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行-颐和园研学营

学行社1040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何为学行?

《荀子·儒效》云:“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扬子法言·学行》开篇说:“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

颐和园研学营

2021年3月13日,二月初一。颐和园研学营的同学们早早的来到颐和园开始为期两个月的研学之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素养全方面的培养一个独立的个体。

从西门走到耕织图

分组行动

不管是在传统的分科教育体系中,还是在我们的项目制或者说跨学科新教育的做中学,玩中学,还是游戏中、行走中学习等等,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从“知道怎么研学”到“学会怎么研学”,在研学过程中,输入和输出之间,不仅对知识的学习和梳理,学习方法的实践和掌握,更重要的身体力行,带着问题和思考参与到自我学习和团队学习中,在整个研学项目过程中来探索和认识自己,他人和世界。

同学们分成三组,各组认领历史、园林、自然为主题作为本组研究方向。

蹲下来细细地看露承墩的纹饰

咦?这个蚕宝宝怎么就变成了细细的长丝?

乾隆皇帝写了这么多诗,我先抄录下来

团队协作让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项目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演变,结合历史大背景阐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

2.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源流,结合颐和园园林观察,理解皇家园林的设计理念。

3.观察颐和园中的园林植物,制作植物标识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搜集和田野调查,掌握基本的自然与人文研究方法。

2.通过项目式学习,体验课题研究的流程与方法。

3.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究、解释历史和现实问题。

4.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进程,评估人们做了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增进民族自豪感。

2.逐步形成历史意识,学会从历史角度理解国家和个体命运的关系,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尊重和包容,能够由衷地欣赏伙伴的优点,接纳同伴的缺点或不足。

绕湖一周近十公里的行程,当听说拍完合影结束活动时,大家齐声抗议还没玩够。

结束一天的行走。同学们又有了新的探索方向,有的开始对石作产生兴趣,有的希望了解农具的种类和演变,有的对永和轮的历史背景有了新的认知后对军事产生好奇,有的开始想亲自养蚕宝宝,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变化,想亲眼看看它们都是怎么吐丝的......

孩子们的好奇心通过一天的行走,正在生发......

  • 转载请注明 学行-颐和园研学营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2519.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