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全文译文

西部采风传媒1663 次浏览0个评论2020年12月11日
卷一·岁时《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
>

卷一·岁时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不绝。

【原文】爆竹一声除旧,桃符(01)万户更新。靡履端(02),是初一元旦;人日(03),是初七灵辰(04)。元日献君以椒花颂(05),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06),可除瘟疫。新岁曰望春(07),去年曰客岁(08)。

【注释】(01)桃符: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在桃木板上分别画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图像,悬挂于门首,意在祈福避祸。后来人们为了图省事,就直接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这就是最早的门神。(02)终端:开端。(03)人日:传说天地初开时,第一日为鸡日,之后依次为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七日为人日,八日为谷日。(04)灵辰:人日的别称,意为吉祥的时刻。(05)椒花颂:《晋书·列女传·刘臻妻陈氏》:“刘臻妻陈氏者,亦聪辨能属文,尝正旦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陽散辉,澄景载焕,标美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于万。’”后用椒花颂来指新年祝词。(06)屠苏酒: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以中药入酒浸制而成,具有益气温陽、祛风散寒、避除瘟疫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07)王春:孔子编的《春秋》第一句就是“元年春,王正月”。“元年春”是指鲁隐公元年的春天,“王正月”是指周王室制定的历法的正月。春秋时,诸侯并起,周室孱弱,不同诸侯国和周王室是可以有不同的纪年方式的,比如鲁隐公元年同时也是周平王四十九年,但是祭月方式只能根据王室历法。这就是所谓的“正朔”,也就是正统。因此用王春代表新的一年,有尊重正统君主的意思。(08)客岁:旧的一年。

【译文】爆竹一声除旧岁,新的一年又来临了;门上换上了新的桃符,以迎接新的一年。正月初一日是元旦称为首岁;正月初七日是人日称作灵辰。元旦将椒花酒献给君王,是借此祝颂他长寿。请乡邻朋友喝屠苏酒,可以驱除瘟疫百病。新年别名首春,去年则称客岁;

【原文】火树银花合(09),谓元宵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调元夕金吾(10)之不禁。二月(11)为中和节(12),三月三为上巳辰(13);冬至百六(14)是清明,立春五戊(15)为春社(16)。寒食(17)节是清明前一日,初伏(18)日是夏至第三(18)。

【注释】(09)火树银花合: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中有“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句。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灯节或上元节,且因其为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皆张灯结彩,热闹庆祝,火树银花合就是形容烟花灯火灿烂辉煌的情景。(10)金吾:汉代禁止夜行的官。古代通常在城中实行宵禁,这里的星桥铁锁开,指元宵节时取消了夜禁。(11)朔:农历每月初一称朔。(12)中和节: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制定,本来在二月初一,后将土地神生日纳入其中,改为二月初二,人们在这天互相赠送瓜果百谷。(13)上巳辰:即上巳节,三月上旬的巳日,称上巳。后来定为三月三日。(14)百六:一百零六天。(15)五戊:戊是天干的第五位,五戊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16)春社: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活动。(17)寒食:春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曾从晋文公流亡国外,助晋文公复国有功,但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臣属时,没有赏到他。因此他与母亲隐于山中。晋文公纵火烧山,想逼他出来,但介子推抱树不出,被烧死。晋文公命令百姓每年在这一天禁火,故名寒食。(18)初伏:第一个伏日,按中国古代历法,这是夏天的开始。(18)庚:天干的第七位。

【译文】火树银花合,是形容元宵节的灿烂辉煌;星桥铁锁开是说元宵节这一天开禁,放下吊桥听任城内外游人自由往来观赏灯火。二月初一是中和节,三月初三日为上巳春浴之时。冬至后第一百零六天是清明节,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叫做春社;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初伏日则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

【原文】四月乃是麦秋(20),端午却为蒲节(21)。六月六日,节名天帷帷(22);五月五日,序号天中(23)。端陽竞渡(24),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25),效桓景之避灾。五戊(26)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27);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28)之针。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29);九日风高,孟嘉帽落于龙山(30)。

【注释】(20)麦秋:小麦成熟的时候。(21)蒲节:古人端午节时在门上挂菖蒲叶,可以避邪;或在端午节时将菖蒲泡在酒中,饮之可以避瘟疫,所以端午节又称蒲节。(22)天府UU渊之盟后,宋真宗想在泰山封禅,以洗刷城下之盟,彰显自己的功业,于是诈称有天书降下,改元大中祥符,并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十月在泰山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封禅祭祀仪式。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六月六日,宋真宗下诏称天书再降,定六月六日为天贶节。贶,赏赐之意。(23)天中: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正是中夏,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24)端陽竞渡:屈原在端午节投汨罗江而死,楚人为祭奠他,在这天将粽子投入江中,并进行划龙舟竞赛,表示当时抢救屈原的迫切之情。后来吃粽子和赛龙舟成为传统风俗。(25)重九登高:相传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中有难,只有全家人插着茱萸登山饮菊花酒,才能避祸,桓景听从了他的话。晚上回家一看,家中的鸡犬牛羊都死了。后来重九登高就成为一种风俗。(26)五戊: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古人以此为春社、秋社之日。(27)治聋之酒:传说在社日饮酒可以治耳聋。(28)乞巧:七夕的传统活动,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七夕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女孩子们就在这天晚上向织女乞巧,传统的乞巧方式有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等。(29)明皇亲游于月殿:明皇即唐玄宗。传说道士罗公远以杖为桥,引明皇到月宫一游,明皇觉得月宫的音乐很好听,就凭记忆谱写了一首《霓裳羽衣曲》。(30)孟嘉帽落于龙山:晋代孟嘉任桓温的参军时,桓温在龙山宴请幕僚,忽然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于地,而孟嘉并未发觉。在他去厕所时,桓温命把帽子放到他原来坐处,并让人写了几句嘲笑他的诗文。孟嘉回来后看见,当即以文应对,文辞优美,四座皆服。见《晋书·桓温传》。

【译文】四月麦熟所以称为麦秋;端午日饮菖蒲酒所以又称为蒲节;六月初六日天光天光节;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端午节龙舟竞渡,以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陽节登高山插茱萸饮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灾的故事。春秋二社日,家家户户杀猪宰鸡祭祀土地公神,大家争饮可以医治耳聋的酒。七月初七牛郎织女渡河相会,妇女在庭院摆上香案,祭拜织女乞求得到织布绣花的巧技术。中秋之夜月光分外清朗,唐明皇梦游月宫;重陽节登龙山,山风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上。

【原文】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故至今以十二月为(31);始皇当年御讳曰政(32),故至今读正月为征。东方(33)之神太太摩太摩摩,乘震而司春,甲乙属木,木则旺于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南方(33)之神曰祝融,居离而司夏,丙丁属火,火则旺于夏,其色赤,故夏帝曰赤帝。西方(33)之神曰蓐收,当兑而司秋,庚辛属金,金则旺于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北方(33)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属水,水则旺于冬,其色黑,故冬帝曰黑帝。中央(33)戊己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

【注释】(31)腊:古代陰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祀众神。(32)御讳曰政:古时农历一月是天子召集大臣议政的月份,所以名“政月”。秦始皇名嬴政,秦时为避讳,改“政月”为正月,并沿用至今。(33)古人用陰陽五行来解释季节和方位,将金木水火土五行与东西南北中及春夏秋冬相配,又和八卦及天干对应,它们的对应关系是:

中央:戊己,黄色,属土;春:东方,甲乙,青色,震位,属木;夏:南方,丙丁,红色,离位,属火;

秋:西方,庚辛,白色,兑位,属金;冬:北方,壬癸,黑色,坎位,属水。

【译文】秦人每年岁终祭神称为腊,因此至今日皆称十二月为腊月。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秦人避讳读正为征,后世便沿用此例读正月为征月。掌管东方的神称做太子,乘震位而司春令,震属木而木旺于春色青,故又名青帝;掌管南方的神称做祝融,居离位而司夏令,离属火而火旺于夏色赤,故又称为赤帝;掌管西方的神称做蓐收,当兑位而司秋令,兑属金而金旺于秋色白,故又称为白帝;掌管北方的神称做颛顼,乘坎位而司冬令,坎属水而水旺于冬色黑,故又称为黑帝;四方的中央属土,土旺于四时色黄,所以中央属于黄帝当权。

【原文】夏至一陰生,是以天时渐短;冬至一陽生,是以日晷(34)初长。冬至到而葭灰(35)飞,立秋至而梧叶落。上弦谓月圆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谓月缺其半,系廿二、三。月光都尽谓之(36),三十日之名;月光复苏谓之(37),初一日之号;月对对位对位之(38),十五日之称。初一是死(39),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40)。翌日、诘朝(42),言皆明日;谷旦(43)、吉旦,悉是良辰。

【注释】(34)日晷:又称“日规”,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35)葭灰耳耳耳(芦苇里的白色薄膜)烧成的灰。古人用葭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时,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36)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晦,月尽也。”(37)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朔,月一日始苏也。”(38)望:农历每月十五日,即月满之日。此时日在东方升起,月在西方落下,遥遥相望,故称望日。(39)魄:这里指月出或月没时的微光。初一是月亮无光,故曰“死魄”。初二时月亮大部分还是无光,所以说“旁死魄”,旁是大的意思。初三时月亮有了光,所以说“哉生明”,哉是开始的意思。(40)始生魄:开始生月魄。《尚书·康诰》:“惟三月哉生魄。”孔传:“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42)诘朝:指次日早晨。(43)谷旦:良辰,晴朗美好的日子,古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

【译文】夏至节气一过,陰气就启动了,白天的时间渐渐短了;冬至节气一到,阳气就动了起来,太陽的影子慢慢地长了起来。一到冬至陽气初动,葭灰就会飞了起来;立秋一到梧桐树上的叶子,才会纷纷飘落下来。完全没有月亮叫做晦,月光从无到有叫做朔,月亮一半圆一半缺叫做弦,月亮和太陽每到十五日便遥遥相对,彼此都能看得见对方,所以称为望。初一的月亮像死灰一样,所以叫做死魄;初二的月亮稍微有一点微光,所以叫做旁死魄;初三的月亮才生出光来,所以叫做哉生明;十六的月亮开始有了残缺,所以叫做哉生魄。翌日、诘朝都是明天的别称;元旦、吉时都是好时辰吉祥的日子。

【原文】片晌即谓片时,日光(44)乃云日暮。畴昔(45UUU者(46),俱前日之谓;黎明、昧爽(47),皆将曙之时。月有三浣(48):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为中浣,下旬十日为下浣;学足三馀(49):夜者日之馀,冬者岁之馀,雨者晴之馀。以术愚人,曰朝三暮四(50);为学求益,曰日就月将(51)。焚膏继晷(52),日夜辛勤;俾昼作夜(53),晨昏颠倒。自愧无成,曰虚延(54)岁月;与人共语,曰少叙寒暄(55)。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

【注释】(44)曛:日落时的余光。(45)畴昔:往昔,以前。(46)曩者:以往,以前。(47)昧爽:指黎明。昧,昏暗不明。爽,明亮。(48)三浣:古代官员每十天发一次俸禄,休息一次,洗衣洗澡,称为一浣。(49)三馀:汉末董遇好学,曾对人说:“学者当利用三余,夜者日之余,冬者岁之余,雨者晴之余。”(50)朝三暮四:古时有个养猴的人,发栗子喂猴,说:“早上三个,傍晚四个。”众猴皆怒。又说:“早上四个,傍晚三个。”众猴皆喜。见《庄子·齐物论》。亦载于《列子·黄帝》。后以朝三暮四指用诈术行骗,也指经常变卦,反复无常。(51)日就月将:每天都有所成就,每月都有所前进。形容积少成多。(52)焚膏继晷:点上灯烛,接续日光。形容日夜不停,非常勤奋地工作或读书。膏,油脂,这里借指灯烛。晷,日光。(53)俾昼作夜:把夜晚当做白昼一般利用,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或学习。俾,使,把。(54)虚延:虚度。(55)寒暄:问寒问暖。

【译文】片晌是说片刻的时日日日子日子是说天将要晚的样子。畴昔、曩者都是前日的别称,黎明、昧爽都是天将破晓的时候。一个月的时光分为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称为中浣,下旬十日称为下浣;做好学问要充分利用三余的时间,夜晚是白昼之余,冬季是一年之余,下雨天是晴天之余。诈术可以欺人,譬如公司公司公司狙的朝三暮四;为学要求日益进步,须如诗经上说的日就月将。点起了灯来继续日间尚未完成的工作,形容日夜辛劳。俾昼作夜是说把白天和夜晚的作息弄颠倒了。一事无成而自觉惭愧,可以说成虚延岁月。与人交谈讲一些客套话,则称为少叙寒暄。趋炎附势嫌富嫌贫,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是最可憎的表现。

【原文】周末无寒年(56),因东周之懦弱;UUUU岁(57),由嬴氏之凶残。台阶星(58)平曰泰平,时序调和曰玉烛(59)。岁靡靡靡靡之岁,年丰曰大有之年。唐德宗之饥年,醉人为瑞(60);梁惠王之凶岁,野耳(61)堪怜。丰年玉,荒年谷,言人品之可珍;薪如(62),食如玉,言薪米之(63)贵。春(64)秋(65),农夫之常规;夜寐夙兴(66),吾人之勤事。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陰;日月其(67),志士正宜待旦(68)。

【注释】(56)寒年:寒冷的年份。(5岁岁岁岁岁岁岁岁:暖热的年份。按照古人天人相应的观念闰闰闰闰闰岁都是不正常的年景。(58)泰阶星:古代的星座名,又名三台星,共六颗星,两两并排,如阶梯状。古人认为这些星分别代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泰阶星平正,天下就大治,称泰平,后来写做太平;泰阶星斜,则天下大乱。(59)玉烛:指四时之气和畅,时序调和。(60)醉人为瑞:唐德宗时,连年战乱,饥荒频仍,几乎无人酿酒,如果偶尔有人喝醉,大家都认为是祥瑞之兆。(鳖鳖鳖鳖鳖:野外有饿死的人。(62)桂:木名。《说文解字》:“江南木,百药之长。”(63)腾:形容物价上涨很快。(64)祈:向上天或神明求福。(65)报:这里指祭祀。(66)夙兴:意为天不亮就起来做事情。(67)除:这里指岁月的流逝。(68)待旦:等待天明。

【译文】东周末年政治宽松,周王室太懦弱了,人民感觉不到寒冷的年份。秦始皇太凶残了,人民感觉不到温暖的岁月。台阶的星宿平正,象征国泰民安称为泰平。四时平和风调雨顺则称为玉烛。年岁荒歉叫做饥败之岁,年岁丰收叫做大有之年。唐德宗时遇荒年,路上看见一个醉汉,人们便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梁惠王蝗灾蝗灾蝗灾蝗灾蝗灾,城郊野外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实在很可怜。丰年玉、荒年谷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品德的珍贵。柴薪贵如桂树,食物的价钱贵如白玉,则用来比喻物价涨到了极点。春耕时祭神是祈求农作物能丰收,秋收后祭神是报答神明的庇佑,这是农民一定要做的习俗。夜深了才去睡觉,一大早就爬起来,是说读书之人应当勤勉做事。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再回头,读书人理当珍惜光陰;日月时光容易流逝,有志之士应该及时努力。

卷一·朝廷

【原文】三皇(01)为皇,五帝(02)为帝。以德行仁者王,以(03)(04)仁者霸。天子天下之主,诸侯(05)一国之君。官天下,乃以位让贤;家天下,是以位传子。(06)陛下,尊称天子;殿下,尊重宗藩(07)。皇帝即位曰龙飞,人臣(08)君曰虎拜。皇帝之言,谓之纶音(09);皇后之命,乃称懿旨。

【注释】(01)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02)五帝:有多种说法,一般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03)力:武力。(04)假:代理,非正式。(05)诸侯:周代天下分为许多小诸侯国,国君称为诸侯。诸侯有公、侯、伯、子、男等。(06)尧、舜时实行禅让制,由贤人继承君位,到禹时君位传给了儿子。据《湘山野录》载:宋真宗问李仲容“何谓官家?”李仲容答“五帝时是官天下,三王时家天下,兼有五帝三皇之德,故称为官家”(07)宗藩:指与天子同姓的诸侯。(08)觐:拜见。(09)纶音:《礼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脖(左换纟)。

【译文】自古以来天皇、地皇、人皇通称为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合称为五帝。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天下的称为王道,用武力来征服天下的是霸道。天子是天下的主宰,诸侯是列国的君主。五帝将王位让给有贤德和才能的人称为官天下。三王则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子孙,故称为家天下。陛下是对天子的尊称,殿下是对皇室宗亲的尊称。新皇即位登基称作龙飞,臣子观见君王叫做虎拜。皇帝的诏书称为纶音,皇后的命令称为懿旨。

【原文】椒房(11)是皇后所居,枫宸(12)乃人君所莅。天子尊崇,故称元首(13);臣邻辅翼,故曰股肱。龙之种,麟之角,俱誉宗藩;君之储,国之贰,皆称太子。帝子(14)立青宫,帝印乃是玉玺。宗室之派,(15)于天潢;帝胄之谱,名为玉牒。前星耀彩,共祝太子以千秋;嵩岳效灵,三呼天子以万岁。(16)神器大宝,皆言帝位;妃嫔(17)(18)嫱,总是宫娥。姜后(19)脱簪而待罪,世称哲后;马后(20)练服以鸣俭,共仰贤妃。唐放勋(21)德配昊天,遂动华封之三祝;汉太子恩(22)少海,乃兴乐府之四歌。

【注释】(11)椒房:汉代后宫墙上多以椒涂墙,用以取暖避恶气,故后宫称椒房;(12)枫宸:在帝王殿前多种植枫树,故帝王所居之处称为枫宸。(13)元首:头脑。股肱:大腿和胳膊。(14)爰:曰,称为。(15)演:长流。潢:水池。帝胄:帝王或贵族的后代。牒:册。(16)古人认为三星中的中星代表天子位,前星代表太子位,后星代表庶子位。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登嵩山,皇帝和身边的人都听到高呼万岁的声音出现三次,被认为是嵩山山神显灵。(17)嫔、嫱:女官(18)媵:随从皇后陪嫁过来的女子。(19)姜后:周宣王的皇后,《列女传》载:周宣王晚起,姜后即脱簪请罪,曰“吾之过,使君王好色而忘德,失礼晚起”。宣王曰“吾之过,非卿之过也”于是处理政务很勤奋。(20)马后:汉明帝的皇后。《汉书》载:马后穿素色衣服,饮食节俭,以作天下表率。(21)唐放勋:指尧帝。尧帝到华山巡视,华山封人祝愿他多福多寿多男子,称为“华封三祝”,后来成为颂扬人的祝颂语。放勋:极大的功勋,一说放勋乃尧帝之名。《汉书》载,汉明帝为太子时,乐人作了四章颂扬太子德行的歌:第一章为“日重光”,第二章为“月重光”,第三章为“星重辉”,第四章为“海重润”。(22)覃:达到,延及。

【译文】椒房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枫宸指皇帝住的宫殿。天子的地位崇高尊贵,所以叫做元首,臣子左辅右弼如皇帝的手足,辅佐襄赞所以比喻为股肱。麟之趾、龙之种都是赞誉宗藩之语,储君、储贰皆为太子的别称。建立储君立定青宫,故称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为青宫;皇帝所用的印称为玉玺,世称为传国的国宝。宗室的支分流派皆从皇帝推演而来;皇族的家谱称为玉牒。太子星明亮辉煌,天下人共祝太子的生日;嵩岳山神显灵,三呼天子万岁。神器、大宝都是帝位的代称,淑妃和贵嫔皆是宫女的等级,指皇宫里的后妃女官。皇帝的女儿出嫁时,都是由公侯主婚的,所以有公主的称呼;皇帝的女婿是掌副车的马车,所以有驸马的官称。县主、乡君是指极为尊贵的皇族女子;仪宾、郡马称艳是戚党乡里的光荣,试看人世间的繁华,那及得上皇家的富贵。

卷一·文臣

【原文】帝王有出震向离之象,大臣有补天浴日之功。三公(02)上应三台(01),郎官(03)上应列宿。宰相位居(04)(05),吏部职掌铨衡(06)。吏部天官大冢宰(07),户部地官大司徒(07),礼都春官大宗伯(07),兵部夏官大司马(07),刑部秋官大司寇(07),工部冬官大司空(07)。

【注释】(01)三台:三台星。(02)三公:一般指太师、太保、太傅。(03)郎官:帝王的侍从官。(04)台:指三台星。(05)铉:举鼎用的器具。(06)铨衡:度量工具。(07)《周礼》中官职称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

【译文】圣明天子有出震向离的形象,喻治理天下日渐兴旺之意,大臣辅佐帝王,补益规过,有扶天捧日的功勋三公对应天上的三台星,各部郎官相当于天上的三台星,各部郎官相当于天上的众星宿。宰相协助君王治理国家,地位极重要比喻为鼎铉。史部掌管天下官吏,选拔衡量人材。吏部古名天官,长官称大豚宰;户部古名地官,长官称大司徒;礼部古名春官,长官称大宗伯;兵部古名夏官,长官称大司马;刑部古名秋官,长官称大司寇;工部古名冬官,长官称大司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是六部寮寀的总称;豚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官是尚书侍郎的总号。

【原文】都宪中丞,都御史(08)之号;内勤学士,翰林院(09)之称。天使,誉称行人(10);司成,尊称祭酒(11)。称都堂曰大抚台(12),称巡按曰大柱史(13)。方伯、藩侯,左右布政(14)之号;宪台、廉宪,提刑按察(15)之称。宗师称为大文衡(16),副使称为大宪副(17)。郡侯、邦伯,知府名尊;郡丞、贰侯,同知(19)誉美。郡宰、别驾,乃称通判(20);司理、廌史,赞美推官(21)。刺史(18)、州牧,乃知州之两号;廌史、台谏,即知县之以称。

【注释】(08)都御史:明代监察机构御史台的长官。(09)翰林院:翰林学士是负责为皇帝起草文书的官员。(10)行人:古代传达皇帝诏令的官员。(11)祭酒:代管理国了监学府的官员。(12)大抚台:明代巡抚兼任都察院副都御史,故称大抚台。(13)大柱史:称巡抚为大柱史,又称侍御、总马、执法大夫、绣衣使者。(14)布政:掌管一省户政赋役的行政长官。(15)按察:掌管一省的刑法事务。(16)文衡:掌管一省教育的官。(17)宪副:是监察史的副手。(18)秦灭诸侯,设置郡,郡设郡守,辖地相当于方伯诸侯。唐代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使。(19)同知:是一府的副长官。(20)通判:即督粮长官。通判跟随刺史巡视,另乘一辆车,故称别驾。(21)推官:是府中理刑办案的官员。

【译文】柏府、鸟台都是尊崇都御史的称呼,凤池薇省是誉美翰林院的名目;皇华诗是颂出使的行人,司成是对主管教育的国子监祭酒的尊称。京官有六科给事和各道御史,总称叫做柱侯惠文;外官有巡抚和总督,并称为中丞开府。方伯、藩侯都是左、右布政使的尊称,臬司、廉宪是对提刑按察使的尊称,学台听掌文学故号文术。运使总持监务故称鹾宪。邵侯刺史是太守的名号,极为尊贵;别驾、治中是知府的寮属,声望也很隆重。州牧邑长就是知州知县的别号;贰尹、少府乃是县丞县尉的古称。

【原文】乡宦曰乡绅,农官曰田营。钧座、台座,皆称仕宦;帐下(22)、麾下(23),并美武官。秩官既分九品,命妇(24)亦有七阶。一品曰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妇人受封曰金花诰(25),状元报捷曰紫泥封(25)。唐玄宗以金瓯覆宰相之名,宋真宗以美珠箝谏臣之口(26)。金马玉堂(27),羡翰林之声价;朱幡皂盖(27),仰郡守之威仪。

【注释】(22)大将行军,设置帷帐居住,故称为帐下。(23)麾:旗帜。士卒进退,以麾指挥,故称麾下。(24)命妇:受诰命之妇。凡担任官职的人,他的母亲和妻子都可以接受诰命。(25)唐玄宗诰封群夫人,用金花罗纸书写,称为金花诰。唐代进士及第,用泥金帖书写报告喜讯,称为紫泥封。(26)唐玄宗将要任命宰相,写好名字用金盆盖住,正好太子进来,玄宗问太子:“你认为谁能担任宰相呢?”太子回答:“难道不是崔琳、卢从愿吗?”原来他们二人很有声望,所以太子能猜中。宋真宗想到泰山封禅,担心大臣王旦反对,就赐给王旦一尊酒,说“回家与妻儿共同享用。”王回家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珍珠,知道是皇上叫他不要反对封禅的事,于是再不敢提出异议了。(27)汉代宫门称为金马门,玉堂是翰林院的别名。汉代郡守的仪仗有红色的旗幡和黑色的伞盖。

【译文】乡官叫做乡绅,管农业的官又名田畯。钧座、台座都是对文官的敬称,宪辕、虎幄都是誉美品级尊荣的大僚。初做官叫靡仕,初到任叫下车;故官任满叫及瓜,辞官归乡叫解组。有爵秩的官府共分为九品,受诰命的妇人,也分为七等;一品称夫人,二品也称为夫人,三品叫淑人,四品名恭人,五品为宜人,六品为安人,七品称孺人。妇人受国家的封典,奉的是金花诰,状元捷报受朝廷诰款用的是紫泥封。唐玄宗用金瓯盖住写好的宰相名,以试太子之才;宋真宗用美珠堵住了谏臣的口,使他不再评议朝政。金马门玉堂署都是称羡翰林的清贵和价值。朱色轴、绿色盖都是郡守出行时炫赫的威仪。

【原文】台(28)曰紫阁名公,知府曰黄堂(28)太守。府尹(29)之禄二千石,太守之马五花骢(30)。代天巡狩,赞称巡按;指日高升,预贺官僚。初到任曰下车,告致仕(31)曰解(32)。藩垣屏翰,方伯犹古诸侯之国;墨绶(33)铜章(34),令尹(35)即古子男之邦。太监掌Yan门之禁令,故曰Yan宦;朝臣皆搢(37)于绅间,故曰搢(38)。

【注释】(28)辅:指三公,又称为紫禁、紫阁。古代太守的正堂用雌黄涂墙,所以称为黄堂。(29)府尹:即京府之尹。(30)五花子:汉代太守乘坐五匹马拉的车。骢:青白色的马。(31)致仕:官员退休。(32)组:系印的绳子。(33)墨绶:黑色的系印的带子。(34)铜章:铜铸的官印。(35)令尹:即县官,管理的地方相当于古代的子国和男国。(36)朝廷的大臣都把笏插在衣带中间。(37)笏:大臣上朝时拿的用于记事的本子。(38)绅:衣带。

【译文】官居八座,台辅又称紫阁明公;知府也称黄堂太守,太守的车可使用五花马。代天巡狩是称赞巡按的话,代替皇帝巡行天下。指日高升是预祝官员即将升迁的贺辞。藩垣、屏翰称镇守一方的长官,如同方伯是古代诸侯国的长官一样;墨色的绶、铜铸的章就是县令所用的,县令的辖境类似古代子爵、男爵的小邦。太监掌管内廷出入的禁令,所以叫做Yan宦;朝廷的大臣都把笏插在腰间的大带上,因此称作晋绅。

【原文】萧曹(39)相汉高,曾为刀笔吏;汲黯(40)相汉武,真是社稷臣。召伯(41)布文王之政,尝舍甘棠之下,后人思其遗爱,不忍伐其树;孔明有王佐之才,常隐草庐之中,先主慕其令名,乃三顾其庐。鱼头(42)参政,鲁宗道秉性骨鲠;伴食宰相,卢怀慎(42)居位无能。王德用(43),人称黑王相公;赵清献(43),谥号铁面御史。汉刘宽(44)责民,蒲鞭示辱;项仲山(45)洁己,饮马投钱。

【注释】(39)萧曹:萧何、曹参,先后任汉高祖的丞相。(40)汲黯:汉武帝时大臣,常当面指出别人的过失。(41)召伯:召公奭,被封于召,常居甘棠树下。后人纪念他,写下《甘棠赋》(42)鲁字为“鱼”头,卢怀慎:唐时与姚崇同时作宰相,他认为自己才能不如姚崇,故事务都推给姚崇处理。(43)王德用:宋人,治军有方。赵清献:即赵汴,谥号“清献”,宋神宗是作御史,弹劾不避权贵。(44)刘宽:汉人,担任南陽太守,为人宽容,民有过错,只用蒲草鞭子处罚,以示耻辱。(45)项中山:《世说新语》载,项是安徽人,非常廉洁,每次在河边饮马,都要投钱三文。

【译文】萧何、曹参当汉高祖的丞相之前,也曾经是普通的执笔写方案的小吏,汲黯是汉武帝的丞相,是国家社稷的重臣。召伯展布周文王的德政,曾在甘棠树下休息,后人感念他的恩德,不忍心砍伐这棵树,召伯的教化遍行南国,墓碑名叫坠泪,羊佑的德泽被及里陽;鲁宗道秉性耿直、刚正不阿,任参政时人称鱼头参政;卢怀慎生性谦虚,当宰相时每事推让,人称伴食宰相。王德用善于治军而面黑,辽人称为黑王相公,汉朝刘宽待人宽厚,吏民有过错仅用蒲鞭象征性地责罚;羊续洁身自爱,衙中又不受馈献,将府丞赠送的生鱼悬于庭中。

【原文】李善感(46)直言不讳,竞称鸣凤朝陽;汉张纲(47)弹劾无私,直斥豺狼当道。民爱邓侯(48)之政,挽之不留;人言谢令之贫,推之不去。廉范(49)守蜀郡,民歌五袴;张堪(50)守渔陽,麦穗两歧。鲁恭为中牟令,桑下有驯雉之异(51);郭伋为并州守,儿童有竹马之迎(52)。

【注释】(46)李善感:唐朝时任监察御史,皇帝想封五岳,他力谏陰止。人们认为他的劝谏是鸣叫的凤凰朝向太陽。(47)张纲:汉御史,皇帝派其到外地巡视,张埋掉车轮,说:“现在是豺狼当道,去抓什么狐狸。”于是上朝弹劾大将军梁冀兄弟的不法行为。(48)邓侯:指邓攸,晋代时任吴郡太守,离任时百姓挽留不让离去。其前任谢太守非常贪财,人们于是作歌曰:“邓侯留不住,谢令推不去”(49)廉范:汉蜀郡太守,鼓励百姓劳动致富,百姓唱“过去没有衣穿,现在有五条裤子。”(50)张堪:汉朝人,作渔陽太守,百姓做歌曰“桑树上没有多余的枝条,麦子上长出个穗”(51)汉代鲁恭任中牟令时,桑树下的雉鸡都很驯服,连小孩都知道要抚养幼雉而不去捕捉它们。(52)汉郭伋作并州太守时,广布恩德,其出行时,数百儿童骑竹马在道旁欢迎。

【译文】李善感力谏皇帝直言不讳,时人竞相称道,誉为鸣凤朝陽;汉代张纲公正无私,弹劾权贵直斥为豺狼当道。百姓爱戴郑侯的清廉,苦苦挽留而留不住;民众憎恨谢令的贪婪,不愿他在位却推也推不去。廉范任蜀郡太守政令便民,百姓因而唱五袴之歌;张堪为渔陽太守劝农耕稼,使麦子都长出两穗。鲁恭任中牟令时行仁政,桑树下的雉鸟见他都不躲;郭伋当并州太守时有贤德,儿童们骑着竹马欢迎他。

【原文】鲜于子骏(53),宁非一路福星;司马温公(54),真是万家生佛。鸾凤不栖枳棘,羡仇香(55)之为主簿;河陽遍种桃花,乃潘岳之为县官。刘昆(57)在江陵,昔日反风灭火;龚遂(58)守渤海,令民卖刀买牛。此皆德政可歌,是以令名(59)著。

【注释】(53)鲜于子骏:宋人,担任京中转运使,司马光赞扬他是“一路福星”。(54)司马光:宋宰相,被封为温国公,恩德遍布,被誉为“万家生佛”。(55)仇香:汉代某县主簿,县令王涣说:“鸾凤不应落在枳棘丛中”,送他入太学,后仇香声名大振。(56)潘越:晋代人,任河陽尹,百姓负债还不上,即命其种桃树,官府代其还债。其离任时,县里种满了桃树,开满桃花,被誉为“花县”(57)刘昆:汉人,任江陵令时,发生火灾,其对火叩头,风转过头来将火扑灭。(58)龚遂:汉代人,任渤海郡守,适时饥荒四起,龚传令不要追捕盗贼,于是盗贼都带着刀剑来迎接他,他乘机劝他们卖刀买牛,全力耕作。(59)攸:长远之意。

【译文】鲜于子骏去赈灭,的确是一位造福百姓的好官;司马光德惠及人,真是万家的活菩萨。鸾凤是一种吉祥鸟,不应只栖息在枳棘树上。他羡慕仇香在任主簿时,有个好上司送他去深造;河陽县遍植桃花,这是潘岳当县令时的德政。刘昆任江陵知事时遇火灭,他向风叩头使风转向而灭了火;龚遂当渤海知州时,劝喻盗贼买刀买牛,使他们改恶为善。以上这些都是值得歌颂的官员的德政,因此他们的名声政绩卓著世代传扬。

  • 转载请注明 《幼学琼林》全文译文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237.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提交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

用户评论

    当前暂无评价,快来发表您的观点吧...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