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笔记(里仁篇一)

朔州华夏心理1074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里仁篇(一)

(前言)

《里仁篇》共26章。

《注疏》:此篇明仁。仁者,善行之大名也。君子体仁,必能行礼乐,故以次前也。

《朱注》:无。

《钱解》:孔子论学论政,皆重礼乐,仁则为礼乐之本。孔子言礼乐本于周公,其言仁,则好古敏求而自得之。礼必随时而变,仁则古今通道,故《论语》编者以里仁次八佾之后。凡《论语》论仁诸章,学者所当深玩。

中国的传世经典《论语》与西方的《圣经》地位相似。它是中国人的智慧宝藏,里面记载了许多仁者的教诲、贤者的德行和纯朴美善的心智,蕴含着恒常的、真实的、活泼的道理。《论语》是古人修身治国的宝训。它里面所闪烁的,绝不是一时一事的小聪明,而是在前人的成败得失中淬炼出来的经久不衰的智慧。在我国,许多仁人志士、才子贤达都把这部经典视作智慧的源泉。

【原文】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

<译文1>

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这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是智慧的呢?”(杨伯峻)

<译文2>

孔子说:“人能居仁道,这是最美的了。若择身所处而不择于仁,哪算智呢?”(钱穆)

【注释】

里:居住,借作动词用。

处仁:以仁道自处。

知(zhì):同“智”。

【评析】

《注疏》:此章言居必择仁也。仁者之所居处,谓之里仁。凡人之择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也。择求居处,而不处仁者之里,安得为有知也。

《朱注》: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

《钱解》:居于仁为美,人贵能择仁道而处,非谓择仁者之里而处,孔子每仁知兼言。

【体会】

“里仁为美”“处仁为智”是本篇核心,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有个人自身努力,又必然受外界环境影响。“中人易染,遇善则善,遇恶则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

“先王之道,斯为美”(1.12)。选择仁德,才可得智,才是智的表现。千金买房,万金买邻。王安石的《里仁为美》是对本文最好的解读:“为善必慎其习,故所居必择其地。善在我耳,人何损焉,而君子必择所居之地者,盖慎其习也。”所以“智”就是比较不同环境后对“仁”的选择,也是“仁”对品德的养成。

孔子强调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性相近习相远”(17.2),更强调人对环境主动选择的必要性,“昔孟母择邻处”。“里仁”“处仁”落脚点在“仁”,出发点在“里”和“处”,重点是落在对自身行动的要求上。所以“里仁为美”“择仁为智”“三人行必有我师”(7.22)。

往期精彩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认证【心理咨询师培训】2021年报名赠送心理学应用课程

《论语》学习笔记(八佾篇二十三)

《论语》学习笔记(八佾篇二十二)

《论语》学习笔记(八佾篇二十一)

  • 转载请注明 《论语》学习笔记(里仁篇一)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2662.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