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传递》第55期书名战争与和平

慈云实验中学朝阳读书社971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第55期

书名:战争与和平

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时间:1863~1869年

注:社员凭借社员证可到社团办公室借此书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列宁

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

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

80至90年代法、英等国最早论述他的评论家,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对自己国家文学的振兴作用。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长的进步作家法朗士、罗曼·罗兰、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德莱塞、伯纳·萧、高尔斯华绥以及其他欧美作家和亚洲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

作品简介

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内容简介

本书故事以1812年俄国法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在《战争与和平》中,人物就多达559个,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各有其独特的个性,且充满了生命的悸动,人的欢乐、痛苦、各种内心思绪——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而书中史诗般的辉煌节奏与宽阔视界,也只有荷马的作品可以相提并论。

《战争与和平》主要以1812年拿破仑侵俄的战争为中心,叙述三个俄罗斯贵族家族,在战争与和平的年代里,经历生活中无数的苦痛后,终于体验出人生真谛的故事,同时随着主角的命运轨迹,展露出19世纪初期俄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形形色色,记下欧洲历史最动荡的时期,气势恢宏澎湃,无以伦比。

1805年,法国和俄国之间关系恶化,即将发生战争。然而在俄国上层社会,人们的生活依旧恬静悠闲,社交舞会照常举行。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决心干一番事业,就提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在奥斯特里茨,他参加联军与法军的会战并受伤。斯托夫伯爵家,他爱上了充满青春活力的那塔莎。爱情使他振作起来重新投入生活和事业。俄法战争爆发,安德烈奔赴沙场院,在波罗金塔会战中受重伤。他忽然体会出死亡就是人生的清醒过程。从那一刻开始他的生命慢慢退潮,平静地走到终点。

与安德烈的故事平行发展的另一主人公彼埃尔是个热血冲动、善良真诚的年青人,凭着继承一笔可观的遗产,他成了上流社会瞩目人物。势利库拉金公爵便把放荡堕落的女儿爱伦嫁给了他。意志薄弱但又向往理想的道德生活的彼埃尔在荒淫的贵族群中屡次受挫。卫战争中,彼埃尔组织民团并经受了战火考验。后被法军逮捕。在战俘营,士兵中的宿命论和不抗恶思想使他深受感动。在俄国人民打击下,法军溃败。彼埃尔被游击队救出,返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婚后,他参加了十二月党人的秘密组织,而那塔莎则成为一个贤妻良母。

读者感言

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

《战争与和平》它歌颂和平,同时又描写战争,反映人民保卫自己祖国土地不受敌人凌辱的英勇精神。库图佐夫被描写成感悟到人民的意愿的人,“他能对当时的种种事态洞若观火,其根源就在于拥有纯洁而强烈的人民感情”。人民通过违背沙皇的意志的奇特方式,选择库图佐夫这位不得宠的老头子作为人民战争的代表。库图佐夫知道,“决定战争命运的不是总司令的命令,不是军队所占的地形,不是大炮和杀人的数量,而是不可捉摸的士气力量。”那种“被称为士气的东西”,有如“一条不可捉摸的神秘链条,它使全军同心同德,构成战争的主要神经”。

库图佐夫不仅在聆听民心和“士气”,更在听命于隐藏在民心和“士气”之后深刻而宏大的东西,它贯穿“战争与和平”较量的漫长历程之中;它使俄罗斯人忍受了痛苦和牺牲,并且赶走了法国人;它使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滚滚大军在占领莫斯科之后,又仓皇逃遁;它藉人心之所归把库图佐夫这个臃肿倦怠的老人推上历史舞台;它让“库图佐夫演完自己的角色”时死去——因为“再没有什么可做的了。留给人民战争代表的只有一死。于是库图佐夫死了”;它也就是在史诗的斑驳陆离的大千世界中隐隐闪现,左右着人们命运,使安年科夫当年惊叹不已的东西:“有一个情况最为奇怪,这里的人们好像是受着某种咒语的控制,那就是永远也达不到自己的任何一种设想、计划和希望。他们好像被一种不可捉摸的怀有敌意的力量驱赶着,从他们为自己设置的目标旁边疾驰而过,即使达到什么,也往往不是向往中的目标。

任何个别人的意志都微不足道。拿破仑自认为,“他的行为动机是造福于人民,他自信能支配千百万人的命运。”而实际上,“天意注定拿破仑充当了一名屠杀人民的、可悲的、不由自主的刽子手”。而库图佐夫之所以无敌而伟大,正是由于他“领悟了上帝的旨意,使个人的意志服从了上帝的意志”。

在充满战争与和平演替、心灵求索的史诗般运行中,的确有一种冥冥之中“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命运规律”,它有充满道德意蕴的天,俯视着莽莽人寰,演绎着人世沧桑。

“如果设想人类生活可以用理性来支配,那么,生活的可能性就被消灭了。”这是《战争与和平》故事尾声中的结论。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中,在表达对战争的不满的同时,从人物的刻画和人物的命运上,描写了对人道主义的赞扬;而作为虔诚的说教者,他又强烈地宣传“不要用暴力和邪恶抗争”和“道德上的自我改善”等博爱主张。

名句收录

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没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

让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们既然有生命,我们就应当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

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

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往期精彩

《书香传递》飞鸟集

《书香传递》月亮与六便士

《书香传递》兄弟《书香传递》简爱

建议每个社员每看完一本书

积极写一篇读书笔记

把看完的感想跟精彩情节写出来

然后可以投稿哦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