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儒家历史观(4)
儒教历史观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妇孺老幼的怡情)和戏曲(唱戏人的底稿)、话本(说书人的底稿),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它不是历史,是小说,其中有很多虚构的内容。但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虚构,而不那样虚构呢?背后有它的宗教理念,就是儒家。
一、三国的历史背景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这一段时间,中国人没有过上什么好日子。基于利害,产生对个人的忠顺与背叛。基于利害,产生合纵连横的争战。我们如何看待这些真实图景下的历史纷争?
在《创世纪》里有一段记载:
当暗拉非作示拿王,亚略作以拉撒王,基大老玛作以拦王,提达作戈印王的时候,他们都攻打所多玛王比拉,蛾摩拉王比沙,押玛王示纳,洗扁王善以别,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琐珥。这五王都在西订谷会合。西订谷就是盐海。他们已经事奉基大老玛十二年,到十三年就背叛了。十四年,基大老玛和同盟的王都来在亚特律加宁,杀败了利乏音人,在哈麦杀败了苏西人,在沙微基列亭杀败了以米人,在何利人的西珥山杀败了何利人,一直杀到靠近旷野的伊勒巴兰。他们回到安密巴,就是加低斯,杀败了亚玛力全地的人,以及住在哈洗逊他玛的亚摩利人。于是所多玛王,蛾摩拉王,押玛王,洗扁王,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琐珥)都出来,在西订谷摆阵,与他们交战,就是与以拦王基大老玛,戈印王提达,示拿王暗拉非,以拉撒王亚略交战。乃是四王与五王交战。西订谷有许多石漆坑。所多玛王和蛾摩拉王逃跑,有掉在坑里的,其余的人都往山上逃跑。四王就把所多玛和蛾摩拉所有的财物,并一切的粮食都掳掠去了。(创14:1-11)
上面的经文描述五王和四王相争,当时的中东地区基大老玛是老大,凌驾诸王之上。我们中国也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基大老玛称霸了十二年,其他五王联合反对他,于是基大老玛也联合其他三王来与他们争战。异教文化里都为了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称王称霸。全人类一切不利的战争都不过是如此而已。
这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每一个公司、每一个单位,不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私企、外企,充满了办公室的小政治,充满了各种拉帮结派的利益关系和合纵连横的斗争,《三国演义》为何充满魅力?因为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教书的学校,甚至教会界也是充满了利益争斗。
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弄诡诈。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气。满口是咒骂苦毒。杀人流血他们的脚飞跑。(罗3:10-15)
二、罗贯中和儒家
当元仁宗延祐年间,罗贯中父为丝绸商人。元代中期,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
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7岁开始,他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
罗贯中辞别赵宝丰,“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幕府作宾。起事称霸的张士诚是灭元功臣。第二年在罗贯中的建议下,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同年,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元朝俘虏,张士诚只好投降。降元后,张士诚贪图享乐。到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看到元朝没落,又再次称王。包括罗贯中在内的许多幕僚都建议暂缓称王,但是不被采纳。刘亮、鲁渊等人纷纷离去,罗贯中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九月,不久,罗贯中也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当在该年以后。这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条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罗贯中已写了十二卷,之后卷数的写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
在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念他的师傅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成书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于洪武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但是,罗贯中的这一目的未能实现。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也和施耐庵一起编写过《水浒传》。
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
大约在公元1385~1388年间,罗贯中活了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庐陵(今江西吉安)逝世。
三、什么是儒教呢?
儒教是中国最原始的宗教。儒是什么意思呢?在商朝,人们是敬拜帝(天)的。这些下面拜祭的人有个祭司,就是儒。儒就是祭司的意思,辅助儒做祭司的又有称为史、巫、卜,主要以儒为主去敬帝。帝后来又被称为昊天上帝,在帝之下又有山(山神)、水(龙王)、土(土地庙)、树(树木)等等。等到了商朝的时候,帝只能由皇帝来祭祀,皇帝是最大的祭司。这个时候也开始把祖宗或是英雄神化,封为神明来祭拜。这个便是儒教的崇拜体系。
后来史变成了写历史书的人,儒以孔子为首尊为儒家,巫和卜就变成了民间的打卦、占卜一类的邪术。
1.皇权至上
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尊孔子为先师,后人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故孔子亦被尊为儒教圣教主。
凡是生活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包括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如北方的辽、金、元,西夏及清,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为国教,儒教拥戴神权,认为皇权至上。
据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考释,甲骨文的儒,象人沐浴濡身之形。上古原始宗教举行祭礼之前,司礼者必斋戒沐浴,以示诚敬。不仅证明了胡适称儒最早是殷商教士,是宗教神职人员的论点,也为儒教是宗教找到了证据。
2.尊卑有序
五教即五礼,全是家庭之礼。其中五教,就是处理人际道德关系的五种基本规范,即孟子所解释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比如说皇帝就是皇帝,他们一家永远都皇帝,你不能够有所窥觑。上下尊卑有序,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女人嫁出成妇,夫死同死。这些次序不能乱,儒家在中国几千年来就讲究次序。上有九流,中有九流,下有九流,遇见上级要客客气气、热情招呼,但上级并不一定理会你。这在今日中国也是如此,因为他比你尊贵,你比他低贱。这叫尊卑有序,一级一级的下去,这样社会才会稳定,如果不维持住稳定的次序,国家就会大乱了。
汉朝孝武皇帝时定为官方统治思想,尊六经立学宫,重视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的礼仪制度的建设,被称为经学,或者汉学,此后成为中国的正统。唐朝制定了《开元礼》成为后代礼仪制度的模范,其中对于如何祭天、祭祖,如何祭孔,都做了详细的、具有法典意义的规定。
南朝朱熹创建理学,尊四书、重视培养内心虔诚的“孔孟之道”。朱熹的儒教思想体系从天地万物说起,从格物致知入手,落实于人伦日用,道德修养,归结为求仁,成贤成圣。他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同时也是他的施政方针。他用毕生精力注释的《四书集注》,成为宋代以后官方培养人才的标准教科书。理学以及心学又被称为宋学。
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止读经,儒教失去了官方思想的地位。民国早年还曾有“打倒孔家店”的运动,到国民政府时期,又重新尊孔,把孔子祭祀列为国家祭祀。中国大陆在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儒教重新逐渐得到重视,是以孔子为先师,圣人神道设教,“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倡导王道德治、尊王攘夷和上下秩序的国家宗教。儒教以十三经为经典,以古代官僚机构为组织,以天坛、宗庙、孔庙、泰山为祭祀场所,以郊祀、祀祖、祭社稷、雩祀、释奠礼、五祀为祭祀仪式。
3.家国一体
家就是自己的家,国就是政权、土地、人民组成的国家。在儒家的思想里,对国家你要忠,对家庭你要孝。那么忠孝有时候会矛盾,比如说刚刚结婚要不要去打仗?我要报效国家可以不结婚吗?所以国家的忠会剥夺家庭里头的孝,忠孝不能两全就是这么来的。
但我们看《圣经》说,刚结婚没满一年的,不要去打仗。家里刚种下葡萄没满一年的不要去打仗,因为上帝要让你享受家庭的快乐。争战不是靠拳靠人靠马,乃是靠上帝的同在。
中国人很重视家庭,但是当家庭同国家的利益产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你要牺牲小家成全大家。在《三国演义》里头,家庭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家庭唯一的意义就是生养后代。女人没什么用,除了生孩子以外。所以在书里,女人只有两种,一种是累赘;另一种是灾祸。像刘备的夫人,除了给他生了阿斗以外没有什么用,每次打仗都是累赘,还要赵云去救他们。其他的像貂蝉、孙尚香等等,她们都是在政治阴谋里产生了杀戮和争战。
因为家会妨碍你效忠这个国家,妨碍你为国家争战,干一番大事业。所以这些话语在今天的中国也同样如此,家庭的意义不复存在。男人结婚除了满足父辈要孩子的愿望以外,就不再管家,把孩子扔给父母,自己出去花天酒地,女人成了他娱乐路上的累赘和阻碍。这是极大的灾祸。
4.天人感应
人干坏事,上帝通过大自然来处罚。人干好事,上帝通过大自然来赏赐。会有一些兆头出现,如《圣经》里头所称的观兆。
“你们中间不可有人使儿女经火、也不可有占卜的、观兆的、用法术的、行邪术的、用迷术的、交鬼的、行巫术的、过阴的。凡行这些事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申18:10-14)
这便是儒家的四大教义。
四、儒家道统的忠奸
1.丑化与美化(扭曲)
丑化曹操,司马懿,即魏晋王朝。
美化刘备、诸葛亮,即蜀汉王朝。
丑化末代皇帝,如阿斗。
美化开国皇帝,如神灵。
温酒斩华雄:实华雄死于江东猛虎孙坚刀下,书里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
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关公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为。
过五关斩六将:此五关相距甚远也无联系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被斩的六将:书里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草船借箭:在唐代时张巡在安史之乱中,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赚了令狐潮几十万只箭。
诸葛三气周瑜: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并且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周瑜之死:周瑜死于巴丘操劳过度。
关羽单刀会: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而三演本末倒置,“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关公好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曹军潼关战马超事:战斗确实很激烈,但是《三国演义》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实际上,潼关大战,曹操是赢家。
关兴:一介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
关兴复仇:据《演义》所写,关羽死后,在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都为其父复了仇,与史实并不相符。在《三国志》以及裴注所引诸书中,都没有关兴参加夷陵之战和擒获,处死仇人的记载。(另据《三国志·潘璋传》: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拜官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死于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在夷陵之战后还活了十多年。马忠是小人物,他的下落史书绝载。至于士仁、麋芳二人,以后也不见史书记载。他们本是一些平庸之辈,投吴后没有什么建树,默默无闻,史书也就没有记载他们的必要了。另据《蜀记》:魏将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在公元263年),因为庞德被关羽杀害,庞会为了复仇,诛灭了关氏全家,所以关羽没有留下后人。)
张苞:早夭。
写他们复仇的故事不过是为了满足儒家的孝道伸张。
五、冷漠无情的天命
无可奈何、听天由命、无意义的挣扎、虚无的人生。天人三策的核心内容就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人之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行体化天数而成。”(董仲舒)
儒教信奉的神就是“天”,“天”在凡世间的代言就是“天子”,也就是皇帝;而皇帝又是儒教的教皇,他手握神权,主管天下的教徒与教会;朝廷是整个中国的总教会,每个家庭则是小教会,每个家庭的家长就是教会的主教或者牧师,每个中国百姓便是儒教的教徒。
儒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在中国古代,儒教(孔教)始终居于社会或国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个别皇帝或国家官吏崇拜佛教、道教,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不代表国家。中国古代国家,从汉代开始,一直是把儒教(孔)教作为国家宗教。
《三国演义》里头人们都渴求成为当时英雄,追求进入历史的不朽。想要出人头地、干一番大事业,即今生的最大骄傲。普通人是没有什么机会的,所以无论在《三国演义》里,还是金庸的小说里,普通人是没有存在的价值的,不过是一个交粮纳税俗子,哪有可能去立言立德立功来千古留名。
藐视凡人,英雄决定了历史的格局,都是巨人们的合纵连横,没有小百姓的一日三餐;都是巨人们的忧国忧民,没有小百姓的柴米油盐。
而这些英雄决定历史的办法:
1、用自己的聪明,汇集各种权力资源。
2、用自己的阴谋诡计,摆平各种势力。
-
私域运营指什么?私域流量又有哪些好处? 如何做好私域流量的引流? 2023-05-26
-
知乎跳转微信是如何通过天天外链实现的? 2023-05-25
-
抖音如何实现明星引流微信,抖音kol引流微信,抖音达人引流微信, 2023-05-24
-
抖音微信流量看得见,引流获客如何才能摸得着? 2023-05-23
-
推广引流神器-天天外链!抖音小风车跳转微信 2023-05-18
热门文章
-
抖音如何实现明星引流微信,抖音kol引流微信,抖音达人引流微信, 2023-05-24
-
抖音微信流量看得见,引流获客如何才能摸得着? 2023-05-23
-
推广引流神器-天天外链!抖音小风车跳转微信 2023-05-18
-
2023年抖音一键引流微信的四种常用方法? 2023-01-04
-
群收收 - 专业提供付费进群/付费领取系统 2022-08-08
更多相关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