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学修(持续更新)
序言
王阳明是在继承了程朱理学的基础上发展了我国5000年文化的又一大家,古今中外认为如果说中国5000年历时长河中,能够称为圣人的也只有孔子和王阳明(王守仁),是近500年内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作者旨在于边读边写感受,把感悟与大家共同分享。参考文献:
【1】圣铎.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7.6.
名词注解:
格物:“格物”一词出自《大学》,原文是:“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想要获得知识,就要研究事物的原理。知道了事物的原理,你的意念才能诚实。意念诚实了,你才能心正,心正了,你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身修养提高了,你就能整顿好家庭,整顿好家庭你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了,你就能让天下太平。
宋明理学的“格物”其实是磨练自己的心志。朱熹的格物思想,来自于程颐,程颐的解释是:格的意思是穷尽,物其实就是事物的道理。所谓“格物”其实就是研究事物的道理。注意后面的话!研究事物的道理,不是说让你研究机器是怎么运转的,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而是“以收其心而不放也”。也就是说,研究的其实是如何让自己的心不向外攀缘。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本体上,认为精神(意识)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的第二性质。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万物是由它产生(派生)出来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意识、观念等)作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存在主观精神之中的是认知上的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而并非真正客观上的世界。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陆九渊和王守仁,和德国的费希特等。唯心主义分为两种,二元论和三元论。三元的唯心主义除了承认物质本原外,还把运动区分为了高级运动(思辨)和低级运动(其它运动)两个本原,认为高级运动可以衡量低级运动,而低级运动不可以衡量高级运动。二元论的唯心主义不承认物质本原,其它方面与三元的唯心主义相同。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是否认有全知者(神)存在。唯物主义认识到上述论断包含矛盾,但是不试图解决这个矛盾,而是把它承认下来,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包含矛盾的,越矛盾就越真实。一神论也承认矛盾是存在的,但是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和真实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但是有可知者必然先有全知者(神)存在,而且唯有全知者(神)是真实的。根据本原数目的不同,唯物主义分为两种,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一个本原,也称之为机械的唯物主义。二元论的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和运动两个本原,也称之为辩证的唯物主义。辩证的唯物主义没有区分自然的运动和人的运动,对人的运动也不作生产、实践和思辨的区分,认为它们在本质上一样的,可以用时间作为尺度统一衡量。
综上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有的学科为,物理学和伦理学(包括美学,道德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唯物主义特有的学科为逻辑学(包括第一哲学,形而上学等)。唯物主义的名人有罗素、墨子、马克思和恩格斯等(马恩列斯毛),唯心主义的名人有黑格尔等。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
注:以下为参考文献摘抄部分:
王阳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作为思想家,他开创了儒学的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作为军事家、政治家,他立下了不世之功,彪炳史册。他在立德、立功、立言上皆居绝顶,成就‘真三不朽’,实现了古今圣贤的最高人格理想。且独具一格的心学思想流传至今,响彻中外,在中国、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王阳明出生于明朝中期一个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熟读圣贤书,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他兴趣广泛,不仅诗文出众,还热衷于齐射兵法。但在那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颓败的时代,他命运多舛,青年时科考屡试不中,及至二十七岁时才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在任兵部主事时,因反对刘瑾等宦官为政,被贬谪为龙场驿丞;后再次受朝廷重用,平乱屡建奇功,荣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在学术思想方面,他钻研了朱熹“格物致知”的儒家思想,对“存天理,去人欲”之说产生了疑惑,认为朱子学说不是真正的圣人之学,“心学”才能解释其中的困惑,从而转学陆九渊的学说,并将其发扬光大。因而,王阳明和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中国著名学者郭沫若曾说:“王阳明是伟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精神的复活者。”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甚至认为,王阳明是近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更有甚者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圣人,他们分别是孔子和王阳明。可见,王阳明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精神的传承和立新两方面的重要地位。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和致良知的修养学说,旨在呼唤人的本体意识,着重强调个体本身的价值和自我人性的修养。第一,心即是理的人生论。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王阳明认为人心是根本的问题,是产生善与恶的源头。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第二,知行合一的认识论。针对当时社会言行不一的弊病,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说,纠正了朱熹先知后行的知行观。他认为知和行是不能相分离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总之,有知必有行,有行必有知。第三,致良知的修养学说。王阳明摸索致良知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良知人人都有,致良知就是让心回到“无善无恶”明洁的本真状态,是通过主体的意识达到自我道德的修养,规范自我的行为。因此,致良知被称为王阳明心学的核心部分。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只要维护心为本体,做到心为无物,追求透彻的本心,胸怀洒脱、超然入圣,便没有什么困难可言!这个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禁锢,为萎靡消沉的社会灌注了生机与活力,一时间心学占据了当时的学术主导地位。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现在的社会也具有深刻的意义。面对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生活,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也越发孤独。王阳明的心学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让疲惫脆弱的现代人重新获得强大的内心,在浮躁的社会中获得内心的宁静、充实与幸福,是现代人修养身心的最佳指导思想;同时王阳明的心学对现代人的个性的发展、思想的自由解放、事业的开拓进取也都有着有益的启示。由此,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我们不应该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像浮萍一样漫无目的的漂泊,内心充满惶恐和迷茫。所有的一切都在召唤心灵的回归。王阳明的心学就这样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对我们为人处世的引导,让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到它的深邃与宽广;而它对我们心灵的荡涤与关怀,又使我们感觉他离我们很近,温馨而质朴,毫无艰深晦涩之感。触摸王阳明心学,就如同用双手轻轻抚摸心里最深层的秘密,或许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便理解了它的深意,就像禅宗里拈花微笑般默契与随意,一个顿悟就洞悉了它的真谛。
注:以下为笔者心得原创,笔者有版权保护,违者必究):
心即是理的人生论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你的心就是这里所说的花与叶,你的心就是你认知世界的全部,道理自在其中。没有入你心的外在客观事物,实际上是与你毫不相关的,它的变化对你内心毫不起作用。你对世界的理解一般从你对现实世界的事物的感知中得来。这种纯净的世界感知本没有好坏之分,它仅是客观的世界感知。让你产生了好坏判断的是这个世界的规则约束和你运用这种感知规则所产生的结果。为了能够达到宇宙级的感知,你需要不断探究这个物理的世界,充实自己的感知。这些感知存在于你的内心中即是“理”。
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老外有句话叫“learningbydoing,doingbylearning”翻译过来就是“边做边学,边学边做”。这其实和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是同一个道理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学习中去实践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又获得学习,学习和实践是不分的。也就是说学到的东西都实践印证了,实践中又对知识进行了升华。
致良知的修养学说
这里的“致”应当是致敬的意思,也就是说要对良知心存敬畏。良知人人生下来都有,这与我们传统的儒家思想“人本善”也是想通的。为什么入世之后人的表现不尽相同呢,这是因为大家际遇不同,所感受的世界不同。例如:老话讲,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谓你所存在的客观环境对你做出了改变。致良知是让人们本心回到“无善无恶”明洁的本真状态。是通过主体的意识达到自我道德的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
心学思想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你所感知的世界实际上就是你的理,为了使你的理尽量客观你要不断探究世界以来充实你的理,尽量使它保持客观性。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要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验证真知。为了使自己达到“大道”的标准,你要不断修习自己的本心(绝不是压制本心),使本心愉悦的接受,这样你就离“得道”不远了,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注:以下为参考文献摘抄部分):
目录
序章 王阳明心学的影响
心学的流传
心学对中国的影响
心学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第一章宽心: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第二章 诚心:持纯粹心,做至诚人
第三章 进取心:立志由心,量力而行
第四章 道德心:小赢靠智,大赢靠德
第五章孝敬心:以孝安家,以敬持家
第六章 素净心:减一分人欲,得一分轻快
第七章 喜乐心:常思一二,不思八九
第八章 决心: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第九章 细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第十章 忍耐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第十一章 反省心: 静察几过,不论他人是非
第十二章 谨慎心:三思而后言
第十三章 包容心:能容能恕,厚德载物
第十四章 利他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十五章 平常心:荣辱不惊,去留无意
第十六章 谦卑心:谦受益,满招损
第十七章 果敢心:成事在人,谋事在断
第十八章 淡定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十九章 彻悟心: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
序章王阳明心学的影响
心学的流传
在明朝的历史中,王阳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王阳明自幼习文,静读史书,十一岁便能作诗;十二岁时立志要“读书做圣人”,而不是读书登第做状元;十五岁,独自到塞外练习射箭、骑马,并考察军事;十七岁,在结婚之夜不见了踪影;二十八岁举进士;三十四岁因仗义抗旨,惹怒了宦官刘瑾被关进牢狱,随后发配到贵州龙场做驿丞,却在此荒僻之地悟出了圣人之道;三年之后,调往江西庐陵任知县。此后他一介书生却身历疆场指挥作战,屡战屡胜。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被封新建伯。这期间,还评定了皇室内部的叛乱,活捉军事政变的主谋-宁王朱宸濠。除了建立事功之外,王阳明还精通儒释道三家之说,最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把中国古代的哲学推上一个新的高潮。他提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广收门徒,传道讲学,其影响深远而广泛,不仅被后人称为达到“立德”“立功”“立信”的“真三不朽”之人,还被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推崇。如,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在击败俄国海军后亮出一个腰牌:“一生伏首拜阳明”,“阳明”就是王阳明。后世研究王阳明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心学。王阳明被后人称为“百世之师”,其心学主张包含了哲学、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学术思想精深,内容积极丰富。
在明代学界,王阳明的心学掀起了汹涌大波,称为波澜壮阔的主流思想之一。“龙场悟道”是王阳明心学的起点,这位心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之后心学构建起了“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心学在继承了孔孟学派的“良知”“尽心”以及陆九渊的“心即是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朱熹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
从思想史的发展轨迹看,心学可以说是儒学的自我革新,也是儒学的最后一个高峰。在世界观上,王阳明坚持“理”主宰主体“心”的理念论,建立起了以“心”为本,以“心即理”为第一原理的心性主体论。他提出“知行合一”,认为知与行不仅是一种言说,而且应是言说的当下行为现身。心学对良知所做的先验道德本体的构想,发展了孔孟的学说。王阳明说:“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致了“良知”便是“尽心智性”,就成了圣人。此外,王阳明提倡圣凡平等观,认为圣人与凡人一样,并不是什么都知道并能做到的,只是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良知。因此,在他看来,圣人和凡人只有一点差别,在于能不能发现自己内心的良知。
心学的流传使得很多人都远道而来求学。因此有人说:“守仁弟子盈天下,其有传者不复载。”王学流传后世主要是泰州和龙溪两个学派。泰州指的是王银(后改名王艮)及其学派,龙溪指的是王畿及其学派。王艮是心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的思想以阳明心学为源,却不囿于此。他的学识博大源深、包含很广,在哲学、伦理、社会政治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丰富翔实的论述,构成了泰州学派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特色。王艮的“百姓日用是学”“百姓日用之道”,是他思想的闪光点和泰州学派思想的主旨。他把“天理”称作“天然自有之理”,实际上是等于“认欲为理”,把人的生理需求和物质欲望看作是“天理”的一部分。他所提倡的“格物说”,构成他讲学传到的思想基础。王艮说道,“身是本,天下国家是末”,“格物”必先“正己”,“本治而末治,正己而物正”,明白地指出“正人必先正己”。
独领一代思想的领袖风骚、占中国哲学史一席之地的王艮和他所创建的泰州学派,从形成就得到人们的许多好评。黄宗羲曾在他的巨著《明儒学案》中说道:“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泰州以后,其人多能赤手以搏龙蛇………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诸公掀翻天地,前不见有古人,后不见有来着。”从中可以看到黄宗羲对王艮的肯定。
王龙溪是明朝中晚期心学的代表人物,对心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且对日本阳明心学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龙溪学派进一步吸纳了佛家、道家的思想方法与成果。“念”是王龙溪思想中特别重要的观念,一念功夫不仅在它的思想系统内统合了用力于良知心体的先天正心功夫和用力于经验意识的后天诚意功夫,而且也让王阳明以诚意为中心的致良知功夫论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王龙溪比较关切的是王阳明对于无精神境界的追求。他对于佛教的人生境界的吸收和融合也比王阳阳彻底,这是龙溪所做的最有价值的学说。此外,龙溪对于王阳明的良知学说也提出了自家的见解。在王阳明以知是知非论良知的基础上,他提出四无的主张,以无为宗,注重心体之唔。针对天泉正道,龙溪与钱德洪的思想产生分歧,龙溪用“先天正心之学”和“后天诚意之学”概括和阐发了自己与钱德洪的思想重点。在此后的讲学活动中,王龙溪逐渐的吸收了各学派的精华,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后作《钱绪山行状》《天泉正道纪》等文章。
罗念庵是王门后学的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从罗念庵的思想主旨看,可归为“归寄派”。罗念庵归寂主静之学,以良知返归寂体的过程为格物致知,就是认为良知必须经过实地锻炼而获得。念庵主静的思想,并不是要做世界的隐者,他的主静只是求良知本体的功夫,他获得静明之本体是要以之应世。他一生躬行实践无欲主静功夫,重新阐释王阳明的致良知的教义,而备受中晚明时期学者的青睐,被称为阳明正传,补救心学之弊的功臣。他曾说:“儒者之学在经世,而无欲为本。夫唯无欲,然后用之经世者,智精而力巨”
罗念庵学术思想的形成受到了很多人的影响。王阳明的“致良知”观点是罗念庵思想的基础,龙溪学派和泰州学派也提供了一些见解。总的来看,罗念庵在心学的基础上还是有很大的突破,“归寂”的学说对心学也起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从心学的流传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儒学的最后一个高峰也曾那么的辉煌。王阳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天地,不愧为一代“心学”宗师。他的弟子们承蒙师传,不断的钻研思考,创立了独一无二的门派,为心学的发展和流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心学也没有被历史淹没,它存在于现代的生活中,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还有着一定的影响。
未完,待续。。。。。。
努力更新中。。。。。。
近日到访了‘王阳明故居’,照片分享一下。
作者简介
景仔良花名无崖子,研究生硕士(浙大MBA)学历,本科就读于郑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16~2019年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就读MBA。
笔者自小生活于河北衡水深州市的一个偏远小农村,自小怀揣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一直以来秉承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的思想,不断学习。笔者于2003年大学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后定居宁波,一直以来在宁波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从事项目管理方面的工作,曾就职于“继峰股份”,“敏实集团”“特艾科”“浙江大世”等多种形式的公司,接触欧美、日韩等多种文化,对不同文化的工作方式开展等都有了解。
笔者自浙江大学MBA毕业后,一直秉丞着学校对MBA的思想文化要求:“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健康力量”来践行,致力于做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有行动的四有新人,努力实践自己的同时不断带动周边人员笃力前行。笔者以坦诚相待的方式传播和互动思想、经验、技巧、方法等,通过公众号的形式,将所读之书的感想、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增值的同时,自己也能有所获益。
如果您读下来,觉得是传播的正能量,请转发朋友圈或推送给朋友,关注公众号。
(喜欢作者:)
-
私域运营指什么?私域流量又有哪些好处? 如何做好私域流量的引流? 2023-05-26
-
知乎跳转微信是如何通过天天外链实现的? 2023-05-25
-
抖音如何实现明星引流微信,抖音kol引流微信,抖音达人引流微信, 2023-05-24
-
抖音微信流量看得见,引流获客如何才能摸得着? 2023-05-23
-
推广引流神器-天天外链!抖音小风车跳转微信 2023-05-18
热门文章
-
抖音如何实现明星引流微信,抖音kol引流微信,抖音达人引流微信, 2023-05-24
-
抖音微信流量看得见,引流获客如何才能摸得着? 2023-05-23
-
推广引流神器-天天外链!抖音小风车跳转微信 2023-05-18
-
2023年抖音一键引流微信的四种常用方法? 2023-01-04
-
群收收 - 专业提供付费进群/付费领取系统 2022-08-08
更多相关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