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192篇)

悦教7438 次浏览0个评论2020年12月11日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以文带文”课型教学设计(第192篇)一、单元解析1.单元主题:书山有路勤为径2.学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以文带文”课型教学设计(第192篇)

一、单元解析

1.单元主题:书山有路勤为径

2.学习方法

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②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3.诵读方法

书犹人也,读其书如读其人。诵读本单元诗歌时,我们应敞开心扉去倾听、去感受、去应答,同时又要做到吸收、消化,将书中的精髓化为己有,从而丰富自己的学识。

二、教学目标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③学会读书的方法。

三、教材

“一主两翼”即:统编版五上语文课本+主题阅读系列读本《主题阅读》(五上)+《你读我诵》(五上)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首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孙,同学们可以喊我——

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第25课《古人谈读书》,(板书,生齐读)

(一)师生问答读

师:古人谈什么?

生:古人谈读书。

师:谁谈读书?

生:古人谈读书。

师:为什么要读书呢?请看短视频

(二)以文带文——《你读我诵》73《读书》

读书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民国老课本》

1.根据要求,自由读。

2.你问我答读

师:飞禽走兽这类动物的习性是怎样的?

生:飞禽走兽,饥知食。

师:又能怎样?

生:渴能饮。

师:还能怎样?

生: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师:其中更灵异的是?

生:其异者,能为人言。

师:飞禽走兽和人有什么不同?

生:惟不知读书。

师:人与飞禽走兽最终的不同是什么?

生:故终不如人。

师:这又能获得什么启示呢?

生: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三)学习《古人谈读书》二

1.自学提示:

①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借助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

2.检查学习结果

谓诵岂

3.师生承接读

师: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生:谓心到、眼到、口到。

师:心不在此,

生:则眼不看仔细,

师:心眼既不专一,

生:却只漫浪诵读,

师:决不能记,

生:记亦不能久也。

师:三到之中,

生:心到最急。

师:心既到矣,

生:眼口岂不到乎?

4.古今对译读

古文现代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心思不在书本上,则眼不看仔细,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眼既不专一,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漫浪诵读,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决不能记,就一定不能记住,记亦不能久也。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到矣,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口岂不到乎?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5.填空背诵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不在此,,心眼既不专一,却只能,,记亦。三到之中,。心既到矣,?

6.假设对比读

师:心不在此,

生:则眼不看仔细,

师:心眼既不专一,

生:却只能漫浪诵读,

师:却只能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生:记亦不能久也。

师: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生: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师:心若在此,

生:则眼看仔细,

师:心眼专一,

生:则谓专心致志

师:心眼专一,则谓专心致志,

生:则能记,记则久矣。

师: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生:心既到矣,眼口则必到矣。

7.练习背诵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四)以文带文——《你读我诵》68《读书之法》(出示)

师:课文的题目是《古人谈读书》,那么古人到底怎么读书呢?

1.自学提示: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借助注释,理解文本的意思。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童蒙须知》

2.师生承接读

师:凡读书须——

生:整顿几案,

师:令——

生:令洁净端正,

师:将书册——

生:齐整顿放,

师:正——

生:正身体,

师:对书册——

生:详缓看字,

师:对书册,详缓看字,

生:子细分明读之。

师:须要读得——

生:字字响亮,

师: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生:不可误一字,

师: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生:不可少一字,

师: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生:不可多一字,

师: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生:不可倒一字。

师:不可——

生:牵强暗记,

师:不可牵强暗记,

生:只是要多诵遍数,

师:自然上口,

生:久远不忘。

师:古人云:

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古今对译读

古文(诵)现代文(读)凡读书须整顿几案,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令洁净端正,使桌子干净平稳,将书册齐整顿放,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正身体,让身体坐正,对书册,面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子细分明读之。仔细清楚第朗读文章。须要读得字字响亮,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少一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多一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倒一字。不可以颠倒一个字,不可牵强暗记,不可以勉强强记,只是要多诵遍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上口,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久远不忘。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

(五)以文带文《你读我诵》-71《读书》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读书有三到》,我们积累了读书的方法:第一个是:(出示,齐读)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关于“读书”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留下笔墨。南宋哲学家陆九渊写到——

读书

[南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1.自学提示

①所学读书方法,自由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借助注释,体会、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古今对译读

古文(诵)现代文(读)读书切戒在慌忙,读书要注意不能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慢慢地用功去读,才会觉得意味深长。未晓不妨权放过,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切身须要急思量。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

(六)以文带文(二)——《你读我诵》——72《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自学提示:

①运用所学读书方法,自由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借助注释,体会、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古今对译读:

古文(诵)现代文(读)古人学问无遗力,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少壮工夫老始成。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纸上得来终觉浅,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还是不够全面的,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3.情境填空读

师:当我们看见一个不用心读书的少年,应这样劝他——

生: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师:当我们看见一个认真实践、努力求知的少年,应这样称赞他——

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所以,生活就是一本大书。对待它,既要勤奋刻苦,又要知行合一。

生: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七)以文带文——《主题阅读》之35《读书经典故事三则》

师:关于“读书”,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主题阅读》117页,读一读故事,完成表格。

(八)学习巩固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人谈读书》二,并由此还学习了《读书》陆九渊、《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读书》民国老课本和《读书经典故事》三则,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读书的方法是: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法国】伏尔泰

(九)板书设计

古人谈读书

心到      不可误一字

验到      不可少一字

口到      不可多一字

  • 转载请注明 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192篇)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31.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提交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

用户评论

    当前暂无评价,快来发表您的观点吧...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