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雨季节961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年,不仅是一个节日,它意味着团圆、幸福、平安、喜乐……

中国年是中国最传统的一个节日,历史悠久。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在《说文·禾部》中有提及: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

在传统的历法中是夏历元旦,即正月初一。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很多民族都会庆祝新年的到来,如汉、蒙古、壮、布依、朝鲜、满、侗、瑶族等等。从小年(北方地区的农历二十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都是属于新年的范围。过年的由来,相传是源于原始杜会的腊祭,在《左传·僖公五年》中记载到:“虞不腊矣”。西晋杜预注:“腊,岁终祭众神之名。”即辛苦了一年的农事做完了,为报答上天的恩赐而举行祭祀,过年就是祝贺丰收的喜庆日子。《谷梁传》记载到:“五谷皆熟,为有年也。”在古代,一切的时间节点都是以农业为主,五谷丰收,一年中最为收获的季节,虽然寒冷,却是最为满载而归。在文字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甲骨文、金文中的“年”字,是谷穗饱满,压弯了枝的形象。也有相传在尧舜時期已有过年的习俗,但称呼不相同。在《尔雅·释天》中记载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古时,岁首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夏朝岁首与今天的农历春节日期相同,以北斗所指的时辰,由子至亥,每月迁移一辰,所以定下夏历的正月初一,来庆贺新岁。商朝把四季大祀中的冬祀视为新年节日,当时甲骨文中已有卜年辞句的记录。

年,作为传统节日,带给一代代人的感受、回忆则是不同的。今年过年,我做泡起了腊八蒜,做起了油炸麻花,蒸上了花式馒头,在那一刻,我感觉到“年”来了。我总是觉得这样的活不应该是一个80后的手艺,我是得了妈妈的真传。那天,阳光真暖,我在厨房里锅碗瓢盆开工。面粉、糖、水、油、芝麻,再简单不过的食材成了一个面团。接着一个面团分成了2个,一小个成了条条,又搓成了长条,把长条两端捏在一起,不停的向一个方向搓,双手一擎,搓上劲的小条条成了麻花,两端一合,一个精巧的麻花就做成了。另一个面团擀成了薄薄的面皮,切成了大小一致的长方形,将两三个长方形面皮摞到一起,在中间切透一刀,将面皮的一面从这一刀的缝里转过,一个“翻花”麻花做好了。

锅中的油逐渐升温,把麻花一个个下了锅,起初它们浸在锅底,随着麻花的颜色变得金黄,也浮到了油面上。等麻花变得金灿灿,就把它们捞出了锅。空气中是甜甜的味道,我的嘴里也是甜甜的味道。

儿子忽然和我说到现在过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还是喜欢小时候对年的渴望。我说这是长大。记得小时候,冬天大人们要屯很多的萝卜、白菜,随着科技的发展,冬天的蔬菜、水果也是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小时候渴望着过年,新衣服,新鞋子,一大家子亲人的团聚,小卖部里各种各样的烟花和麦芽糖,还有姐妹们的打打闹闹……现在,对于年的感受仿佛只剩下了忙碌,其实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幸福的回忆。

腊八蒜已经变得碧绿,一桌年夜饭,一家围坐在电视旁,看着春晚,吃着饺子,互相祝福。新的一年开始了,带着对新年的期盼,带着牛年的冲劲,开启春天,今年会是明年幸福的回忆。

年,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每个中国人幸福的回忆。

  • 转载请注明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2448.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