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文赏析之古文观止《子产论尹何为邑》左丘明

古诗词文赏析832 次浏览0个评论2021年02月07日
子产论尹何为邑【先秦】左丘明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子产论尹何为邑

【先秦】左丘明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

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注释】

子产:即公孙侨,郑国大夫。尹何:子皮的年轻家臣。为:治理。邑:封邑,采邑。

子皮:郑国大夫,名罕虎,公孙舍的儿子。

少:年轻。

愿(yuàn):谨慎老实。不吾叛也:上古汉语用“不”等否定词的否定句,宾语如果是一个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如“吾”是动词“叛”的宾语,放在“叛”的前面。

夫:人称代词,他。下句的“夫”同。治:治理,管理。

利之:使之有利。

其:难道。用于句首,表示反问。

栋:栋梁。

榱(cuī):屋椽。侨:子产名。厌(yā):通“压”。下文“厌覆”的“厌”同。尽言;无保留地把话说出来。

锦:有彩色花纹的绸缎。

庇(bí):庇护,寄托。其为美锦,不亦多乎:它比起美锦来价值不就更多吗?这是说官邑重于美锦。

人政:参加管理政务。以:靠,凭借。

田猎:打猎。射御:射箭驾车。贯:通“惯”,习惯,熟习。禽:通“擒”。也可作名词讲,指鸟兽。

尝:曾。败绩厌覆是惧:即“惧败绩厌覆”。这是为了强调宾语“败绩厌覆”,把宾语提前,在宾语后面用“是”字复指。败绩,指事情的失利。厌覆,指乘车的人被倾覆辗压

虎:子皮名。敏:聪明。

务:致力。

远:疏远,疏忽。慢:轻视。

微:无,非。

他日:从前。家: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请:请求。听:听凭。行:做。

抑(yì):不过,然而。表示转折的连词。

子皮以为忠:子皮以子产为忠。

是以:因此。

【译文】

子皮想让尹何治理一个采邑。子产说:“尹何年轻,不知能否胜任。”子皮说:“这个人忠厚谨慎,我喜爱他,他一定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到那里学习一下,就会更加懂得治理政事的方法。”子产说:“不行。一个人假如真正喜爱别人,那就应该让他得到好处。现在您喜爱别人,就想让他来管理政事,这就如同让一个还不会拿刀的人去割肉一样,多半会割伤自己。您的所谓爱人,只不过是伤害人家罢了,那么以后谁还敢求得您的喜爱呢?您在郑国如同房屋的栋梁,栋梁折断了,屋椽自然要崩塌,我也会被压在屋子底下,因此怎敢不把自己的全部想法说出来呢!譬如您有一块美丽的锦缎,您一定不肯让人用它来练习剪裁衣服。担任大官、治理大邑,这些都是人们身家性命之所寄托,却让一个正在学习的人来担当。大官大邑与美丽的锦缎相比,不是更加贵重吗?我只听说过学好了然后才去管理政事,没听说过就用治理政事的方式来让他学习的。如果真这么做,一定会受到危害。比方打猎吧,射箭、驾车这一套练熟了,才能猎获禽兽;假若从来就没有登过车、射过箭和驾过车,总是为翻车发生事故而提心吊胆,那么,哪里还顾得上猎获禽兽呢?”

子皮说:“太好了!我这个人很笨。我听说过,君子总是努力使自己懂得那些重大的遥远的事情,小人总是使自己懂得那些微小的眼前的事情。我是个小人啊!衣服穿在我身上,我是知道加以爱惜的;大官、大邑,这是身家性命之所寄托,我却认为是遥远的事情而忽视它。假如没有您这番话,我是不会懂得这个道理的。从前我说过:‘您治理郑国,我治理我的封地,在您的庇荫之下,还是可以把封地治理好的。’从现在起才知道,这样做还是不够的。从今以后我请您允许,就是治理我的封地,也要听您的意见行事。”

子产说:“人心的不同,就像人的面貌一样。我怎敢说您的面貌同我的一样呢?不过我心里认为危险的事情,还是要奉告的。”子皮认为子产非常忠实,所以就把郑国的政事委托给他。子产因此才能治理郑国。

【赏析】

文章主要阐明了“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的观点:即要先学习然后去办理政事,不可以拿办理政事当做学习。子皮选任自己封邑的官员,本是家事,他之所以要事先征求子产意见,是因为对子产特别信任。子产也不因为这是子皮的家事而回避,仍然推心置腹,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子皮想让年轻的尹何“为邑”,是因为这个人老实听话,不会背叛自己,特让尹何在“为邑¨中学习治理。子产一听当即表态“不可”,语气斩钉截铁,不留回旋余地接着一连用了四个比喻,说明不可“以政学”,而应当“学而后入政”。

这四个比喻用得贴切、生动、易懂:“操刀”喻使爱者受伤,与“吾爱之”愿望相反;“栋折榱崩”喻尹何误事致败伤及子皮,子产自己亦不免;“爱惜美锦”与“轻贱官邑”喻“以政为学”的轻重倒置、贱大惜小;以未学而“登车射御”,提心吊胆,“何暇思获”喻往学“愈知治矣”必然失败。子产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选择恰当比喻,把尹何为邑必然带来危害剖析得一清二楚。子皮一听猛然醒悟,当即改正,确实从谏如流。子产的一番言论使子皮心悦诚服,体现了一个优秀的谋略者的风范,而最终子皮也更加信任和重用子产,把国事交给他去管理,表现出一个政治家任人唯贤的优秀素养。全文通过这些贴切、生动的比喻把空洞的理念转换为具体生动的形象,既浅显易懂又感同身受,这种说理的技巧是很值得借鉴的。

【创作背景】

鲁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42年),郑国上卿子皮打算委任自己喜爱的家臣尹何做自己封邑的长官,让他边干边学,成为有用的人才。子产对此提出不同意见,于是两人展开了对话,作者左丘明以此记录成文。

作者简介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经典引路,诗词为伴。在诗词的海洋里,你会欣喜地发现,那些遥远的面孔,从未如此地鲜活而有趣,那些经典的篇章,字字句句如同珠玑,拨动着心弦。

提交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

用户评论

    当前暂无评价,快来发表您的观点吧...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