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丨喜欢你读报的样子

憩心书斋1562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再不关注,我就要飞走了哦!

我最早读《邹城市报》其实是在1995年。那年我刚参加工作,《邹城市报》上正连载张延龄先生的《郭里文化臆考》。我对张先生并不熟悉。后来听同事们说,张先生旧时上过私塾,是我们郭里老乡,也是我们邹城的文学大家。张先生这篇学术著作,吸引了众多读者。当时还没倡导国学教育,地方文化研究亦是方兴未艾。作为郭里人,我知道郭里有伏義庙遗址,对更深层次的东西却是一知半解。张先生为写此文,悉心考察求证,参阅了《论语·子罕》、《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谷梁传》、《史记》、《汉书·地理志》、《后汉书·九夷传》、《北齐书·文宣帝纪》、《隋书·地理志》、《水经注》、《大清一统志》、《山东通志》、《邹县志》、《邹县新志》、清代董纯的《邹县志稿》、马星翼的《三邾篇》和现代著名学者王献唐先生所著的《邾国疆邑考》,以及工具书《古今地名大辞典》、《辞源》、《辞海》等,清晰地梳理了郭里文化的源流和发展脉络。张先生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考古学家,而他在题目中用了“臆考”二字,更足见他的严谨和谦逊。

我开始读《郭里文化臆考》时,《邹城市报》刚走过十五个年头。我们国家的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虽然农村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却还未真正的富裕,学生拿不出钱来订阅报纸杂志。所以作为语文老师,用心搜集阅读材料,是搞好阅读最简捷有效的办法。正是从那时起,我就坚持给学生读报了。

当时,《邹城市报》的副刊编辑是孙继泉老师。每有来稿,他都认真审读,刊出的作品基本上都适合中学生阅读。《邹城市报》副刊也因此成了我和学生们的精神大餐。我们从副刊中渐渐熟悉了孙继泉、武夫安、张养华、顾梅、屈绍龙、王昭溪、王次勇等邹城籍作家。他们有的是教师,有的在企业或机关上工作。他们都是普通劳动者,又无一例外是文学的朝圣者。我总是在读报时给学生鼓足了心气:这些作家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只要努力,我们也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在读报过程中,我发现了“萌芽”这个专栏。编辑是邢慧铃老师。这个发现让我欣喜万分。我们本地的报纸竟然有一块学生习作园地。这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算是个福音。老师的作文指导是否有了成效,能上“萌芽”专栏算是一个标准。而让作文变成铅字,对学生来说又有多大的吸引力呀!当我们有了这个目标,学生写作文的劲头更足了。我的热情也更高了。为了帮学生投稿,我进县城买了方格稿纸。那时从郭里坐车进城单趟车费10元,买一本方格稿纸(50页)4元。后来又帮学生买邮票、信封。到第一次投稿结束,我为学生共花费了近30元。这中间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我从一百六十多篇作文中选出王丽娟的《渴望》,并提出了详细的修改建议,但誊写时她依然抄成了原来的样子。现在想一想,我的建议只局限于我的看法,而她写作时也经过了认真构思,她的坚持也许自有道理。这篇稿子投出后仅一个星期就见报了,这说明她的坚持也得到邢慧玲老师的认可。紧接着登上“萌芽”专栏的是孙楠的《山路弯弯》,这篇作文在生活中尚有原型。那时发表稿子都有稿酬,我记得王丽娟的《渴望》稿费是10元。唯一的遗憾是我没有留下这些报纸。费尽心事找来的《邹城市报》,都被我当作样报送给了这些小作家们。我曾存留邢慧铃老师的几封退稿信,我搬了几次家,也都遗失了。邢慧铃老师的认真让人感动,但我们至今没有见过面。我一直把她想象成春风里的风铃,且总能联想到她衣袂飘飘的样子。

我在《邹城市报》上读得最多的还是孙继泉老师的散文。我从来不敢错过每一期副刊。像他的《鲁南观察》、《小麦日记》、《滴露村庄》、《季节深处》、《村野叩月》、《丢失的田野》等,这些有着灵性的文字,让我们在阅读中大受裨益。因为喜欢,我又追着孙继泉老师发表的作品开始读《人民日报》。2004年的4月8日,我从《人民日报》11版读到了他的《鲁南的月光》。此后在大地副刊上又相继读到了他的《峡谷拾珍》、《孟庙的苍鹭》、《暮色孟子林》、《太阳的馈赠》、《石门山与孔尚任》、《雪后孔林》、《一次邂逅》等。我搜集的《邹城市报》、《人民日报》也给学生阅读打开了方便之门。通过一次次读报,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了这位从邹鲁大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

受我读报的影响,我的学生宗林鹏也养成了借阅报纸的习惯。当时卧牛村村委会订有《邹城市报》,他家的一位邻居在村委大院看大门,他便乘机去借阅了。这个喜欢读报的宗林鹏,在2006年考上了高中,2009年考入了山东艺术学院。2013年,他的长篇小说《南墙根儿》获得了“世纪金榜杯”青春文学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读报对我上作文课也有启发。出现在《邹城市报》副刊上的这些本土作家,都是文学创作的实践者。他们比那些貌似高明的空头理论家不知要强多少倍。他们的写作实践,让我逐渐认识到写下水作文的重要性。一个语文老师不写东西怎么指导作文?纸上谈兵的恶果,不应该出现在对孩子们的教育中。我的尝试让我有了一些小收获。我出版了一本小说集,一本散文集,还获得过几个文学奖项。

在2019年邹城市作协的年会上,作协孙继泉主席私下里问我:“我们认识十多年了吧?”我和孙主席第一次见面是在2008年夏天,算起来确实有十多年了。我却笑着回答说:“认识你有二十多年了呢!”孙主席会意地笑了。从1995年在《邹城市报》上读他的《季节深处》,我认识他可不是二十多年了吗?

写于2020年6月12日

焦庆福,中学语文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山东文学》、《羊城晚报》、《扬子晚报》、《齐鲁晚报》、《天池小小说》等数十家报刊。已出版有小说集《曾经的希望》,散文集《风筝飞满天》。2017年1月,获第四届乔羽文艺奖创作奖。同年7月,散文《我对边城有过承诺》获《扬子晚报》和金陵书馆联袂举办的第二届“那书与我”征文三等奖。曾获第二、三、四届孟子文学奖。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此文为“青未了散文奖”参赛作品,欢迎朋友们点击“原文阅读”。)

  • 转载请注明 散文丨丨喜欢你读报的样子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2445.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