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观止丨史海探珠《三国演义》中的孔融

新课标大语文1833 次浏览0个评论2021年01月31日
很难想象,一个曾经“让梨”的少年,竟会变成“跌宕放言”“大逆不道”的狂士。

《三国演义》中的孔融

原文

却说北海孔融,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自小聪明,年十岁时,往谒河南尹李膺。阍人难之,融曰:“我系李相通家。”及入见,膺问曰:“汝祖与吾祖何亲?”融曰:“昔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融与君岂非累世通家?”【(李)渔眉批:今人挟刺多写通家,想亦学孔融而误者也。】【钟(伯敬)眉批:囗囗师友渊源。】膺大奇之。少顷,大中大夫陈炜至。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融即应声曰:“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毛(宗岗)夹批:口角尖利,咄咄逼人。】炜等皆笑曰:“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自此得名。后为中郎将,累迁北海太守。

(以上选自《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大中大夫孔融谏曰:“刘备,刘表皆汉室宗亲,不可轻伐。【毛(宗岗)夹批:以理言。】孙权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险,亦不易取。【毛(宗岗)夹批:以势言。融意重在二刘,带言孙权。】【(李)渔眉批:以理以势皆不可伐。融意重二刘,孙权带说。】今丞相兴此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钟(伯敬)眉批:孔融药石之言,可听可听。】操怒曰:“刘备、刘表、孙权皆逆命之臣,岂容不讨!”【毛(宗岗)夹批:前操止言刘备、孙权,今亦带言刘表。】遂叱退孔融,下令“如有再谏者必斩”。孔融出府,仰天叹曰:“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毛(宗岗)夹批:至仁独指刘备,而表与权又在所轻。】【(李)渔眉批:二语取死之道。】时御史大夫郗虑家客闻此言,报知郗虑。虑常被孔融侮慢,心正恨之,乃以此言入告曹操,且曰:“融平日每每狎侮丞相,【毛(宗岗)夹批:平日狎侮,却借郗虑口中带叙出来。】【(李)渔眉批:千古快论,实是快语。】又与祢衡相善,衡赞融曰‘仲尼不死’,融赞衡曰‘颜回复生’,【毛(宗岗)夹批:孔、祢交誉语,亦借郗虑口中叙出。】向者祢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毛(宗岗)夹批:又将祢衡前事一提。】【(李)贽眉批:小人谮人,在都如此。】【(李)渔眉批:谮人之毒浅入深,使人动而不觉可恨畏。这一句便刺得深。】

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融有二子,年尚少,时方在家对坐弈棋,左右急报曰:“尊君被廷尉执去,将斩矣!【(李)渔眉批:操此时何不避杀贤士之名耶?】二公子何不急避?”二子曰:“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毛(宗岗)夹批:操之残恶,二子早已看透。】言未已,廷尉又至,尽收融家小,并二子皆斩之,【毛(宗岗)夹批:操之杀祢衡,必假手于他人;今杀孔融,则竟自杀之,更不避杀贤士之名矣。】号令融尸于市。京兆脂习伏尸而哭,【(李)贽眉批:脂习是个义人。】【(李)渔眉批:与王修之哭袁谭相似。】操闻之大怒,欲杀之。荀彧曰:“彧闻脂习常谏融曰:‘公刚直太过,乃取祸之道。’【毛(宗岗)夹批:脂习谏融语,却在荀彧口中补叙出来。】【(李)渔眉批:补叙。】今融死而来哭,乃义人也,不可杀。”操乃止,习收融父子尸首,皆葬之。后人有诗赞孔融曰:

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

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毛(宗岗)夹批:此系融幼时语,应第十一回中。】

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

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大中”。【毛(宗岗)夹批:《纲目》书曰“杀大中大夫孔融”,存其官也。】【(李)贽眉批:然亦孔老不善用老奸也。】【(李)渔眉批:有高世之才,而不超然远引,致使子孙绝灭,岂不可惜?】

(以上选自《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

创新题

在孔融这一人物“退场”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以一首诗来给孔融“盖棺定论”的。用诗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生,这是“讲史话本”中常见的手法。罗贯中在写作中借鉴了各种三国讲史话本,这一结构便是话本风貌的“遗存”。罗贯中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大中’”。“大中”就是“太中”,是“太中大夫”这一官职的简称。所以,毛宗岗在夹批中说:“《纲目》书曰‘杀大中大夫孔融’,存其官也”。《纲目》全称《通鉴纲目》,是南宋朱熹以司马光《资治通鉴》为底本,本着儒家纲常名教,简化内容,编撰的一部“春秋式”的著作。它是以“春秋笔法”来“寓含褒贬”的。所以,罗贯中“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大中’”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通鉴纲目》中朱熹在孔融前面加上“大中大夫”四字,是褒扬他“忠直”的,这其实也是罗贯中本人对孔融的看法。从罗贯中的这一评价出发,联系《后汉书·孔融传》《资治通鉴·建安十三年戊子》等材料,简要分析他在塑造孔融这一人物时对史书中材料的选择、改写及再创作。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孔融的很多事迹本身就有传奇色彩,比如,“小而聪了”一事,“离奇”被杀一事,以及“覆巢无完卵”一事,罗贯中在选材时都直接采录,几乎原封不动地移植到小说中来,对于“父之于子,当有何亲”一段言论,因有损孔融的“忠直”形象,故未加采录,体现了罗贯中对材料选择的谨慎;覆巢无完卵一事,《后汉书》所载是一子一女,《三国演义》则说二子,大概是据民间传说而改写;至于“小而聪了”一事中,罗贯中将“高明必为伟器”一句改为“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并将说话的主人公由李膺改为陈炜,这更利于展示孔融之聪颖,及大家对其看法之改变,为后文褒扬他的“忠直”做好了铺垫;孔融被杀一事,可以称得上“离奇”,曹操因怕杀贤之名而放过祢衡,却一心要除掉孔融,而且,正史中记载的理由也极为离奇,很难想象,一个曾经“让梨”的少年,竟会变成“跌宕放言”“大逆不道”的狂士。对于这一段记载,罗贯中进行了再创作。无论是曹操的言论,还是孔融的行为,罗贯中都进行了一定调整,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树立孔融含冤悲惨的形象,从而为他“拥刘贬曹”的写作意图服务。而且,罗贯中对孔融的记载多数都谨遵正史记载,似乎多少有点还原真实历史、为孔融正名的意味。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毕光荫/ 责编:杨衢

审校:孙梦霞/美编:关颖

往期推荐

文言观止

经亦求精

文言观止丨经亦求精——《论贵粟疏》

文言观止丨经亦求精——《谏逐客书》

史海探珠

文言观止|史海探珠——《汉书·董仲舒传》

文言观止|史海探珠——《史记·太史公自序》

子学遗珍

文言观止丨子学遗珍——《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

文言观止丨子学遗珍——子路的形象

集英咀华

文言观止|集英咀华——《韩诗外传·公仪休相鲁》

文言观止|集英咀华——《韩诗外传·伯牙鼓琴》

获取资料

高中语文

想要获取更多高中语文教学资料

参与投稿/提建议/加入全国语文教师群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编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申请转载或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

“在看”不好意思,那就点个赞吧

提交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

用户评论

    当前暂无评价,快来发表您的观点吧...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