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的作用、原则及教学策略

慧成幼儿园1790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富足,许多家庭都接受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力图对儿童施行早期阅读教育。早期阅读培养的对象是0—6岁的儿童,目标是能达到一目十行的阅读能力。它对教师和教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其教学策略既要避免小学化,贯穿“教育无痕”、“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技巧,又要抓住关键期,达到能够“一目十行”、“博览群书”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就早期阅读的重要性、教学原则和教学步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总结。

1

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极快的二十一世纪。一个人从学校学习得到的只是有限的知识和思考的方法,而靠阅读能够使人们获得胜任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通过伟人的传记可以发现,但凡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大师级人物,大都有早期阅读的经历。如钱学森刚满五岁的时便可读懂《水浒传》,于光运五岁时读《三国演义》,美国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七岁时已把父亲书架上的书都读遍,等等。早期阅读既丰富了这些名人的童年生活,更奠定了他们一生轻松学习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国泰民安,家长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如果我国从教育政策上重视对儿童早期阅读的教育,就可以变沉重的人口负担,为强大的人才优势。

2

“教育无痕”是早期阅读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早期阅读培养是一件复杂、系统和高难度的教育工程。0—6岁的儿童娇嫩、柔小,如果不能遵循其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特点进行施教的话,势必会造成“伤筋断骨”、抹杀孩子兴趣、摧残孩子心灵的后果。这也许是学前教育界一直不愿旗帜鲜明地倡导早期阅读而显得保守的根本原因。因此,儿童早期阅读的培养不同于小学生教育,更不同于成人教育,它本质上要求“润物细无声”,以达到“教育无痕”的教育效果。任何良好的愿望,如果不遵循科学的精神和教学艺术规律的话,都会摧残孩子童年的快乐,早期阅读也不例外。“教育无痕”是一种“教者有心、学者无意”的教育,是一种“对牛弹琴、持之以恒”的教育,是一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教育,是一种类似于教孩子学说话的教育。这种无痕教育的理念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只管耕耘,杜绝考问

阅读是孩子本能的需求。0—6岁的儿童好奇心强,他们对未知世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脑科学研究发现:婴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虽不如成人,但他们的形象认知能力远强于成人。他们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汉字、英文单词等字符都是一种形象。幼儿对它们像认物一样从整体上加以识别。因此,孩子无论学什么,负担并不是来自于教师教他什么,而主要来源于家长和教师的考问。当前,小学教育最大的悲哀在于,教师对孩子“考”的时间远远大于“教”的时间,孩子整天处于被考问的惊恐之中,因此,开展早期阅读是杜绝对孩子进行考问的。对于0--6岁的儿童来说,只要他们能拿着书随着主人公的情绪或喜或怒,就说明其已能读懂这本书了。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同一本书有不同的理解,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比如,孩子最初读《红楼梦》,认为最好看的部分也许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到青年时期,也许关注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到中年时期可能关注最多的是薛宝钗的理财之道了。

2.生活中教环境中学

婴幼儿最初的识字阅读,不必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室,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因为生活中的汉字无处不在。如地垫上有“出入平安”,门外有对联儿,汽车上有牌照,道路上有某某单位和某某街道名称,商品上也有说明文字,饭店菜单上也布满文字……因此,只要家长有意识地告诉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会形成识字敏感。另外,家长还要尽可能多地带领孩子去书店和图书馆,从小培养孩子买书的爱好和习惯。当然,在此过程中,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尽量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否则,就会打击孩子阅读的积极性。研究表明,孩子大多是通过对自己最喜欢的几本书进行“精读”脱盲的。另外,家长还要遵循婴幼儿的认知规律,营造一个书香的生活环境。

3.   游戏中教,兴趣中学

孩子是喜欢游戏的,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根据情景和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置孩子喜闻乐见的识字阅读游戏。比如可以把写有黄河、淮河、汾河、长江、鸭绿江等的卡片按照一定的距离摆放在地上,让孩子玩“小马过河”的游戏;还可以把写有香蕉、苹果、柿子、葡萄等水果无图识字卡片用曲别针挂在一条孩子可以够得到的细绳子上玩“采摘水果”的游戏。总之,能让孩子在兴趣中、笑声中和愉悦中学会阅读才是成功的阅读教育。

3

铺设多级阅读台阶,达到阅读自由的境界

早期阅读有一个从自发阅读阶段(感兴趣)到自主阅读阶段(形成习惯),再到自由阅读阶段(具备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家长和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之外,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要给孩子铺设通往自由阅读的台阶。虽然阅读不等同于识字,但不识字是谈不上阅读的。因此,在培养早期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教师或家长要教会孩子300个左右的常见词汇。其中,做识字卡片随时、随地地张贴或携带卡片做游戏等都是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教育方式。家长要尽量自己动手做一些圆角“无图”识字卡片,有意识地教孩子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在孩子对识字形成一定的基础后,再教我、他、她之类的代词,介词。幼儿识字不存在笔画多寡的难易特点,只存在熟悉与否的问题。比如,认笔画较多的“奥特曼”、“蜘蛛侠”要比“使”“仅”“很”快得多。另外,家长也可以阅读类似《婴儿画报》《幼儿智力世界》等图画逼真、字大清晰、内容反复的读物,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朗读《365夜故事》、《格林童话》、《豪夫童话》、唐诗宋词等。

在培养早期阅读能力的第二阶段,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阅读少年版的图文并茂、句子简短、故事性极强的优秀人物传记、《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书籍,并配合《道德经》《论语》《出师表》等优秀古汉语篇章的诵读。

在培养早期阅读能力的第三个阶段,教师和家长可引导孩子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生活中的化学》、《趣味数学》和《宇宙索奇》等少儿科普读物;配合“少年版”图少字多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进行阅读。

在培养早期阅读的第四个阶段,教师和家长可引导孩子阅读现代中外文学著作,尽量挑选字迹清晰、字型较大的版本,以免阅读影响孩子的视力。

在培养早期阅读的第五个阶段,教师和家长可引导孩子阅读古汉语原版原著,如《红楼梦》《孙子兵法》等;配合阅读外国著名诗人的著作,如泰戈尔的《新月集》、纪伯伦的《沙与沫》等。

在培养早期阅读的第六个阶段,教师和家长可引导孩子阅读其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经济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中外原版名著,如英国霍金的《时间简史》与《果壳中的宇宙》、俄罗斯贝列里门的《物理的妙趣》和美国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书籍。这样,孩子就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的纵横遨游。

“读书就是取乐”,把阅读这把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早一点交给孩子,就能早一点让他们领略到阅读的无限妙趣,拥有一生轻松而超强的学习能力!

(文:郭尚花教授)

父母成长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

今天的宝贝,

明天的栋梁。

用心的慧成,

成长的舞台。

人才的摇篮,

成功的土壤。

慧成幼儿园欢迎宝贝的加入!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