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临风|历史为何抛弃了秦朝,选择了汉朝
2021.3.8《徐州日报》汉风周刊总第54期
夏临风,本名夏均宁,退休前为徐州市委党校副教授,曾任徐州市孔子学会副会长,出版著作《通经达权》(中国社会出版社)等。
编者按
2月12日,央视《典籍里的中国》第一集讲述了伏生逃亡路上以命护《书》的典故。主持人撒贝宁作为当代读书人穿越到汉朝,与倪大红扮演的伏生对谈。伏生自责在乱世中未能保全《书》的一幕,让撒贝宁落泪。
《书》即《尚书》的早期名称,保存了中华民族上古时期从尧、舜、禹到夏、商、周的一些重要史料。伏生,曾做过秦朝博士。秦朝焚烧儒书时,伏生把《尚书》藏在墙壁里,待汉朝平定天下后返回寻找,得以保存二十九篇。
历史为什么抛弃了秦朝,选择了汉朝?本文作者夏临风副教授将秦朝的“焚书坑儒”与汉朝的“外儒内法”等进行比较,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历史研究中,
有一种扬秦抑汉的现象,
它表现为不遗余力地美化秦朝,
有意无意地忽略汉朝。
无须美化秦朝,不可忽略汉朝,
应当实事求是地对秦汉进行比较,
科学地评价其功过得失。
上篇:无须美化的秦朝
翻开一些历史书籍,对秦朝的溢美之辞扑面而来。其实,略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秦朝的历史贡献被高倍放大了。总而言之,对秦朝的评价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秦朝的功绩不要过度夸大,对秦朝的罪恶也不要过度缩小。
这些非秦朝创始
驰道
01
西周时就修筑了驰道,有统一的规范和长期持续的管理,到了战国时代,各国的驰道都继续维修使用,各国之间不断地征战、会盟、贸易,“国际交往”十分频繁。在先秦史籍中,只有在山地战役中才有交通困难的记载,如秦晋崤之战。当然,从咸阳直达北部边疆的“直道”的确是秦朝开辟修建的,其它的驰道秦朝只是略加维修而已。
长城
02
战国时期,北部的诸侯国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有了一定的基础。秦朝建国之后,又大规模修筑过长城,其后的历朝历代也不断地重修和维修。长城是一项延续两千多年、由历朝历代接力完成的国防工程,秦朝不过是参与了这一工程而已。
统一语言文字
03
战国时代,各诸侯因之间通商、出使、谈判、婚姻、交往十分频繁。翻开《左传》《国语》《战国策》《春秋》《史记》,有多少流传千古的故事。在这些“国际交往”中有没有语言不通?晋公子重耳去国十九年,先后到达翟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从来没有带过翻译。孔子周游列国,到过齐国、卫国、宋国、曹国、蔡国、楚国,也从来没有带过翻译,根本没有一点语言障碍。秦王朝建国之后,只不过在篆书上做了一点“书体规范化”的工作而已。
统一度量衡
04
战国时期“国际贸易”十分发达,《史记·货殖列传》就有大量的记载。在大量的“国际贸易”中,从未见到因度量衡不一而需要“折算”“换算”“兑换”的记载。由此可知,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是基本统一的,也由此可知,说“秦朝统一度量衡”是极度虚夸的。
统一货币
05
傅筑夫先生在《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一书中有专业性的论述:早在春秋年间,当黄金进入流通领域而具有货币职能之后,就立刻打破限制,畅通无阻,成为价值的尺度和代表。秦统一六国之后把原来列国通用的形制繁多、品类庞杂的各种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一律废止,并以国家法令明确规定黄金与官铸铜钱为正式的法定货币。虽然这只是把久已存在的事实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没有什么创新之处,但平心而论,统一货币是秦王朝颇成功的一项改革。
改郡县
06
郡县制并非秦始皇首创。郡和县最早见于春秋中期,战国中期以后,各国普通推行郡县制,并形成“以郡统县、郡属中央”的制度。秦统一天下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然而郡县制的发明权并不属于秦始皇。
秦重建了大一统
有史书说:“秦王朝扫灭六国之后,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实,这是不确切的。
夏、商两朝且不论,周朝就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所谓封建,就是由最高统治者“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割为大小不等的份额,根据血缘远近、功劳大小、爵位高低分别授予诸侯,既授予了政治权力,又授予了经济利益,这样周天子就成为天下的“共主”和“宗主”。
周天子用这种方式分封诸侯,诸侯也用同样的方式分封自己的臣属,诸侯得到授予的土地之后,即在周边挖沟堆垄,以示边界,这就是“封土”,建立诸侯政权就是“建国”,“封土建国”就简称为“封建”。
各诸侯国有相对的主权,有自己的军队,有独立的经济,所以西周的大一统只是贵族血缘意义上的大一统、宗法礼制上的大一统、文化上的大一统、民族心理上的大一统。
战国时期虽然礼崩乐坏、征战不已,但是文化心理上的大一统仍然存在。秦始皇削平六国之后建立的大一统乃是国家主权意义上的大一统。应当说秦始皇重建了大一统和发展了大一统,这样评价才算是比较符合历史事实。
焚书坑儒的危害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罪行到底有多么严重,以下史实可以进一步从侧面加以证明。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扫平六国之后第八年)李斯请求颁布“挟书律”,上书云: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黔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巫种树之书……制曰“可”(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第二年(公元前212年)“侯生、卢生讥讪事党,坑诸生四百六十余人”。只不过因为发表一点政见,说了几句话,就活埋四百多人,这不是暴政吗?“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实施这种暴行的秦始皇难道不是暴君吗?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中国史学名著》一书中云:
《尚书》有两种本子,一种叫今文《尚书》,一种叫古文《尚书》。当秦始皇焚书时,有一博士伏生,他就收藏着一部《尚书》,回到家,藏进夹壁里边,偷偷地保留下来。
秦亡汉兴,重觅《尚书》,只知道有伏生的一部。那时伏生还在,快一百岁,老了。他是山东人,不能叫他从山东到长安去,因此朝廷特地派了一位有学问根底的晁错到他家去求此书。这时伏生已经不大能讲话,他和晁错双方口音有讲不明白处,由伏生一女儿在旁作翻译。这样晁错就带着一部《尚书》回到朝廷。
伏生《尚书》本是一部篆体古文,不易认识,伏生就告诉晁错改写成隶书,因此伏生《尚书》同时又称今文《尚书》。
后来武帝时有鲁恭王为盖造房子,弄坏了孔子旧居的墙壁,在壁中发现了许多古书。大概也是因秦代焚书,孔家后人就把很多书藏在壁里,此刻发现了,当然为孔子后人所有,此人便是孔安国,在武帝朝作官。武帝时又出现的这一部尚书,则称做孔壁《尚书》,亦称孔安国《尚书》,亦可名为古文《尚书》,因它都用战国以前所用的篆体书写。
汉代搜集到的古书计有:
■鲁恭王从孔子宅壁中发掘《礼记》《孝经》《尚书》《论语》;
■北平侯张苍所献《左氏传》;
■河间献王挖掘《周官》《礼经》;
■鲁三老所献《古孝经》;
■鲁淹中出土《礼古经》等。
秦朝的焚书、坑儒到底焚了多少书?
如果不是遍及全国的焚书、坑儒,
为什么汉朝搜寻到的古书只有寥寥数种?
秦始皇焚书坑儒难道不是滔天大罪?
秦始皇家族自相残杀,
难道不是冥冥中的报应?
美化秦朝、夸大秦朝的功绩,
是一种极其恶劣的学风。
下篇:不可忽略的汉朝
汉朝真正实现了中国历史的转型和定型。在这一伟大的历史正剧演出之前,秦朝只是一个拉开大幕的“小厮”而已,对秦朝的贡献即使再拔高一些,秦朝只算是正剧开锣之前的“小过场”而已,连“序幕”也算不上,而汉朝的伟大转型和定型是全面、系统的。
经济转型见成效
由领主农奴式的封建制转型为地主农民式的皇权制。
领主农奴式的封建制有三大特点:第一是领主“授田”给农奴;第二是农奴已有“自己的经济”,不同于奴隶,但仍依附于领主,只有“半自由”;第三,领主的剥削方式是劳役地租。它是春秋战国时期主流的经济制度。
地主农民式的皇权制也有三大特点:第一是地主把土地“租赁”给佃农;第二,地主与佃农只是出租与承租关系,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并无人身依附关系;第三,其剥削方式是实物地租或货币出租,并非劳役地租,除了地主与佃农,还有大量的自耕农。受制于多种经济条件,佃农与自耕农的经营规模都很小,形成“小农制经济”。这一经济制度的转型开始于战国中后期,经过二三百年的过渡,定型于汉朝。
汉朝开创了自由的市场与官办的专卖制度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制度,并一直延续两千年(后来各朝各代的专卖项目有同有异,略言之有盐、铁、酒、茶等)。
汉朝开创了金铜并用的复本位货币制度,一直延用至清代。
汉朝开创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一直延续两千年。
汉朝开创了低税制,战国时平均高于什一税,而汉朝曾经三十税一,为当时极罕见的低税制。其后历朝历代税率不同,但基本上都崇尚和追求低税制。
治道为后代师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有自己的经济与军队,各有独立的主权。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文化心理上的“共主”,并无全国性的控制权。战国后期各诸侯国都创立了郡县制。秦统一天下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郡县制,建立了主权意义上的大一统集权体制,但秦朝只统治了十四年,转瞬即逝,主权意义上的大一统集权体制确立于汉,并定型于汉。
从表面上看汉朝并未完全废除封建:汉朝仍然把诸皇子封为诸侯王,并且有名义上的“国”,但实质上,这些王在文景之后,完全没有独立的军事权与行政权,只不过部分地享有封国的赋税,有钱而无权,养尊处优而又无所事事而已,从实质上看,经济权、军事权、行政权完全收归中央政府和皇帝。表面上这是郡县制为主与封建制为辅的双轨体制,而在实质上,仍然是高度集权的皇权体制。这种制度一直被后代所师法。清代的康熙皇帝自以为高明,让他的儿子参与行政事务,握有一部分政治权力,终于酿成诸子自相残杀的夺嫡之祸。这种人伦惨剧反衬出汉朝君王的深谋远虑。
在政治领域,汉朝历代君王苦苦寻求“治道”,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选择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道”,并且成为“政统”和“道统”,一直为后世所师法。也可以说,汉朝选择了“外儒内法”“阳儒阴法”“儒表法里”“儒主法从”的治道,并为后世师法,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统”和“道统”。
促进文化的交流
在文化上,汉朝确立了主从式的学术政策,即儒家居于官方的主导地位,其它的诸子百家居于民间,居于非主导地位,但完全可以自由地存在与发展。先秦时期,儒学只是儒学,只是在野的一种理论体系,到汉朝之时儒学成为“治术”,发展成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体系,儒学与儒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极大地增强了生命力。
在文化上,汉朝还实行了开放性的文化政策,文化区域互相开放,中原向西域开放,促进了异质文化的交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重视理论的研究
后人公认: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那么汉朝的文化特征是什么?学界认为,汉朝的文化特质是崇尚经学,即崇尚治道的探索,崇尚理论研究。
汉朝曾多次举行国家级的高层理论讨论会,如石渠阁讨论会、白虎观讨论会等等,形成了《盐铁论》《白虎通义》等理论著作,还多次由皇帝亲自主持“策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的活动,广泛征求政策建议,鼓励“建言献策”。后世历朝均未见过这样经常的、高层次的理论研究活动。因此,完全可以说,重视理论研究是汉朝显著的文化特质。
真正建立大一统
汉朝在周、秦的基础上继承大一统、发展大一统、建设大一统、强化大一统,真正建成了政治大一统、经济大一统、文化大一统。四百年的大一统建设,极大地巩固、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心理凝聚力。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自称汉族、汉人,说汉语、写汉字,汉,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所有这些都有力地证明,汉朝的大一统建设是成功的、伟大的。
追求长治和久安
有鉴于秦朝暴兴暴亡的历史教训,汉初君臣就把“长治久安”作为最高的施政目标。怎样才能长治久安?必须遵循政治规律,遵奉儒学和儒术,废除秦朝的苛酷之政,采用儒家的德治、仁政、和谐、人道的原则,采取敬天、法祖、任贤、纳谏、仁义、孝友、公平、诚信、俭约、谦让、戒奢、重农、慎刑、轻徭、薄赋、安边、怀远等儒家治术。
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6年打进关中,占领秦都咸阳,废除秦朝的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的父老、豪杰,宣布“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被称为“约法三章”。
汉惠帝时(公元前194—189),废除秦朝的“挟书律”。
汉文帝二年,废除“诽谤妖言法”“免父母妻子同产坐收之罪”“除肉刑,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右趾者笞五百”。
汉景帝二年减笞刑。汉景帝六年再减笞刑。
汉初之时,虽然法家的权势仍有巨大的历史惯性,虽然“守道任法”的黄老之术仍含有法家因素,但是汉初君臣“起自田间,出身闾里”,了解秦朝暴政之下的民间疾苦,使汉朝逐步摆脱秦政的苛酷残余,逐步走向儒术的宽仁、人道,人权意识在逐步地觉醒和升起,政治文明在逐渐进步,缓缓地实现了重大的历史转折。
汉朝的国祚之所以长达407年,绝不是偶然的。407年还不算长治久安吗?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商、周,汉朝是最长寿的朝代。
结论
01汉朝完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和定型,而且是创型和建型,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统和道统。它的体制模式和政策模式传承至其后的历朝历代,完全可以说“百代皆行汉制度”。02汉朝继承、发展、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格局。汉朝的大一统建设形成了汉族、汉人的文化认同和心理凝聚。03汉朝把长治久安作为施政目标,它实现了长治久安并垂范后业。04汉朝承前启后,全面转折,在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贡献远超唐、宋、元、明、清,更远超秦朝
秦朝犹如推土机,它推平了地基,
但是宏伟、辉煌的大厦是汉朝。
秦朝犹如正剧开锣之前的“小过场”,
真正宏伟辉煌的正剧是汉朝。
2016年我曾请夏老师帮助校对董治祥老师的《彭城史录》书稿。该书在徐州文史学者“众筹”襄助下得以正式出版,夏老师付出了专业与热心。
因疫情防控原因,上周,我们隔着康养中心的栅栏门聊了半个多小时,感慨人生追求的很多,留下的很少。从栅栏外看,他在里面。从里面看,我又何尝不在栅栏里。
每一篇文章都有故事。我在文章之外看故事。
-
私域运营指什么?私域流量又有哪些好处? 如何做好私域流量的引流? 2023-05-26
-
知乎跳转微信是如何通过天天外链实现的? 2023-05-25
-
抖音如何实现明星引流微信,抖音kol引流微信,抖音达人引流微信, 2023-05-24
-
抖音微信流量看得见,引流获客如何才能摸得着? 2023-05-23
-
推广引流神器-天天外链!抖音小风车跳转微信 2023-05-18
热门文章
-
抖音如何实现明星引流微信,抖音kol引流微信,抖音达人引流微信, 2023-05-24
-
抖音微信流量看得见,引流获客如何才能摸得着? 2023-05-23
-
推广引流神器-天天外链!抖音小风车跳转微信 2023-05-18
-
2023年抖音一键引流微信的四种常用方法? 2023-01-04
-
群收收 - 专业提供付费进群/付费领取系统 2022-08-08
更多相关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