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流域巴人探源(五)
文/罗洪忠 图源/网络

五、汉水为宗姬巴国,战国时期廪君走向巴国前台,崇白虎是巴人的主要图腾信仰。
在汉水流域巴国的定性上,《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邓少琴先生认为,巴国王族,即学术界所盛称的宗姬之巴,亦即《左传》、《史记》以及《华阳国志·巴志》等史籍所叙录的巴国。段渝先生认为,巴人不等于巴国,先秦只有一个巴国,即周武王所分封的宗姬巴国。宗姬是巴国的王族即统治者,而史籍所载的巴地八族以及廪君蛮,则是居息在巴国境内的属民。宗姬与周同宗,在班辈上低于武王,在同宗关系的庞大血缘纽带中居于子辈。由于早已别为氏族,故对武王来说。属于子族之列,因其分封于巴,故称巴子。巴谓国名,子谓子族,此即宗姬称为巴子的由来。杨铭先生认为,《左传》昭十三年(前529年)有“巴姬”为楚共王妾,证明当时巴国的王族或贵族中确有姬姓。安康文化学者丁文认为,汉水之巴即姬姓之巴、宗姬之巴。宗姬之巴最初的分封地在陕南汉阴地区,即今安康一带。“宗姬之巴”在汉水流域活动历史长达500多年。

在我看来,西周至春秋时期,巴国为宗姬巴国,到战国时期,廪君巴人走向巴国政治舞台中央,“昔廪君浮士舟于夷水,据捍关而王巴”,也许是对此的真实写照,从安康、涪陵、罗家坝、城坝等地出土的虎钮錞于,将威猛的白虎置于錞于上部,便是廪君“王巴”的最好例证。
在汉水流域巴人图腾信仰上,目前存在争论,巴人既有以蛇为图腾的巴蛇之巴,也有以白虎为图腾的白虎之巴。《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廪君为白虎巴氏的始祖,汉南平利县中皇山东部有白虎山、白虎岩,安康市境内“白虎庙”遗址众多,有的至今香火不绝,简称“白庙”的遗存地名比比皆是。《蛮书》:“巴氏祭其祖,击鼓为祭,白虎之后也。夷事道,蛮事鬼。初丧,鼙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此乃槃瓠(盘古)、白虎之勇也。”

从安康考古发掘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巴人器物最具标志性的的是虎钮錞于和巴式剑。虎钮錞于为巴人战国时期使用的军乐器,其形状象一个倒置的桶,从上往下分为虎钮、圆盘和器身三个部分,整个器物的横截面为椭圆形。虎钮錞于在安康汉滨区五里铺有发现。巴人的典型武器是“巴式短剑”,长约五六十厘米。虽然川渝湘鄂出土有巴式剑,但与安康出土的巴式剑比起来相对档次较低,说明安康的巴文化更为原始。安康巴人器物出土地点有白河县清风沟、冷水街,紫阳县石坝乡何家梁、白马石、宦姑滩,汉滨区的老岚河口、茨沟、灞河的崖墓等。

巴人生活过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虎的环境,这在古籍《山海经》、《汉书》《华阳国志》《南齐书》《蛮书》《谈苑》《虎荟》等古籍中都有记载。直至清初,这里山深林密,经常有老虎出没,虎食人的事经常发生。甚至有些市镇每至薄暮,虎游于市,惊怖街衢,伤及人畜。康熙五十一年(1712),西乡知县王穆悬赏重金,募虎匠数十人,人山林扑杀,三年之间,即杀虎六十四只,虎患才息。安康清代著名诗人刘应秋作有组诗《猛虎行》。清康熙中叶兴安(今安康)知州王希舜鉴于安康城东北琉璃沟“有虎矫矫,白昼噬人,阻绝行旅”委郡幕鲁仁采写《祛虎文》四处张贴,虎果然“负子渡河远遁”。(清·康熙《兴安州志》)虎与巴人关联度一直很高,这就难怪古代巴人以白虎为图腾,自认为是虎之族,以虎为崇敬对象,自称“虎人”。虎巴遗物有殷商时期的虎纹空首青铜钺,西周时期的《史密簋》铭文“卢、虎会”,战国时期的虎钮錞于、虎纹戈、虎形提梁等,确证了文献记载的“虎之首帅在西城”。

安康自古以来就有与“虎”有关的文化习俗,多处发现过画像砖“人射虎”,民间生活中流行的幼儿“虎头帽”、“虎头鞋”,建筑用的“虎头瓦当”,自是巴人崇拜白虎文化的遗存。安康发现的画像砖及许多器物,上绘虎形,皆精瘦修长,与栖息于陕南的金钱豹有些相似,安康的文物工作者命名为“西城虎”。四川川西三星堆和川东三峡出土的器物上有不少虎形,或谓之“巴山虎”,是古代四川巴人的图腾,亦皆精瘦修长。“西城虎”和“巴山虎”如此相像竟毫无二致,这足以说明,陕南汉江中上游曾是古代巴人的方国。
在安康境内还居住着賨人,是一个古老民族,诸书又称“白虎夷”或“板楯蛮”,是巴国重要组成部分。邓少琴先生《巴史新探》说:板楯即木盾,是一种武器,又称彭排或彭旁,使用这种武器的民族,遂被称为板楯蛮或彭人。所居之地,多有以彭为之水名、地名。邓先生还举例说:自今川东北城口县北至陕南紫阳县注入汉水的任河,就是《水经·沔水注》之彭溪。《水经注》云:“汉水又东迳直城南,历汉阳潕口而届于彭溪龙灶矣。”在紫阳入汉之彭溪与在谷城入汉之彭水,即今汉水中游一地都是彭人所据,已扩展到汉中东部、四川北部以及鄂西北的广大区域。

四川盆地在夏商、西周时代只有“蜀”而无“巴”。从文献研究来看无论巴从何处来的,总是在后来东周时才进入四川盆地的。童书业先生认为:《左传》所记巴欲与邓为好,邓在今河南邓县;又记巴围鄾,鄾在今湖北襄阳北;《战国策》记“汉中之甲,轻舟出于巴”,是巴国应在汉水流域的明证。今陕南有大巴山脉,故川陕间为“巴族之巢穴其后”,其后为秦楚所迫而南迁。蒙文通先生说:“常氏《巴志》说:‘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巴国的疆域,只能说是巴为楚所侵后为秦所灭时的情况。”
我的结论:巴人早期发源于山西淮水流域,属大皞族群后裔,从三皇五帝到夏、商代初期,巴人及巴方(国)仍在淮水流域。商代晚期受武丁王攻打战败而向汉水流域迁徙,在巴楚联合和攻伐中,从汉水流域迁徙到峡江和清江流域。战国时期,巴国被楚国所逼,只好将其活动中心转移至长江三峡和川东地区,最后迁都阆中,被秦国所灭。

最后说明,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段渝先生的《巴人来源的传说与史实》、杨铭先生的《巴人源出东夷考》,陕西安康学者丁文先生的《论安康的文化本原兼谈文化自信》、黄镇山先生的《巴国正史》、杜文涛先生的《巴文化与岚皋》等文章,在此表示感谢。
推荐阅读
汉水流域巴人探源(一)
汉水流域巴人探源(二)
汉水流域巴人探源(三)
汉水流域巴人探源(四)

【作者简介】: 罗洪忠,四川省渠县人,1966年7月8日生,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工程兵学院、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大学本科学历,曾在军师级机关、《战旗报》社驻藏记者站、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等单位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藏作家协会理事、西藏当代文化名人,报告文学作家,人文学者,著有《边陲墨脱》《莲花遗梦》等个人专著15部,已出版12部。罗洪忠四获国家级优秀图书奖,其作品参加欧、美、日等国外大型图书展,进入光明日报社最具学术价值图书排行榜,其书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也是我国采风珞巴族、门巴族村庄最多、著述最多、获奖最多的一名文化学者,在仓央嘉措、嘎朗王朝等文化研究领域有独创性研究成果。

打造文旅传播第一平台
策划/发布:賨花寨新媒体平台
总策划:杨森林 黄河
主编:杨晓玲
图文原创视频制作/发布项目策划
/项目发布/项目招商活动策划影视策划/
制作媒体传播/媒体公关图书出版
欢迎投稿,欢迎恰谈合作
联系人:杨晓玲
-
私域运营指什么?私域流量又有哪些好处? 如何做好私域流量的引流? 2023-05-26
-
知乎跳转微信是如何通过天天外链实现的? 2023-05-25
-
抖音如何实现明星引流微信,抖音kol引流微信,抖音达人引流微信, 2023-05-24
-
抖音微信流量看得见,引流获客如何才能摸得着? 2023-05-23
-
推广引流神器-天天外链!抖音小风车跳转微信 2023-05-18
更多相关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