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悲惨世界》观后

道旁兰花草1140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世界悲惨,心有烛光

济源一中1817班范新月

拉上窗帘,关掉灯光,气氛组就位;桌放一张纸,手握一支笔,经典语句划重点;偶尔抹去眼底泪珠,偶尔大笑收不住嘴角,一次次直击内心。一本好书,快乐周五,这次我们一起沉浸式欣赏“一本好书”——《悲惨世界》。

冉阿让因为一块面包做了十九年苦行役,贫穷底层之人被粗暴对待,就像剧中的冉阿让说的“法律是死板的,是令人寒心的”,法律和社会让他悲惨;当他出狱,最是穷困落魄的时候,无人给予同情与怜悯,反而人人避之,连一个马棚的位置也不肯给他,人们加重了冉阿让的悲惨。可以看到,冉阿让的悲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外面世界的冷漠和无情。他偷盗、越狱,劣迹斑斑,过着最落魄的生活,可他这是无奈之举啊。如果他从小生活体面,被社会和社会中的人温柔相待,他自然也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好,对人们好的人,哪还有偷面包住狱十九年等一系列的事情。他也可以活的有尊严,不必一下一下被社会拍打。外物的无情和不公让一个人成为了魔鬼,成了魔鬼的人也只好用各种恶行来挣扎。

神父的一个烛台,点亮了冉阿让生命的光,让他发现世界本来有光。可能是身处黑暗中的人更能看到光亮吧,哪怕是一点微弱的光。看完之后仔细想想,神父的门为任何人而开,其实对神父来说,冉阿让只是神父普渡众生中的一个。只不过对于冉阿让来说,神父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神父尊敬的一声“先生”,一套银制餐具以及一个烛台,让冉阿让产生歉疚感,内心深处的天使苏醒了。“不要自暴自弃,去做一个诚实的人”,恶魔和天使一念之间,冉阿让真的因此而变。他后来的帮助妓女芳汀,不忍商马第替自己而受罪等等的事情,都是受到神父的影响,可能走的都是神父的路线,开始对人和世界善良了。越是身处黑暗中的人越知光的珍贵,他一半身处黑暗,一半守住内心光明。(不知道后来咋样了,目前来看我觉得他可能是变善良了)

冉阿让的悲惨让我看到了身份和权利的分量。雨果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这个世界,我感受到了权利和地位带来的悲惨。可以看到,灰头垢面、落魄无比的冉阿让是多么卑微,自己的人权也交在别人手里,任法律制裁,任人唾弃。再看摇身一变,变得体面自信的市长马德兰伯伯,他手里握的是权利,他可以改变芳汀的命运,可以决定很多人的生死,甚至当他说出他是冉阿让的时候无人敢信,这便是权利的力量。结合当时雨果创作之时法国大革命刚刚结束的背景,品书人也说,不同阶级的人都在巩固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不难理解,雨果塑造的冉阿让这一形象,讽刺了当时极差的社会风气。

之前写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读后感时,便有“美丑对照”,雨果的这部《悲惨世界》好像也能说有美丑。丑的是这个世界,是雨果讽刺的社会现实,也是被卷入其中的人。幸好还有美的存在,有神父这般善良光明的人,有知道歉疚、自我救赎的冉阿让,尽管有人在丑的世界中被迫身挂砝码摇摆不定、内心纠结一半恶魔一般天使,但所幸丑中有美的存在。品书人提到一句,“雨果和托尔斯泰……”,所以我今天看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劳动、疾病和死亡》时,特别兴奋。他站在上帝的角度看人间现实,看人间美丑,又讽刺又给人启示,细细品来,他和雨果确实有相似之处。(可能一篇文章也反映不出来啥,可能我想多了)

当片尾曲响起,我还意犹未尽。目前的阅读还是少,对书的理解浅薄,思想也不够深刻。“一本好书”算是给我开了个头,《悲惨世界》的品读要列入计划了。阅读路漫漫,思想需不断沉淀。我希望我可以更从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看事物、想事物能够越来越富有思想。总之,一本好书也是人生之书,可能会成为自己生命中的那个烛台吧。

生于黑夜,怒号光明

济源一中1817班陈启政

只要世界上还有愚昧和无知,这本书的价值就永远不会被失去。

——《悲惨世界》

一扇窗,一层网。这边是美味天堂,那边是人间地狱。伸过去?还是继续流浪?这对冉阿让来说,是个不亚于生与死的问题。

他伸了过去,就像是从底层向上层探出头的地鼠一样。与地鼠不同的是,他将面对的不是普普通通的塑料锤,而是来自上层社会无情的暴力打压。因为一块面包,他被判罪了十九年,将最美好的年华荒废在了苦役船上。

可就算他出狱了,那又能怎样?还不是顶着一张黄色护照行走于世间,被各种各样的人排斥,被辱骂吗?人性真的可以因此而改变吗?

不,当然不能。那些所谓的“只要你改过自新,我们依然欢迎你”式的话语,只不过是不存在的童话罢了。

所以,当冉阿让敲响了米里哀主教的居所时,他的心里,也已经有了一种被拒绝,被赶出的准备了吧。

但是事实恰恰相反,米里哀主教非但没有把他赶出家门,反而热情地接待了他,嘘寒问暖,从未表现出一丝嫌弃之意,也并未对他表示害怕。他用自己的虔诚与和善安抚了冉阿让,甚至允许他于自己共处一室。

当然,对于冉阿让来说,这远远不够。究竟有什么东西,可以消除他这十九年所受的痛苦,以及他对这个世界无尽的憎恨?十九年的劳改并不足以消去他那“偷盗”行径,反而使他认为自己除了偷盗早已无路可走。

也许是因为主教的善良,也许是因为那个银质的烛台。“你还忘了这个。”就连冉阿让自己都觉得自己无法被原谅,主教却打消了他的顾虑。这一次,十九年的怨恨在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前烟消云散,化作乌有。那个银烛台,就像一座灯塔,成为指引冉阿让一生道路方向的航向标。他终于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了。他不再迷茫。

这样一个生于黑夜,长于黑夜的孩子,在生活所构建的苦难摇篮之中成长,就在人生将要局部坏死之际,被微明的霞光照亮。他不再怨恨黑夜,而是在黑夜之中怒号光明。割风出了车祸,他不惜亲自出手,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一辆马车;妓女芳汀即将蒙冤入狱,他不惜动用自己的权力保护她,抚养她的女儿。冉阿让,或者说马德兰市长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为了避免当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再次出现在这些人当中。

可是,真的可以一帆风顺吗?

当然不会。如果命运想要捉弄一个人,那么他会先给予这个人希望,然后在他的面前毫不留情地打碎它。对于冉阿让来说,确实如此。

当名为商马蒂的贼被抓并即将被审判的时候,谁敢说冉阿让的心中没有动摇?牺牲掉一个人的自由,换取千万人的温饱。处在天平之中的冉阿让,似乎不难做出选择。可是,这样自己真的能够安心了吗?自己的良心不会受到拷问吗?如果自己所救济的人民有一天得知自己为了他们而牺牲了一个人,这些人还会继续接受自己的恩惠吗?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我和冉阿让一样,手足无措。时间在一分一秒地不停流动,而自己必须思考决定。

可他无法决定,因为他不是沙威警长,而是冉阿让。他所想要的并不是社会的正义和法律的公正,而是每一个人都不必在遭受他那样的不公平,而不是大多数人。

也许这就是雨果的点睛之处吧。提出一个自己也无法解决的问题,给出一个不同于两个选项的第三种答案。它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它是冉阿让最容易做出的选择。

“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心。”不计得失,为了让别人更加幸福,冉阿让早已放下了一切。在他的世界观里,没有一个人是应该抛弃的。人虽然早在出生之时就在外貌智力等方面有着天差地别,但这并不足以成为可以随便抛弃别人的理由。

我敬佩冉阿让,因为他能够在经历了人生的最低谷时仍然能振作起来。

我敬佩冉阿让,因为他曾为了别人不再受自己所遭受过的苦难而行善。

我敬佩冉阿让,因为他可以为一个傻子的清白而不惜暴露自己的身份。

如果《悲惨世界》是文学史上最耀眼的皇冠,那么冉阿让,这个生于黑夜,怒号光明的人,是这顶皇冠上发着耀眼光芒的那一颗明珠。

悲惨的世界,闪耀的烛台

——让光明常照我心

济源一中1817班张栋

雨果在《悲惨的世界》中作结时写道:“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贫困,那本书和类似作品不会是无用的”。

——题记

本期《一本好书》隆重推荐《悲惨的世界》。节目话剧从三个时空铺展开来:冉阿让刑满出狱、冉阿让化身马德兰、冉阿让法庭观审。冉阿让困苦时的满面獠牙,启蒙时的矛盾惭愧,富裕时的济世普民,抉择时的两相为难,临事时的义无反顾。

你我皆“唐门”,生在绝世中。

苦役犯冉阿让,遍寻旅馆;苦役犯冉阿让,求宿马棚;苦役犯冉阿让,夜宿长凳;苦役犯冉阿让,……。“一个人滑到海里船是不会停的。”苦役犯冉阿让,让我看到了《肖申克的救赎》里老布、瑞德。时代在变,时代又是一成不变。从过去到现在,变的是科技、是生产力、是能源,不变的是人、是社会、是世界的架构。唐家三少曾写“你我皆“唐门”,生在绝世中。”皆唐门,是一种对凝聚力的呼唤,是一种对人灵魂的拷问:你真正感受过、走进过、理解过“冉阿让们”吗?你是不是“沙威”呢?在绝世,是一种悲悯的情怀,“人类唯一合乎理性的事,就是在团结和友爱中度过有生之年的每一分钟。”面对“犯人”、“差货”、“顽劣之徒”,人们总嗅之以鼻,而少了最基本的关切与关怀。悲惨的是个人,悲惨的也是世界。所以,你我皆“唐门”,生在绝世中。用关爱照亮世界,你我皆不掉队。

心中杆秤存,光亮照心间。

一个苦役犯,一个苦命人,一个殉道者。冉阿让的形象定格在了我们的心中。品书人从“人性”、“歉疚感”、“启蒙”入手,使我们懂得了“人性决不是一下子被驯服的”,也令我们知晓了“歉疚感不仅来自别人的恩德,更来自面对恩德依然不能皈依时仍被给予的慈善”,同时也令我们反思“后天的启蒙如同棒喝,有那么一闪,会让你看清一切。”冉阿让醒了,你呢?

“一个人只要能忘我和爱别人,他在心理上就不会失衡,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和完美的人。”冉阿让伟大,伟大在心中的秤杆。这把秤杆,让他不以伟大的职责解释自己将会犯的错。他是一个有权为自己悲伤而为别人悲伤的人。他不是一道光,他是一个人,一个想让自己良心得以安宁的人。

现在,请逮捕我

——一本好书之《悲惨世界》观后感

济源一中1817班郑雅心

毁灭人类的事有七件:

没有原则的政治,没有牺牲的崇拜,没有人性的科学,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劳动的富裕。

——题记

我,冉阿让,一个苦役犯。服刑十七年,被释放。在这个悲惨的世界中悲惨地活了不那么悲惨的一辈子,然后我死了。这就是我的故事。

我今天不是要为我自己狡辩,我要承认我犯下的罪孽。因为我失去工作,父母去世,姐姐家七个孩子需要供养,所以我需要一个面包,然后我砸碎了面包店的玻璃,用手隔着铁丝网拿了一个面包。我被捕了。听到姐姐的消息,我越狱四次,加刑至十七年。我出狱后,被好心主教收留,然后我再次偷窃,偷走了他的餐具,再次被沙威警长逮捕,最后主教出面——他可真是个好人啊,你猜怎么着,他又送了我一个银烛台,我被放了。我抢劫,抢了孩子一个硬币,这次没人逮捕我,我跑了。我欺诈。几年后,因为一些原因,我当上了市长,欺骗了全市的人,他们伟大的市长,是个苦役犯。我害人家破人亡。我开工厂,厂里女工芳汀被辞职,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寄养在别人家的孩子无法得到“足够”的钱,她堕落了。还是没人逮捕我。我妄图逃罪。有个叫做商马第的人被捕了,因为长得与我极为相像,被认作我,我觉得我自由了。我跑了。我出面承认身份,然后跑了。我畏罪潜逃。我让男人潦倒,让女人堕落,让更多孩子成为商马第。是的,我的工厂倒闭了,所有人都失去了工作。我有罪,我罪孽深重,我忘恩负义,我以怨报德。如果有谁说冉阿让是一个坏人,一个小人,那是无法否认的。我认罪。请逮捕我。

什么?你说我是个好人?别开玩笑了,兄弟。我罪孽滔天,无可救药,自私自利,以怨报德,不是吗?哦,听着兄弟,别为我开脱了。我偷了,越狱了,抢了,跑了……你们不都知道么?什么?我救人?我给百姓减税?我开工厂给人提供工作?我救芳汀?嘿,兄弟,你可真会开玩笑。那是我么?那是马德兰市长,我这种苦刑犯怎么会是他?唉,兄弟,别废话了,逮捕我吧!我就是这个悲惨世界中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越狱苦刑犯罢了。嘿,听着,逮捕我,快,现在,逮捕我!来啊,动手!现在,请逮捕我。

毁灭人类的事有七件,使一个人堕落的是一件件,一个个,一桩桩悲惨的小事。——后记

正文完。

这算是一个冉阿让的自述,前半段,是一个认罪书,是冉阿让人格中的正义。悲惨世界磨灭他正直的人性,让他只剩下兽性,他遇见主教后,他的野蛮人性还在,但是却时刻有一个烛台在明明灭灭中映出他正直的人格。后半段是我在想像冉阿让承认身份后,在逃跑途中遇见的一个认出他身份的人后发生的单方面对话吧。脱离实际,但是我想,如果有,他大概会这么说吧。他担惊受怕了几年,兜兜转转他还是冉阿让,还是一个苦役犯。如果可能,他多么希望自己就是马德兰市长,彻头彻尾的宽容,富有,救助穷人。但他是,又不是。因为出身,因为罪孽。

看不见的苦难太多了,又有多少人可以被救赎呢?我们今天看见了冉阿让看见了芳汀,但是我们还有多少个冉阿让,多少个芳汀没有看见呢?这个世界是悲惨的,但是有我们在。我们可以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在黄文秀们,黄诗燕们,李保国们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个冉阿让都能遇到主教,每一个芳汀都可以遇到马德兰市长,每一个珂赛特都可以遇到冉阿让……

我们想有一个冉阿让,有一个主教,有一个芳汀,又不想有一个冉阿让,有一个主教,有一个芳汀,想有他们,是因为想有一个他们这样的人来给我们感召力,不想,又是因为这个世界还很悲惨,他们值得在一个没有苦难的地方过下一辈子。

不需要宏大,但要足以深刻。

不是再讲述,而是自省向前。

谨以此文献给未来的我,未来在人性抉择,在善恶难辨,在是非难明前的我以自省自勉。

《一本好书》之《悲惨世界》观后感

济源一中1817班郑雨青

他活着,尽管命运多舛;他安息,只因天使离去。生来死去,那是大自然的秩序,犹如昼去夜来,白日西沉。

“一个人滑落到海里,船是不会停的。”

冉阿让只是为了七个孩子的温饱而偷一块未得手的面包,便被抓进了监狱。因为越狱,他一次又一次被延长关押时间。在那个独裁专制的社会中,在那个不容许有反抗意识的环境里,他一次次地被打压,一次又一次被无情的社会、冷酷的制度磨去了希望的棱角,磨灭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光亮。在十九世纪的法国,人们对身份的观念如此根深蒂固且牢不可破。冉阿让永远是一个苦役犯,人们并没有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反而把偏见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身上。冷酷的法律制度让他十九年身陷囹圄,但社会不会因为他一个人的悲惨而停下他执行法制、控制思想的脚步。冉阿让是不幸的,他生活在了这个扭曲而悲惨的世界。

“不要自暴自弃,去做一个诚实的好人。”

苦役生活使冉阿让的灵魂一面上升,一面堕落。接连拜访了几家旅馆,都因为他是个苦役犯而不敢收留它。当所有人都因为冉曾是苦役犯而排斥他时,只有宽厚仁慈的神父把他当作客人来招待。神父的善意给冉阿让的内心带来了温暖。但是,“你给我一束光,我不一定都能活在光里”。这并没有让冉阿让改正他爱偷盗的本性。然而,在偷盗被抓住后,神父不仅宽恕了他,还赠给了他一个银烛台。神父用善意感化冉阿让,他说,他赎的是冉阿让的灵魂。正是因为有了神父这样的人,整个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个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热之中艰苦摸索前进。回望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身边也许也曾有许多像神父这样的人。他们一次又一次原谅着我们的过错,为我们的行为规范指引方向,让我们成为一个向真向善的人。冉阿让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自己灵魂的导师。

“始于苦难,终于救赎。”

即使是一名不小心犯过罪的人,只要怀有一颗虔诚的心,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坚守心中最初的信仰,就算活在一个悲惨黑暗的世界里,依然会有阳光和希望,照亮未知的路。冉阿让的前半生是苦难的,可是他的后半生都在为前半生犯下的错误罪行而展开救赎。我感受到了冉阿让的内心挣扎,在受人尊敬的马德兰市长和受人唾弃的苦役犯冉阿让间作出选择。他本可以心安理得地说服自己不去承认身份,但他还是在犹豫挣扎中走向了庭审现场。他并不是毅然决绝地出发,但却已做好了不再回来的准备。也许,他有一丝丝希望赶不上那次庭审、希望去到时已经尘埃落定。但他的脚步从未停下,他的肉体不觉劳累,他的良心趋他前行。问心无愧与自我救赎驱使他勇敢地推开从办公室直达庭审现场的大门,坦白一切。他的挣扎是常情,他不是圣人,却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

夜,没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有一个站着的天使展开着双翅,在等待着这个灵魂。冉阿让面对的,是一个悲惨的世界;而冉阿让所希望的,是不再有人去面对这个悲惨的世界。

  • 转载请注明 '一本好书'《悲惨世界》观后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2568.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