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阙里'女杰多

千年婺源1413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文公阙里”女杰多

陈爱中

人物辈出的婺水之源地,不仅诞生了“新安理学”宗师朱熹、“徽派朴学”奠基人江永、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若干有作为的大丈夫,也哺育出一批有才能的妇女。在封建礼教十分严密的古代社会中,妇女必须要讲“三从四德”,而对于“德”的理解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所谓“妇德、妇言、妇容、妇工”这“四德”是从来不包括妇女的才学的。连妇女的“妇”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也是“从女持帚洒扫也”,故而《说文》解释:“妇,服也”。还有如《大戴礼记·本命》说:“妇人,伏于人也”;《白虎通义·嫁娶》亦说:“妇者服也,服于家事,事人者也”等。在如此社会环境,昔时妇女尽管地位低下,备受歧视,聪明才智受到压抑,但仍有不少在重压的夹缝中顽强地自立并有所作为。这里,笔者根据民囯《婺源县志》等史料,采撷数位介绍给大家。

婺源是宋儒朱熹的故里,读书风气甚浓,素有“书乡”之誉。历史上,这里“虽十家村落,亦有讽诵之声”。民间也广传有“山间茅屋书声琅,放下扁担考一场”的谚语。自宋至清,先后养育了550多位文人(指历朝经科举中进士者),著作达3100多部(选入《四库全书》有83种1345卷)。其中涌现出不少女诗人,她们的作为比起当时的男子,毫不逊色,古人称之为“不让须眉”。如:

清代蚺城人长泰县令陈畴女、拔贡生程式濂妻陈玉瑛,字淑云。性端静,自幼熟读古诗,工吟咏。著有《碧藕轩吟稿》《兰居吟草》一卷。

汪村人胡清烈女胡素芳,幼聪敏,好读书,十岁知书算。诗学李、杜,文爱韩、苏。著有《素芳吟草》。

蚺城人江西道员江峰青之妻王纫佩(1856—1891),字韵珊。幼聪慧,入塾读书,过目不忘。书法秀润,能属文。著作《佩珊珊室诗集》一卷,凡诗一百零四首,并附有所作《牙牌词》《天缘配合图》《藕断丝连图》。

延川人赠通议孝友金芳女金环秀,性慧,能诗。惜未笄殁。弥留时,检诗文稿焚毁,曰:“毋贻父、师、兄妹他日追痛也”,端坐合掌逝。其师俞补之不忍其没世无闻,节录遗句,序而行之,颜曰《留香小草》。

玉坦人前安徽藩司女、晓起村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补用知府江忠振妻胡静香,著有《爱月轩诗钞》。

江湾村举人江振杰妻洪氏(洪村人,名不详),通书算、吟咏。闺房唱和之作,累稿盈尺。

漳溪村河曲知州、顺德知府王廷言女王少华,字浣芗。能诗。近人徐乃昌《小檀栾室闺秀词钞》中,著录其《源芗词》。

漳溪村两淮都转盐运使王凤生女王玉芬,字华芸。工吟咏。清人潘衍桐《两浙輏轩续录》中,著录其《江声帆影阁诗》。

桂岩村河南开封知府戴鸾翔女、晓起人江西候补道员江忠赓妻戴烜姒,字红贞。著有《絮春榭诗存》一卷,凡诗八十四首。

甲道村张端典女张芸芳,字凤笙,号悟冈。上海南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生,历任湖州旅沪女子中学、安徽旅沪女子中学主任教员。品端学粹,人多重之。著有《芸芳女士遗稿》。

沱口村郎传仁之妻俞富仪,字宝娥。聪慧,能诗。夫卒后自尽而死。父俞祖馨搜其所作诗,乞婺源名士江峰青评定,刊之行世,名曰《莲心室遗稿》。

甲道村观察张建亭女张婉仙,著有《倦绣吟》。

除女诗人之外,多才多艺者亦有之。如新源村国学生俞寿仁女俞福缘,幼入塾读书,文诗清雅,字亦圆秀。且工纺织、刺绣,习算术。年十七代父司管,亲教四子书及唐诗。又如东山村道员江峰青女江瑜,字守瑛。能文、工诗,十二龄下笔,七八百言立就;又工笔画、炭画、珠算、笔算。并通音律,以古诗词译成今谱,琴韵悠然。再如盘山孝廉程蓉照女程氏,幼聪颖,喜文墨,随父读,过目成诵。通经史,善属文,又精女红,有“针神”之誉。婺城女学成立,聘为教员,成绩颇著。更有甚者,还有替男子捉刀代考之才女。民囯《婺源县志》记载:新源村人胡意姬,性聪敏。博览群书,能文章,工吟咏。一天,其丈夫的堂弟面带愠色从族立书斋到此,胡意姬忙问其故,于是堂弟告诉她,自己和诸生所作文吟诗先生多驳斥,所以心里不痛快。次日,胡意姬代作一诗一文交堂弟带回,先生见后大加赞赏。后来得知诗文实乃其嫂代作,叹曰:“尔等诸生还不及一女子!”另有城东太学生江锡蕃女、董韫珩妻江氏,举止娴雅。能文,尤长于诗赋。子应县试不利,复试江氏代作赋,使其高录士林。

由于儒学盛行,故婺源素重道德义行。在民囯《婺源县志·义行》卷中,记有1850多人献田办学、捐建桥路、赈饥救灾、济困扶贫、急难救人、乐施公益等义举事迹,这其中又有不少乐于慈善的妇女。如:

庆源村太学生詹成钟女詹福英,夫汪有善远贾崇明,氏家政自任。家虽贫,但乡里济贫周急、造桥修路,必量力佽助。

延村通奉大夫金大乾女金欢容,性仁慈。凡修桥、筑路、育婴诸善举,行之数十年无德色。邑侯魏赠额“女中君子”。

漳村王辉德女王连凤,性好施。乡里造桥、修路、赈荒、施药诸善举,辄佽助之。

延川人金时娥,性淑顺。持家政,节缩衣食;济急周贫,挥金不惜。邑侯魏赠额“壶德扬庥”。

霞港村人洪华秀,性淑慎,知书数。夫业木姑苏,氏持家政,井井有条。好慈善,邻里族戚贫困者,必竭力周恤。光绪戊寅(1878)水灾,典衣饰赈济,又集会银修岭路。敦厚尚义,至老不倦。

新岭下村俞履绥妻程氏,性慈善,乐义好施。曾捐银三千,予村族中贫困无力娶亲者,每娶一亲之家助百元;对穷不能维生的,年分别资助一百或数十;死不能收殓的,施棺木埋葬。另,族建宗祠,捐银四千;修宗谱,捐银四百。绍兴修路、潮州风灾,各捐银数百;皖北水灾、日本地震,各捐银一千五百;县内修双岭路、筑成美桥、建新岭亭、造和公岭等,莫不乐为资助。邑侯赠额“慈善之师”。至殁时,家底余银一千八百,还命子助无锡修桥一千、湖州修桥五百。尝语家人曰:“积财遗子孙,不如积德。”

此外,若说起武松在景阳岗打虎所显示的英雄身手,肯定家喻户晓。但在历史上,婺源却有敢与老虎搏斗的女子,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民囯《婺源县志》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万安乡八都金田村一带虎多为患,伤牛畜不计其数。为此,村民自愿结队逐之。一天,有只老虎在众人的追赶下,逃逸于村民黄汉渭的蔬菜圃里,正在种菜的黄汉渭,因无防备被虎噬伤。众人见后均惊吓失色,口呆目瞪,莫敢上前。其妻詹氏正在屋内忙于家务,闻此噩耗后,急忙赶往菜地搭救丈夫。只见詹氏愤然地一手持着虎尾,一手举起棍棒对着老虎奋击不辍,虎一时被她的勇猛镇住,吓得逃窜于荒山野岭之中。为之,督学宪徐题“节烈遗躯”之额以赠。

上述谈及的,仅仅是婺源自唐代建县以来千百万妇女洪流中的几朵浪花,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勇于谱写自己短暂人生中的光辉篇章。

  • 转载请注明 '文公阙里'女杰多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2467.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