《我为论语讲故事》横空出世,不同凡响。其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变《论语》的语录体为通俗易懂的故事,这在其创意上可谓飞跃,更重要的是作者竟用第一人称来写,站在圣人孔子的角度来把握《论语》,这样更能体现《论语》的思想,更能解析《论语》的深意,这两点虽然看似平常,但却是作者诠释《论语》的开山之作,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者。单就这两点,注入的就是作者神思飞扬,气势跌宕的雄浑思境,思维上的大手笔,也必然造就这本书悉释《论语》的破竹之势。

本书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孔子的亲身经历。从孩提时代写起,写到“大节无亏,我可以安然去矣。”通过第一人称的讲述,把当时社会的境况,孔子遇到的事件,心中的所想,情感的表达,以及事件的前后因果,悉数道出,这部分可以洞见孔子一生。能让我们了解孔子成长中许多未知的谜团:比如说母亲死后,他为什么要把母亲与父亲合葬?他在季氏家做仓库保管员(委吏)和畜牧管理员(乘田)为什么会离开?为什么他一生都不会和阳虎(又叫阳货)合作?为什么他当大司寇社会风气好转?为什么他带弟子周游列国?等等,几乎所有的疑问都在作者第一人称的叙述中。这部分作者剖析开来,有记叙,有独白,有抒发,有议论,当可则可,当止则止,游刃有余,信手捻来。

第二部分为诲人篇。作者根据《论语》中孔子对弟子施教的方法,以及实教所侧重点,用一个字来概括对弟子教育,这也是其他作品中没有出现的。有了这个总括的字,孔子对于弟子的施教,读者就更容易把握了,这是作者熟读《论语》后的匠心独运。比如:对于弟子子路体现在一个“恨”字上,这个“恨”字有“恨铁不成钢”之意,当然也有孔子结合子路的性格,在施教中敢于批责与警示,使其必须警醒改正之意。有了“恨”字读者也就更容易理解《论语》中有关子路的篇章,理解孔子对子路的爱和子路对老师的深情。“恨”只是施教的侧重点,是作者解读孔子与子路之间师生情感的概括,是作者化难为易的创意,是读者进阶《论语》的便捷之梯。这样和弟子有关的每则《论语》都可以系统起来,有了这个系统的思想,读者在读懂《论语》时就更容易了。

第三部分成长篇,写孔子思想与境界的成长。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是一个人“学而不厌”的结果。这一章作者从6个方面来叙述,当然也是为了更多地运用多则《论语》,作者从孔子好学写起,写他开道悟道,写他用自己的威望来影响人——“论人为贤”,写他“修书立德”,藏志于文泽被后世,写他“我心向仁”,写他“礼乐人生”,这都是从不同的方面阐释孔子成长的。这种成长是“人往高处走”的诠释,是形而上之求道的体现,是精神与灵魂的绽放,这种成长是圣人的成长,也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追求。

第四部分是附文——《论语》全文。这部分是本书必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前面在解用每则《论语》时都有标注,标注对照的就是每则《论语》所在章节的原文,这样便于读者前后查找对照参考,这样也更有利于读者学习《论语》,这也是作者对本书的又一创意。第4部分与前三部分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拿到这本书等于拿到了《论语》,本书也更合适合初学者诵读,真是一书多得,值得拥有。

本书的思想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体现《论语》原有的思想价值;第二是站在人文的高度结合时代特征,升华并通俗易懂的诠释孔子的思想。可以说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纵观本书,我们不难发现全书明线上以《论语》贯穿,其实他还有自己的思想之线,那就是“人要好,对人好”,这条潜在主线是《论语》思想的最通俗表达。孔子仁、义、礼、智、信这些思想的建立也都是围绕“树人”来形成的,本质都是做人与对人的问题。作者孔子是从幼年时的经历中就慢慢领悟的,好的事情要有好的人来完成,所以许多事情做不好不是事情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做事的人出了问题,生活之中他多处受到排挤,自己好的愿望不能得到实现,这些不都是找不到好人的结果。孔子说:“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这不就是最好的表达。他有了威望编著《春秋》时,乱臣贼子畏惧三分,收敛了许多;他有了名望,褒贬世人时,就连国君都要小心谨慎,不行仁政,无恶不作,必然要受到他的抨击。“大德不官(释为:德行崇高,一呼百应,不必借助官位和权势来率众)”,世人仰望。

是好人,对人好的人,孔子无不赞扬,不是好人,对人不好的人,他一定批责,就是自己的得意弟子冉求迫不得已为季氏加收赋税,孔子也要让其他的弟子“鸣鼓攻之”,且要开除他的学籍(非吾徒也)。把人做好了,一切都会好,孔子深知这一道理,他洞察人性洞若观火,他了解人性明察秋毫,所以他要说要做,要立要破,要扬要弃的都是为了做好人,对人好。这种做好人的思想,他说“吾道一以贯之”,被曾参解为“忠恕而已矣”,虽是有一些道理,但并不是孔子的真意,“忠”、“恕”都是人外在的表达形式,忽略了人本身,孔子言“一以贯之”,真正说的应该是做好人,而他自己践行的就是“不逾矩”的好人,他也都在拿做好人来教弟子,他评价人也是拿这个标准来完成的,他的仁德思想何尝又不是在做好人,对人好的“一以贯之”主线下完成的?到了孟子发展为“性善论”,这不都是对社会中要做好人的期许?人性本善,何以自欺向恶?向善做好人才是人类生存的坦途。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圣人之心,用心良苦。当然思想上的研究和探讨又属于学术上的争鸣,但《我为论语讲故事》一书,高屋建瓴,发掘源头活水,其思想似涓涓清流,给人一泓澄澈。

天地开泰,世河开元,没有好人,人世难宁。小到损人利己,蝇营狗苟;大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知其纲者,提纲挈领;知其目者,纲举目张。思想的洪流,仁者的情怀,善者的珍惜,好人的呵护。共识的抒写,共同的倾吐,共情的唱响,共擎的火炬。你、我、他,避免相互伤害的共鸣。

总之,《我为论语讲故事》站在思境之上,化繁为简,接地气,舒人心,思想开阔,内容充盈,既解说《论语》,化语录体为无形,又紧扣《论语》对其形成有益的补充。思想上的纵深,大道为简;内容上的横联,巧走笔蛇。纵横捭阖之间,创意妙美,荡气回肠,尽在《我为论语讲故事》之中。

附:《我为论语讲故事》适读人群

1、经典爱好者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复兴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势在必行。《论语》是传统文化“四书五经”的重要著作,是儒家文化的源头。本书以《论语》为基础,以《孔子家语》为辅助,内容丰富,故事性强,对于初学经典与研究经典的爱好者来说,都是难德之书。

2、家庭亲子阅读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现代家庭的理念。本书非常适合亲子阅读,生动的故事,感人的情节,扣人心弦。孩子小,就读给孩子听,孩子大,就可以自己来阅读,无论饭后、还是睡前,营造家庭书香的环境,经典都是最好的营养。腹有经典气自华,让自己家的孩子优秀为“别人家的孩子”。

3、普及文史知识的读者

先秦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卷有益,从本书中可以收获人文知识,了解时代背景,走进历史的脉络。引人入胜的情节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帮您打开一幅孔子时代的历史画卷,绽放圣者的睿智,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一书在手文史都有。

4、各级在校学生

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学习和阅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对当代中小学生、大学生尤为重要。本书深入浅出,化经典之晦涩于通俗易懂,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阅读此书塑造良好的性格,以及对青少年的自觉成长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5、各类在职入职教师

不了解经典又怎样承传经典文化?在复兴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道上,教师要首当其冲,要及时为自己充电,本书的编者飞红霞就是教师,编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便于向学生讲经典故事,启迪学生爱上经典,承传文化。以此改良学生性情,塑造美好的心灵,产生美好的行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这恰恰是我们教育需要的,老师需要的。

6、适合公共文化传播

本书面向大众,用平白、浅显的语言,讲述经典深邃、深奥的道理,阐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教化的力量不言而喻。是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等文化传播机构的最合适的藏书,是面向大众传播经典的最好读本。本书可读性强,有广泛的普及和推广价值,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精品读物,一书在手,文化我有。

闲暇时光,愿伴你左右

每天看好文

松静匀乐育学园

ID:wuweiyuwen

河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

策划:吴伟

执行主编:张桂莲

刊期:2020年第116期

(总第 348期)

时间:2020年12月29日

13849784020

河南松静匀乐融媒体中心

团队成员:王静、王莉莉、王雪民、王雪艳、王坦、于丽颖、潘晓润、韩红淑、陈曦、陈青莲、吴祖静、李之晓、郑平、高晓红、朱艳丽、朱红梅、张玉芝、张钰、张继、张雪、孙俊丽、黄有焕、黄淑香、梁维荣、席花妮、周春花、祝锦花、勾静、赵路坦、段现凤、付小粉、田彬、和笑娟

聆听文字回荡心灵的声音

敬请关注’互助互学

  • 转载请注明 纵横捭阖解《论语》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441.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