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五则寓言故事

自然贞宝1208 次浏览0个评论2020年12月11日
《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其中一部分已成为我们当前所用成语典故的出处,比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
>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被后人尊称为“韩非子”。他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韩非思想集中体现在《韩非子》一书中,此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结而成,核心学说是法术势结合的思想,主张依法治国,文字犀利,逻辑严密。

《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其中一部分已成为我们当前所用成语典故的出处,比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讳疾忌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还有一些寓言故事虽然不被人熟悉,但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一、色衰爱弛

卫国国君有一位宠臣,叫弥子瑕,他很得君主喜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有一天,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夸奖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

又有一次,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桃子觉得很甜,就把剩下的给卫君吃。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

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

▶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不用苛责卫君喜新厌旧,这是人性的本质,换了谁可能都会这样,只是处置的方式不同而已。隋代王通早就说过:“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我们在和别人交往时,一定要注意对方喜好和关系远近的变化,如果有疏远了,从前能说能做的,可就不能说或者做了。


strong#

二、智子疑邻

宋国有个富人,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围墙冲毁了一段。他儿子说道:“爸爸!快修好这堵墙,不然小偷会从这缺口进来。”邻家老头看到倒塌的围墙,也好心过来劝说:“你们的墙塌了,快修好它,不然会遭小偷的。”当晚,果然遭小偷,偷走了不少财物。

儿子说:“果然被偷了!是从那缺口进来的。”富人说:“儿子,你真聪明,判断非常正确。不过,我猜小偷一定是邻家的那个老头子!”

给人忠告的困难,不在于忠告者本身,难在于必须了解忠告对象的心理,邻家老头与富家关系不够深厚,交浅言深,不能取信于人,反而遭人猜疑。反过来说,我们思考判断问题时,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要从事实出发想问题,不能简单以关系好或者坏作为自己想问题的出发点。


strong#

三、嗜鱼拒馈


春秋时,公孙仪任鲁国宰相,他非常喜爱吃鱼。一国上下能够接近他的人,都争相买鱼进献给他,但公孙仪一概不受。他的弟子很好奇,问道:“你明明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呢?”

公孙仪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只要我的相位一免,想吃鱼也无人赠,连自己买来吃都难办到。若是不收别人的鱼,不但不会被免职,想吃鱼时,还随时可以买来吃。”

▶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而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四、心不在马

赵襄主跟王于期学驾车,学了不久便与王于期进行了一场比赛。结果在比赛中,他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输给了王于期。

赵襄主埋怨说:“你教我赶车,还留了一手呀!”

王于期回答说:“技术我全都教了,只是你把方法用错了。驾车最重要的是,要把马套在车上要套得舒适妥贴,要让马与车子合而为一,而驾驶者的心与马的行动也要合一,车速才会快。你比赛时,一心想赶过我,只注意我的车子在前还是在后,注意力都集中我的身上,以致你和马车的步调不一致,所以才会失败。”

▶庄子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的人都赞誉他,他也不会更加勤勉;全世界的人都指责他,他也不会更加沮丧。这就是专注于自己的最好表现。克服四处攀比的劲头,专注自身,才能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膨胀的世界里,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光环和美好。

strong#

五、窃金不止


在楚国荆山东南,富含金矿。顺着水流泥沙俱下,附着于水流泥沙之中,有贵重的天然金砂。所以,大量的淘金者从四面八方涌来,偷偷地采金。

尽管官府的采金禁令非常严厉,抓到了偷采金砂者,立即在“市街分尸示众”。禁令下达后,被处以极刑的人不计其数,尸体抛弃于水中,水为之阻塞不流。可是,仍制止不了继续有人违法采金。

当时,最惨重的酷刑,没有比“市街分尸示众”更残忍的了,但偷偷采金的行为还是不能禁止。那是因为,不一定每个偷偷采金的人,都会被官府抓获,这样就会有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现在若有人在这里说:“给你天下所有财富再杀死你,你愿意接受吗?”即便是见识短浅没有作为的人,也不会作出这种愚蠢的选择。占有天下,多么大的利益诱惑呀!还不愿意,那是因为他已知道必死无疑。

刑罚只要有一丝一毫的漏洞存在,都会有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如果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知道犯法必死无疑,那么把天下的财富全都给他,也没人愿意去干违法乱纪的事了。


以上文字素材源于网络

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 转载请注明 《韩非子》五则寓言故事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211.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提交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

用户评论

    当前暂无评价,快来发表您的观点吧...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