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知识点

上海初中语文1129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政策|阅读|作文|方法|资料

《木兰诗》知识点

【第1节原文】:

唧唧……从此替爷征。

【重点字词解释】:

唧唧:叹息声。复:再,又。当:对着。户:门。闻:听到。机杼声:织布机的声音。唯:只,只是。女:女子,指木兰。何:什么。思:想。何所忆:思念什么。军帖:军中的文告。大:大规模,大规模地。点兵:征兵。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概数,非确数,表示很多。愿:希望。为:为此。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替:代替,替代。

【翻译】: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正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机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声声的叹息。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木兰我也没想什么,木兰我也不思念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的文书,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替父亲买马和马具,从此代替父亲出征。

【第1节语句分析】

⑴“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木兰勤劳能干的特点。

⑵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写木兰停机叹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⑶“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反复写“无所思”“无所忆”,充分表现木兰从军前心理活动的复杂、不安和态度的严肃认真。设问,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⑷“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交代木兰叹息的原因。“大”字,突出征兵范围广、数量大,反映当时军情的紧急。“十二”“卷卷”,表示数量之多,夸张,强调军情的急迫,照应上文,点明木兰叹息的原因。⑸“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交代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表现木兰深明大义、孝顺体贴、果断坚毅的性格特点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1节小结】:交代木兰从军的原因。

【第2节原文】:

东市……鸣啾啾。

【重点字词解释】:

市:集市。

旦:早晨。辞:告别,辞别。去:离开。但:只。暮:晚上。至:到达。胡骑:胡人的战马。

【翻译】:

到东边集市买骏马,到西边集市买马鞍和坐垫,到南边集市买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集市买长鞭。早晨告别父母离开,晚上住宿黄河边,听不到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在溅溅作响。早晨告别黄河离开,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下胡人的战马在啾啾嘶鸣。

【第2节语句分析】:

⑴“东市……买长鞭”:排比、互文,充分表现表现木兰从军前准备工作的充分、周密、细致和繁忙、紧张而又井然有序的情景,表现她沉着冷静、认真细致的性格特点,烘托她整装待发的豪迈气概和训练有素的英雄本色。⑵“旦辞爷娘去……胡骑鸣啾啾”:强调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表现木兰英姿飒爽的豪迈气概。“暮宿黄河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情景交融,以夜景的空寂、荒凉和战情的危险、紧张衬托木兰思乡念亲之情和勇敢坚毅的性格。

【第2节小结】: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程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3节原文】

:万里……十年归。

【重点字词解释】:

赴:奔赴。戎机:作战时机,指战场。度:飞越、翻越、越过。若:象,如同。朔气:北方的寒气。传:传送。

【翻译】: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象飞一样越过关隘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将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

【第3节语句分析】:

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描写木兰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从侧面表现当时军情的危急和木兰行军神速的特点,为下文做铺垫。⑵“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对偶,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和军旅生活的艰苦,反衬木兰坚强勇敢、意志顽强的性格特点。

⑶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互文、对比、夸张,表现战争持续时间之长和战争的激烈悲壮,从侧面反衬木兰本领高强、勇敢善战、智勇双全的特点,为下文做铺垫。

【第3节小结】:形象概括木兰征战沙场的过程。

【第4节原文】:

归来……还故乡。

【重点字词解释】:

归来:回来。见:朝见、拜见。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策:记、记录、记载。勋:功勋、功劳。转:勋位升一等叫一转。强:有余。欲:想要。不用:不愿做。愿:希望。驰:赶马快跑。千里足:千里马。还:回到,返回。

【翻译】:

回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大殿上。木兰被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在朝中做官,希望骑上千里马,送自己回故乡。”

【第4节语句分析】

:⑴“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采用顶真的修辞手法,语气连贯,朗朗上口,从侧面表现木兰愉快喜悦之情,为下文作铺垫。⑵“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十二”“百千”表概数,表示很多。强调木兰战功卓著,得到赏赐之多,从侧面表现她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特点,为下文反衬她不慕荣利、热爱和平的性格作铺垫。⑶“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语言描写,写出木兰放弃功名、尽快回家团聚的心愿,表现了木兰不慕荣利、热爱和平、淳朴善良的性格特点和强烈的思乡念亲之情。

【第4节小结】:写木兰还朝拒封辞赏,请求还乡。

【第5节原文】:

爷娘……是女郎。

【重点字词解释】:

爷娘:父母。闻:听说。郭:外城。相:相互。扶将:搀扶。当:对着。户:门。理:整理。向:对着。开:打开。著:同“着”,穿,穿着。裳(cháng):古代指裙子,也泛指衣服。帖:同“贴”,粘贴。“火”同“伙”,伙伴。皆:都。惊忙:惊慌。行(háng):行伍,即军队。

【翻译】: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互相搀扶着迎出城外;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梳妆打扮;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东屋的门,坐我西屋的床,脱掉我打仗时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衣裙,对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秀发,对着镜子贴上花黄。出门去看同行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一起作战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姑娘。

【第5节语句分析】:

⑴“霍霍”是拟声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弟磨刀时内心的急切、欣喜和激动之情。

⑵“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排比、互文,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回家后的激动之情,反映了她梳妆动作的熟练和能干的性格,充分表现了木兰恢复女装后轻松愉悦的心情。⑶“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木兰心灵手巧、聪明美丽的特点。⑷“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友们的惊讶与赞叹之情,从侧面衬托木兰的机敏谨慎、智勇双全的特点。(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第5节小结】:叙述木兰回乡,突出表现木兰到家后的激动喜悦和恢复女儿身后的欢快场面。

【第6节原文】

雄兔……雄雌?

【重点字词解释】:

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傍:挨着,贴着。走:跑。安:怎么,哪里。辨:分辨,辨别。

【翻译】:

雄兔的脚时常爬搔,雌兔的眼睛时常眯着(因此能够分辨出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么能分辨出哪是雄兔哪是雌兔呢?

【第6节语句分析】:

比喻、反问,以雄兔雌兔比喻男女,写木兰的自豪感,照应上文的“惊忙”,进一步表现木兰的谨慎机敏、机智聪慧的特点,体现了人们对木兰的喜爱之情,表现了人们对女英雄的赞美之情

【第6节小结】:本部分是赞词,表现木兰谨慎、机敏、聪慧的特点,表现了人们对女英雄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常识和主题】

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本文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本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成功刻画了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善良、深明大义、孝顺爱国、机智勇敢、顽强刚毅、淳朴谨慎、不慕荣利、热爱和平、聪明美丽的美好品质和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木兰的形象特点:勤劳能干、机智勇敢、顽强刚毅、淳朴善良、孝顺爱国、不慕荣利、热爱和平、聪明美丽。

【通假字】

⑴对镜帖花黄:“帖”同“贴”,粘贴。⑵出门看火伴:“火”同“伙”,伙伴。⑶著我旧时裳:“著”同“着”,穿。

【本文思路/情节】:

停机叹息—决定从军—踏上征程—沙场征战—辞官还家—比喻赞美。

【填空题】

1.写木兰从军原因句子: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句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写木兰奔赴战场、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矫健英姿和军情紧急的句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思念亲人的诗句: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相似,表现边塞夜景、环境恶劣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本诗相似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和天子赏赐多的句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8.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9.写家人对木兰归家喜悦心情的诗句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家人的不同举动,符合每个人的身份、性格、年龄特点,描写出家中的欢乐气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

10.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诗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11.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爱美之情的诗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12.表现木兰机智谨慎、富有喜剧色彩,给人意想不到效果的两句诗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别真相。14.“火伴”皆“惊忙”的原因: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问答题】

1.开篇写“惟闻女叹息”作用是什么?木兰叹息什么?

答: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故事情节。叹息:国家征兵,父亲年迈,弟弟幼小。

2.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

答:文中运用了排比、互文的手法,写出了木兰紧张而有序购买战马和马具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军前准备充分、周密细致、紧张繁忙而井然有序的特点。东南西北是虚指,并非实指,起强调作用,渲染紧张繁忙的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3.文中“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

答:采用了复沓的修辞方法。连用两次表达了木兰对家乡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旦辞”、“暮至”极言时间之短促,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

4.本文“十二”“十年”用法有什么特点?再举例说明。

答:文中“十二”“十年”等是虚指,表示概数,不是实指,以确定的数字表示不确定的含义。举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表示几个,也是概数。

5.本文剪裁得当,重点突出,说说诗中详写和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么安排?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短短的六句话,这样谋篇有何目的?

答:文中详写木兰从军的原因、动机,途中怀念爷娘的心理活动及回家后与亲人欢聚热闹的场面。略写木兰多年的战争生活。因为这是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重点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而重在表现她深明大义、孝顺爱国、勇于担当、不慕荣利、热爱家乡亲人的美好品质和对和平美好的向往,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木兰美好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6.木兰功劳大,天子赏赐多,让人们感受的了一位女英雄的形象。有的同学说“她不想当官,不仅仅是因为她不慕荣利”,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如果真的还有其他原因,你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

答:同意。因为木兰当初代父从军是出于木兰热爱亲人,热爱祖国的目的,而木兰“不用尚书郎”是因为木兰热爱和平的幸福生活,另外她机智谨慎,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女郎”。

7.文中描写了一个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有同学会问“她在军营中十多年,真的没人发现她是女子吗?文章这样写是否有失真实?”对此,你又什么看法?

答:不失真。,因为作者这样构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渴望塑造一位传奇性的女英雄,反映自己内心的思想和美好愿望。

8.木兰在古代被称为女英雄,家喻户晓。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众多的女英雄。举一例,简洁概括其英雄行为。

答:任长霞。她一位女子出任一方公安局长,积极从事打黑斗争,是新时代的女英雄。

9.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分别渲染了怎样气氛?跟表现木兰思想感情有何关系?

答:写征途,渲染悲凉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

10.你欣赏木兰吗?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是谁?

答:欣赏:因为她勤劳能干、孝顺爱国、智勇双全、机智聪明、不慕荣利、热爱和平、淳朴高洁。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

花木兰、樊梨花、穆桂英、梁红玉。

上海初中语文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 转载请注明 《木兰诗》知识点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2175.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