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名人中原才子--庞振坤,故居门牌号'曝光',原来在这里…

邓州优团2948 次浏览0个评论2021年01月27日
作者:刘平均常振会李春平王林森庞振坤,又名震坤,字应南,是雍正、乾隆年间邓州的一个大才子。任知县时,莅

作者:刘平均常振会李春平王林森

庞振坤,又名震坤,字应南,是雍正、乾隆年间邓州的一个大才子。任知县时,莅政勤能,兴学爱民。致仕后设馆授徒,弟子多有成才者。为人性行豪迈,聪明睿智,语多隽永,文章华赡,其传说故事在豫西南及鄂西北民间广为流传,有“智若北疆阿凡提,雅同南国徐文长”之誉。

一、庞振坤传

庞振坤故居(远景)

庞振坤约于清康熙末或雍正年间生于邓州城东南二十里前齐村(今属邓州市腰店镇),原姓齐;幼年承祧于城西南顺流里堰口(今湍河街道办事处槐树行政村堰口村)姑家,改姓庞;成年后移家到外婆家所在的城西湍河南岸柳林街(今邓州市振坤路柳林村241号)。

庞振坤故居在今柳林村的门牌编号——241号

庞振坤聪明好学,弱冠之年即中秀才。他在应童子试时曾做八股文《敬事》:

国事莫要于敬,圣人首举以立其原焉。盖事本于心而敬乃其原也,道国者尚其先务哉。今夫一人之大业,皆本一人之小心而成者也。盖君心不一,曷以树万化之根;而宅衷必纯,乃以奏奠定之绩。古哲王,上畏天命,下凛朝纲者,洵非冒然已也。

吾为道国者思之,盖必有事焉:坐明堂而临庶务,一日之疏密,百年之利弊关焉,当境无取乎兼管;居皇宫而彰百度,一念之慎忽,四海之安危系焉,主宰□归于有定。则敬其要哉。

任国事者,赖乎才而不敛其气于敬之内,则矜才以往,必有不能检之处。惟本敬以为图,则其心常虚,虚则视事也重,而处之必周。审察于可否,斟酌于是非,惕厉于成败,宁使拘谨之太过而必不敢以苟且简略者,屑越乎规矩。

成国事者,恃乎气而不静其气于敬之中,则负气以逞,必有不及详之虞。惟由敬以为肆应,则其心恒聚,聚则趋事也专,而措之必谨。精神若有所肃,心思若有所警,动作若有所束,宁谓矜持之已甚而必不敢以轻举躁动者,荡逾乎范围。

其在开创之君,励精制事,寅翼之廑于中藏者不待言矣。而及当因时度务之际,视安如危,履小若巨,更先天下而严其机,国事所以可大而可久也。

其在守成之主,恭恪驭事,衹台之存于夙昔者自有素矣,而至其乘机化裁之会,不喜小功,毋希近利,尤先民物而钦为衡,国事所以无偏而无党也。

道国之务如此,而信以孚物,又有国者所亟讲也。

文中庞振坤对敬事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作了精辟的论述。文章所阐述的道理,即使对今天的普通人来讲仍有借鉴意义。

当时内乡人薛显祖选编、评点庞振坤所作的八股文,成《庞应南幼稿》一书,收文庞振坤所做的八股文41篇,均以《四书》词句命题,其中《论语》24篇,《大学》3篇,《中庸》4篇,《孟子》10篇。每篇文章都有薛显祖的评语,评价很高。薛显祖在《叙》中说:“其文立意清真,出语鲜亮,凡一切俗腔油调腐烂不新者概不入选。集成,质之友人,无不曰‘诚后学之津梁、试场之嚆矢也’。乃授之梓人,公诸同好焉。”对庞振坤的文章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同时说明编写此书的目的是为后学者应试提供一个范文选编,刻版印行,让更多的人受益。这是现在唯一仅存的庞振坤的著作。

2014年3月25日,《大河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一本珍贵的庞振坤文选》的消息,作者刘延文称其收藏有清代刻本,书中收录了41篇八股文,属制艺类的文章,其中署名庞振坤的27篇,署名温而琳和薛纶的各1篇,其他12篇均未署名。是古代科举考试的范文选编。书高20.5cm,宽14.5cm,黑口,单鱼尾,单页9行,满行24字,遗憾的是该书缺少牌记,因此无法知晓该书的名字,根据残存的文选目录判断该书佚失文章两篇。在署名温而琳的《依于仁于艺》一文结尾,有庞振坤的点评:补绽完密。

由此观之,弱冠之年的庞振坤的文章己成为当时童生应试的范文,其名已噪于当时。

“湍河带北郭,啇景涵深清,洞然彻底里,恰与天容并。古石润长碧,寒蟾虚更明,西盻仙人嶂,泉流为献灵。”邓州自古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这首诗描写的是《嘉靖邓州志·舆地志》记载的邓州八景之《湍水清流》。年轻的庞振坤,风华正茂,才情过人,当春秋嘉日,邀友携酒,或骑马或乘桥,于邓州郊野湍河之畔寻芳涉趣,曾有《泉池》一诗传世:

跨马乘晴日,相邀到野村。

当前过麋鹿,在左有泉源。

绿藻春先见,枯杨枝未繁。

此中饶胜概,坐对欲黄昏。

邓州城区西南去约50公里处有杏山,主峰朱连山海拨469.7米,并有汤山、禹山争秀,多石林、石丘、溶洞、溶巢等原生态景观。楚长城婉若长龙,古兵寨纵横峥嵘。清《顺治邓州志·舆地志》记载的邓州八景之《禹庙晴岚》曰“欲谒峰巅祠,垂籐高可攀。平成天地业,肃穆古王颜。溪谷风云彻,人家苍翠间。遗民惭易化,接盻更汤山。”杏山景美如诗如画,庞振坤入山攀岩,探幽访友,作有《早春游杏山》:

背山曲折陟巑岏,正月犹当落木残。

客至刚逢春酒熟,雪消才放一花看。

傍岩萝径层层入,绕寺溪云漠漠寒。

更欲移樽危砌上,流连日暮依阑干。

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年),庞振坤以品学兼优被选为拔贡。当时的知州蒋光祖很是看重庞振坤,在他拔贡后赋诗《喜门人庞应南拔萃》曰:

秋雨带风起凉烟,喜得天中拔萃贤。

品似孤鶱呈白玉,文如万选出青钱。

螭头应让江淹笔,冀北谁并祖逖鞭。

我亦轩渠夸识士,冠军城畔此推先。

当是时也,蒋光祖主持纂修《乾隆邓州志》,聘庞振坤任采访。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书成。

从邓州城向北沿邓州至镇平的官道行约十八里,有一个古集镇叫轩店(今邓州市裴营乡轩店村)。其先民自明初迁来,于楚河之左开村辟舍,繁衍生息,渐成集市后外开寨河,内修高墙,建南北二门,控乡客来往。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乡贤绅士筹财捐物于轩店南建成火神阁,共议请“乡选进士”庞振坤撰文记其事。庞振坤应邀撰写《重修火神阁记》,刻碑立于阁前。其文曰:

邓州北二十里许轩店镇南,屹然创建火神一阁,庙貌帝像巍如焕如,盖綦盛也。告竣之日,思勒诸贞珉以垂永远。求记于坤,且极道神之精灵显曜,辄叩辄应,历历其不爽。然坤窃念,火只为神也,生于地二,成于天七。功高五殊,用周两间。赫赫炎炎,炳炳麟麟。凛乎乾坤之正气耳,曾何形何声之有哉?沾沾焉,索诸庙貌帝像,误甚抑又亵甚。顾又思之,代天之职即扬天之威,分天之权即宣天之化。凡有灵者,率能作善降祥,作孽降殃,以警众而砭顽。矧神之普照无方,万物相见,将是非功过、邪正贞淫,有不洞若观火而难逃其坐照乎?则即以为辄叩辄应也亦宜。且愚夫愚妇,恒不畏法而畏神,故古先圣人以神道设教,悚其志而怵其怀,使之迁善悔过,舍旧图新,亦救世之赤衷也,又谁得必谓庙貌可不巍然,帝像可不焕然与!众信士之建斯阁也,其为功讵浅鲜哉?虽然“神所凭依将在德,人之对越惟其诚”,坤愿与诸君子共勉之。是为记。

癸酉乡选进士庞振坤拜撰

穰郡儒学生员张腾云敬书

乾隆二十一年岁次丙子仲春谷旦

其“且愚夫愚妇,恒不畏法而畏神,故古先圣人以神道设教,悚(音耸)其志而怵(音处)其怀,使之迁善悔过,舍旧图新,亦救世之赤衷也”之论,洋溢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文章出自封建文人之肺腑,可见其思想境界之非凡。

建修火神阁碑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庞震坤考中举人。约于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经吏部选拔,任命为广西浔州府武宣县代知县,有诸多政绩,受到了加三级记录九次的奖励。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家居邓北小刘营村(今属裴营乡)的刘圣老先生为次子完婚时,庞振坤给他送的贺礼中有木匾一块、木刻对联一副。

“德配河洲”匾

贺匾长214厘米,高91厘米,厚4.5厘米,文曰:“吏部拣选文林郎、特署广西浔州府武宣县事、加三级记录九次庞振坤,为圣翁刘老先生令仲君亲迎立,‘德配河洲’。龙飞乾隆三十八年岁次癸巳夏吉旦。”楷书,阳刻。主题内容“德配河洲”,字径盈尺,刻于中间,取意于《诗经·关雎》,称赞两位新人的结合是君子配淑女。

贺联曰:“绣幕添香,妆就乐妻仰贞义;惟灯益奋,裁成博议羡传书。”对联中写到的两个典故是:范晔(公元398-445年)《后汉书·列女传》载有《乐羊子妻》“劝夫捐遗金于野、断机劝学、刎颈全姑”的故事,当时的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相传南宋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吕祖谦的《东莱左氏博议》此书是他在新婚蜜月里,妻子为他挑灯,夜以继日写成的。庞振坤用故典勉励两位新人崇尚道德,珍惜时光,有所建树。

乾隆四十年(1775年),庞振坤迁广西梧州府岑溪县知县,他莅政勤能,兴学爱民,有廉慈声。致仕回籍,囊空如洗,仅有衣被一卷,书籍一箱。

庞振坤致仕后居住地(故居之上房)

庞振坤到岑溪任职时间,1996年12月版的《岑溪市志》中《明清知县名表》中明确记载:“庞振坤,籍贯河南郑州,出身举人,到任时间乾隆四十年(1775年)”。籍贯“河南郑州”中的“郑”字显系因与“邓”形近之误。庞振坤之后的岑溪知县是山东高密举人李宪乔,到任时间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若李宪乔是庞振坤的继任人,那么庞振坤由岑溪致仕回邓的时间应在乾隆四十五年。若庞、李之间有漏登的官员,庞振坤由岑溪致仕回邓的时间约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前后。

庞震坤出仕前曾设馆授徒,致仕后仍以舌耕糊口。他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即使在他退休之后,对昔日的门人仍然关心照顾教导不止。受业弟子多有成材者。其塾课讲义、制义,分别辑录为《月池四书讲义》《卓尔堂文集》,今已佚失。根据此二书的命名推测,他教学的地方应在邓州月牙池或月牙池附近,卓尔堂当是他的斋号。

庞振坤终老地(故居之穿堂<或对厅>房基)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或稍前)庞振坤去世,葬于六门堤旁,门人冀复礼(今邓州市赵集镇冀寨村人)撰文,勒石墓前志其教诲之恩。文曰:

大清广西岑溪县尹庞老夫子神道碑

先生讳振坤,字应南,性行豪迈,文章华赡,其攀月桂,仕西广,德举政事,当与名山并寿,固无俟生等赘赘也。最可念者,设教吾乡,几历星霜,坐皋比而解经滚滚不倦,倚寒窗而搦管咄咄逼人。尘氛者沃以风华,猥琐者诱以高骞。虽当宦游而后,犹且眷顾训诲而不可已。

呜呼!先生之不能忘学人如此,学生岂能忘先生也。夫何,龙隐海天,鹤归华表,纵仰如泰山北斗,已可望而不可即也。伤矣!今者惭伐乡木之树,愿拟堕泪之碑,先生于夜半月明时,往来松楸之下,徘徊神道之旁,当亦鉴兹诚服之心也夫。

大清乾隆四十八年夷则月吉旦立

乾隆四十八年夷则月,即公元1783年农历七月。作者冀复礼是庞振坤的学生、嘉庆时贡生。此碑文写得明白晓畅,生动形象,读来荡气回肠,为人们描绘出了一个真实感人的庞振坤形象:他坐在椅子上执经讲解,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在寒窗下援笔为文,笔锋犀利,气势逼人。他善于因材施教,“尘氛者沃以风华,猥琐者诱以高骞”,提携弟子们成才。即使在他退休之后,对昔日的受业弟子仍然关心照顾教导不止。他的学生们敬仰他如泰山北斗,在他去世后,伐来家乡树木为他制作棺材,并勒碑以志哀思。这一方面说明了他为政之清廉和受业弟子对他的敬仰之情,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世清廉、尚义高风的庞振坤晚年生活的窘迫。遗憾的是庞振坤的墓碑于1958年失却。

庞振坤的墓地(在今邓州市新华西路牡丹园东北角距后院墙南边约十来丈远的地方)

《重修邓县志》有其传。其故居所在地柳林村中的一条东西干道被命名为“振坤路”。

二、庞振坤的后世影响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有的地方叫“瞎话儿”、“古话”、“古经”等等。邓州的民间故事源远流长,庞振坤的故事是其中靓丽的篇章。

1941年至1942年,邓州人郭伯恭主编完成的《重修邓县志》之《卷三十六·杂录》收录庞振坤的遗闻一则,大意是说:穰东太子坡某姓得龙地而生太子。庞振坤文高七步,才压三江,将是辅佐太子的军师。当时的国师喇嘛僧望见太子坡有龙气,带人前来挖开太子坡,斩断龙脉。庞振坤无主可依,遂放荡不羁,仅以知县终。

庞振坤故事能载于官方志书可见其民间影响之广泛与深远。1979年,邓县文化馆开始组织各公社文化站搜集整理庞振坤的故事,又利用馆办小报《百花洲》向全县发了征稿启事,得到了社会上的积极响应,在不长的时间内,搜集到二百多则庞振坤的故事。当时文化馆负责民间文学创作的刘平均带领农民业余作者郭力,住进彭桥杏山村林场,对搜集到的故事稿整理了半个月。选出其中75篇,续集成《庞振坤故事》,1981年12月铅印面世,赢得了读者好评,也得到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河南省分会(今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前身,简称河南省民研会)的重视肯定。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编辑家、作家,《故事家》杂志原副主编、副编审张楚北(1935.12.18日—2007.07.26),当时在河南省民研会工作,赋诗《不留青史也留芳》:“虽喜逗趣非雌黄,憎恨邪恶爱贤良。临异常时生奇谋,于不能处出绝章。智若北疆阿凡提,雅同南国徐文长。爱民之人民爱之,不留青史也留芳。”称赞庞振坤的机智与幽默。

1983年6月,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又约整理者将故事进一步挑选,选出39则,由时任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张海题写书名《庞振坤的故事》,公开出版发行,轰动一时,并获得河南省首届文艺评奖一等奖。整理人刘平均、郭力,先后被中国民研会吸收为会员,简历收录于《民间文学家辞典》,郭力被录用为国家干部。1984年春,全国机智人物研讨会在湖北咸宁召开,刘平均应邀参加了会议,向大会提交了一万四千字的论文《庞振坤与庞振坤的故事》,使全国民间文学专家及学者知道了庞振坤的故事。会上,专家学者们称庞振坤为“中原机智人物”,对故事中表现出的机智才华,十分赞赏。

此后,一级作家、全国劳模、历史小说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南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秦俊,以庞振坤的故事为素材,演绎成长篇小说《落第状元——庞振坤外传》,后又拍成电视剧《混世奇才庞振坤》。至此,庞振坤的故事,经过二百多年的口头流传,数量不断增多,又借助文字、音像进行广泛传播,影响越来越大。近代,随着邓州人、河南人的外出务工和迁徙,庞振的故事广为外传,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今年不回家过年

是为了以后每一年都能回家过年!

一起努力,战胜疫情

每个人都了不起!

提交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

用户评论

    当前暂无评价,快来发表您的观点吧...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