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玲君48群文阅读《左传》拓展性阅读

郝玲君语文生活842 次浏览0个评论2020年12月13日
《左传》简介《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外的作业:拓展阅读《左传》上的经典文章《曹刿论战》《郑伯克段于鄢》。师生一起总结记事文章详略得当主题突出,人物形象鲜活生动的特点。

主题突出,详略得当

《曹刿论战》全文围绕“论”字展开,笔墨重点在长勺之战的战前论准备策略,战后论战术安排:得民心者可以战;“彼竭我盈”,可以战;辙乱旗靡,可以战。而且这些全部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论说一一揭开。战争经过为略写,只用“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齐师败绩。”寥寥数语带过。详略得当,更好地突出了“论战”的核心词汇。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围绕“退”字展开情节,依次为“退谁”“谁退”“退秦”“晋退”。笔墨重点在“烛之武退秦师”,整个第三段,通过烛之武从示弱共情、留郑有利秦,亡郑不利秦利晋等层面,一层层推进,说服秦伯退兵。

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曹刿论战》中曹刿是一个有大义,有远见卓识的谋略家,是一个心思缜密的军事家。齐师伐鲁,将要开战,曹刿在国之有大难时,挺身而出,为国谋划这场战役,并头脑清晰分析到底什么是作战的凭借,民心为本。战场上,击鼓要齐人三鼓之后,是否追击溃败的军队,要看辙乱旗靡之后。这份细腻周到全部由有军事眼光和军事作战头脑做支撑。

在对比之间,鲁庄公的目光短浅和鲁莽无军事头脑彰显无疑。但我们肯定的是他的敬业办公,有一个好的政治基础,和作战的民心所向的条件。他敬贤纳贤,言听计从,虚心请教等优点。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是一个有不被重用闹着不情绪的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是一个面对兵临城下,毫无惧色勇敢缒出,只身闯万军的勇士;是一个天下形势于胸中,头脑清晰,善于辞令的政治家。说服秦伯,用秦伯的表现“说”“盟”“戍”,我们可以看到烛之武的言辞的高妙。

《郑伯克段于鄢》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将郑伯塑造的异常丰满,幼年被母亲不喜欢,成年后也没有被母亲看上眼,所以,他采用一再放任,一再使之膨胀的方式,让弟弟彻底得暴露,他最后抓住时机下手,战胜了弟弟。有人说,他很虚伪很狡诈,未尝没有道理。

《左传》简介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35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记述的鲁国君主有齐隐公、齐桓公、齐庄公、齐闽公、齐僖公、齐文公、齐宣公、齐成公、齐襄公、齐昭公、齐定公、齐哀公12位君王。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21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相传写此作时,左丘明已双目失明,他是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左传》中的名言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4.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5.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名言语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译文]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过去的功绩。

6.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译文]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7.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译文]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两个邻近国家(或政党、团体)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

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

提交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

用户评论

    当前暂无评价,快来发表您的观点吧...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