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眼开说中国高考史上的惊天舞弊案

榜眼开说1168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恻恻凄凄忧自惔,花枝零落鬓丝添。

周遮燕语春三月,荡漾波纹日半帘。

病酒不堪朝转剧,听风且喜晚来恬。

绿杨影里苍苔上,为惜残红手自拈。

这首诗题目叫做《落花诗》,作者是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唐寅,他以《落花诗》为题,总共写了三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一首。《落花诗》是由沈周首唱,文徵明、徐帧卿、吕常、唐寅等人纷纷酬和。沈周是明代大书画家,他的山水画与文徵明、唐寅和仇英并称“明四家”,其中:文徵明和唐寅又是沈周的学生。

唐寅写落花诗的时间是1505年的暮春时节,花瓣纷飞,飘落如雨。这一组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反映了封建文人感物伤怀的颓废情绪,其实这只是表相。如果了解唐寅的际遇,则对诗就有了更加深刻和准确地理解。唐寅作落花诗时才35岁,离他科场被黜不过5年,胸中块垒郁勃无由化解,乃借风云月露以排遣。看似伤春,实则抒写痛苦遭遇。

一、少年英才

唐寅(1470~1524),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名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别号逃禅仙吏、普救寺婚姻案主等。他少年时就进入乡学,天资聪敏,学习非常用功,本来是个好孩子的形象。可是却又经常与同学张灵一起滥饮狂放。这个张灵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书画家,与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齐名,并称“吴中四子”。

唐寅不但善于画画,而且诗词曲赋也很出色,在这方面他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中四才子”)。由于他天资聪颖,读书又努力,所以1485年,他在苏州府府试中考中了秀才第一名。

1498年,唐寅去应天府参加乡试。他的才华受到主考官梁储的欣赏,唐寅又考中了举人第一名,即解元。因此,世人也称他唐解元。唐寅当然非常高兴,他当即写了一首诗《领解元后谢主司》:

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

剑责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

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但唐寅中举后,他纵酒放狂、视才傲物的作派并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流连欢场。他的朋友们纷纷规劝,希望他能够端正自己的言行。

祝允明曾非常诚恳地对唐寅说:“夫谓千里马,必朝秦暮楚,果见其迹耳。非谓表露骨相,令识者苟以千里目,而终未尝一长驱,骇观于千里之人,令慕服赞誉,不容为异词也。”大意是说:是不是千里马,不是光看表面,还要看他的品质,一时的得意千万别太张狂。

他的另一位好朋友文徵明也专门写信给唐寅,说:“(家父云)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吾儿他日远到,非所及也。”这是文徵明的父亲跟文徵明谈他对唐寅的评价,大意是:老兄啊(唐寅与文徵明同岁,但生日大八个月),俺爹说你很有才情,考中举人第一名,是完全应该的。但是你为人轻浮,恐怕最终一事无成。人家文徵明把自己老爹跟自己说的悄悄话都原原本本地告诉唐寅了,这是多么地恳切啊!

可是,唐寅对于好朋友苦口婆心的规劝根本听不进去。他看了文徵明的来信后,很牛气地回了一封信《与文徵明书》,信中的大意是:我姓唐的生性就是如此,你看我不顺眼,就别跟我一起玩啊!态度十分嚣张,言辞非常尖刻,非但对文徵明的劝告不领情,反而要与文徵明断交。文徵明也只有一声叹息。

第二年,1499年,唐寅以“全省中考状元”(应天府乡试解元)的身份进京参加“高考”(会试)。

谁料想,这一去惹下了塌天大祸。

二、进京赶考

与唐寅一同参加高考的还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叫徐经。徐经是江阴人,家境非常优越,是有名的富户。说句题外话,这个徐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的高祖,即爷爷的爷爷。徐经不但家称人值,而且文才也非常高,他比唐寅小三岁,中举人却比唐寅还早三年。这也是个好纵酒吟诗、狂放不羁的主儿,与唐寅臭(xiù)味相投,两个人互相欣赏,是不折不扣的好朋友。

约好了动身日期,徐经包了一艘豪华大船,两人结伴出发,进京参加考试。到达北京之后,徐经又包了一座客店。“这批举子当中有大名鼎鼎的唐寅!”刚一住下,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北京城。一时之间,慕名来造访的京城文人们络绎不绝,甚至一些官员们也来拜访他,来访者的车马常常把客店所在的巷子都堵死了。而那个富家子弟徐经更绝,他居然还随身带着几个娈童。娈童,就是封建社会有钱有势的人包养的小男孩儿,个个相貌清俊,心性乖巧,能歌善舞,实际上就是主人的男宠。

唐寅是个爱纵酒狂吟、放荡随行的人,到了北京也不老实,整天外出喝酒、逛街。徐经跟他是好朋友,必须跟着啊,关键是还带着一堆小男宠,在北京城里到处招摇。自然就引起了帝都人的注意,大家都知道这次科考,从江南来了两个恃才放旷、言行嚣张的主儿。所以,这两个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被人关注。

三、被控舞弊

这次会试,皇帝明孝宗命令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礼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程敏政担任主考官。

会考的三场考试一结束,还没等发榜,流言蜚语就飞满京城了,到处都在传说:“江阴县的富家子弟徐经,重金贿赂主考程敏政,提前拿到了试题。”户科给事中华昶就给皇帝上本,弹劾主考程敏政卖题。这个户科给事中是个什么官儿呢?它的品级并不高,从七品,但是权力却非常大,它不属于任何机构,归皇帝直接管辖,负责纠察、弹劾各部的失职、渎职行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驻教育部和民政部的纪检组长。

华昶在奏章中说:“皇上呀,国家求贤之道,全凭着科考呢。这次考试,我听到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市井百姓,议论纷纷哪,都说翰林学士程敏政以权谋私,见利忘义,私卖考题。居然有考生还没有进考场,考题就在考场外面流传了,三场考试,每场都是这样。而买题的考生是谁呢?就是江阴县的举人徐经、苏州府的举人唐寅这两个胆大妄为的狂徒。他们提前买到考题以后,就在人前显摆,还向别人询问该怎么答题好。我不怕得罪人,必须履行职责,向皇帝您提议:凡是经程敏政阅的卷子,请主考大学士李东阳跟其他几位副考重新翻阅,看看这些试卷究竟答得怎么样,公平录取。也让天下参加考试的举子们知道,我们的法律是非常公正的。”

皇帝看了华昶的奏章后,非常震惊,立即采纳了他的建议,让人查办。

四、身陷囹圄

李东阳奉命,立即会同其他几位副考官认真查办。查完后,李东阳向皇帝禀奏:“前两天给事中华昶弹劾学士程敏政私自卖题给徐经、唐寅,我会同其他几位考官对经程敏政阅的试卷重新进行了翻阅,取过卷子,打开密封一看,里面并没有徐经跟唐寅的卷子,并且所有卷子上不但有阅卷主考的批语、签名,同时还有其他副主考的批语和签名做为验证。我们一连几天翻阅卷子,都是按照卷子的编号,我喊一个,外面调取卷子的人递进来一个,卷子只有编号,没有名字,根本不知道卷子是谁的。反正我勘察的情况就是这样,至于当时负责阅徐经、唐寅这两人卷子的考官尚书徐琼等人,是不是仔细审查他们有没有作弊,那是他们的事,我就不知道了。请他们向皇帝详细奏明,以澄清事实,平息非议。”

明孝宗认为李东阳的调查很可信,建议也很正确,就准了他的奏章,让锦衣卫把华昶、徐经、唐寅三个人一起押送到北镇抚司审问。责令镇抚司彻底审清,还事情真相,不许徇半点儿私情,如有徇私,必将重惩。锦衣卫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发明的一个机构,它直接受皇帝指挥,替皇帝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锦衣卫下设两个负责侦缉刑事的机构“南北镇抚司”。其中“南镇抚司”负责锦衣卫内部的法纪、军纪,“北镇抚司”专门负责审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司法机构。

就这样,华昶、徐经、唐寅三个人就被投入到锦衣卫的监狱里了。

五、皇帝亲审

北镇抚司负责此案的是工科给事中林廷玉,他担任了此次会考的副考官,参与了考生的阅卷工作,所以非常了解内幕。经过几轮审讯之后,他向皇帝列举了主考程敏政在出题、阅卷、录取等方面的疑点,共六处。

他还上奏说:“我跟程敏政大人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但是为了朝廷的公道,我知道什么就说什么,决不敢因为跟他是好朋友,就隐瞒不言。而华昶身为负责监察的官员,他听到了别人议论程敏政与考生卖题舞弊的事情而弹劾他,虽然他的一些指控可能存在一些不妥,但是并非为了个人恩怨。现在被指控的官员安然无恙,而监察人员却下了大狱,如果这样的话,以后再有人违犯法律,谁还敢举报他啊?不过,这个事情十分重大,很难有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即使查办清楚了,审问到事情真相对于整顿社会风气、官场作风也是有好处的。不如把监察人员华昶和考生徐经、唐寅他们作无罪释放,把程敏政免职。这样处理,看起来有些各打五十大板,好像包庇纵容他们一样,但是因为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华昶虽然指控证据不足,但是他是出于对朝廷法纪的负责任,主考程敏政、徐经、唐寅虽然并没有被查出买卖试题的真凭实据,但毕竟社会上议论纷纷。所以,这个案件不能不给出个结论。如果说因为跟举报方或者被举报方有交情,而给予照顾、包庇,颠倒是非,这不是圣明的世道应该出现的。”

随后,给事中尚衡、监察御史王绶也表示支持林廷玉的意见,奏请皇帝释放华昶,逮捕程敏政。

而徐经也同时奏称华昶指控程敏政属于挟私诬告,不断地向皇帝上奏为自己辩护,并要求释放自己。镇抚司审案的口供笔录,徐经、唐寅与华昶的说法大相径庭,莫衷一是,只好奏请皇帝龙意自裁。

明孝宗于是命令三法司及锦衣卫在金銮殿上开堂,自己亲自审讯。一干人等上到金殿上,跪倒受审。徐经当即向皇帝承认,程敏政曾经收过自己送给他的金币。于是,左都御史闵珪等人请求皇帝逮捕程敏政。

皇帝一是不相信程敏政会做出舞弊的事情,二是十分爱惜程敏政的才学,所以,迟迟没有做出决定,一直拖了十几天。那些奏请逮捕程敏政的人不断地催促,最后,皇帝没有办法,才同意逮捕程敏政。

六、丢官罢职

皇帝终于下旨,同意逮捕程敏政。可是,究竟怎么处理这宗案件呢?皇帝着实伤脑筋。

先是给事中华昶指控学士程敏政泄漏考题,这官司几经审讯,一直打到皇帝的金銮殿上。程敏政不服,说你华昶指控的徐经、唐寅二人根本就不在录取的名单之内。专案组经过认真复查,把可疑的卷子都翻看了,里面确实没有徐经跟唐寅的。然后,又把所有考官及礼部负责给考生编号的、密封试卷的、调运试卷的工作人员都传讯过来问话,也没有发现问题。左都御史闵珪等人又奏请对多名官员进行传唤,不管官职大小,一概秉公问讯,让他们不用考虑原被告身份,有什么就说什么。

然后,又反复拷问徐经,徐经翻了供,他说:“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因为早就仰慕程敏政大人的学问,于是我就给他送了金币,向他求教学问。在求学过程中,曾经讲到过会试的三场考试通常会出哪些考题。于是,我就跟唐寅进行了模拟考试,因为是模拟试卷,所以我们也没太在意,试卷就流传出来。结果到了真正考试的时候,所出的题目当中,竟然真有一些题目是我在向程大人学习时,曾经讲过的题目。因为这样,就有人怀疑我向主考大人花钱买题,给事中华昶也是据此对我们进行指控,而实际上,我并没有向程大人买题。之前由于严刑拷问,我受刑不过,才不得不说了违心的话。”

结合案件的整个审理过程,左都御史闵珪向皇帝上奏自己的处理建议:对程敏政、徐经、唐寅各给予罚款处理,以免除有期徒刑;对给事中华昶给予罚款处理,以免除他的杖刑。程敏政身为主考官,随意收受别人的钱财,不注意避嫌,有辱考官身份形象,招致社会上对朝廷考试不信任,因此,他应该被追究责任。给事中华昶身为监察人员,捕风捉影,轻意指控主考及考生徐经、唐寅行贿受贿,也应该被追责。

明孝宗看了闵珪的奏章以后,觉得审讯没有实质性结果,就判处这么重的处罚,实在是不妥,就让闵珪等人重新修改处理意见。

闵珪等人把涉案人员的全部卷宗都搬给皇帝看,皇帝认真看了之后,反复斟酌,考虑再三,最终下旨:罢免学士程敏政的官职,令其告老回家(程敏政归家后,愤郁难当,引发疽病而亡)。给事中华昶调离户科,由从七品降为正九品,到南京太仆寺任主簿(南京太仆寺在安徽滁州;太仆寺系兵部下属,负责为皇帝养马、备车辇;主簿系官署官员的佐吏,负责文书工作)。徐经和唐寅革除举人功名,处以罚款,免予追究刑事责任,发二人充浙藩小吏。

七、尘埃落定

这宗中国科举考试史上绝无仅有的舞弊案就这样结案了。那么,江南才子落得如此下场,唐寅究竟冤枉还是不冤枉呢?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看案件的整个过程。

明代官方资料《孝宗实录》中说:程敏政、唐寅、徐经虽然受到处罚,却都不是由于作弊的原因,而是证据不足,另定别罪。最初审讯的时候,在严刑逼供下,徐经承认程敏政曾经接受过自己送的金币。后来皇帝亲审的时候,他又说来北京以后,因为倾慕程敏政的学问,所以才向程敏政送钱,是为了求学问,也就是交学费,学习期间讲到过会试考试一般可能出哪些题目。然后,他跟唐寅模拟答题,模拟答卷流传至外面。前前后后,徐经的供词都不离一个“钱”字,也就是说,程敏政是收徐经、唐寅的钱了。程敏政最后被定罪,是因为“临财苟得,不避嫌疑”,但并未认定他受贿泄题。

当然,无论程敏政收钱后有无私心,但徐经送钱的目的却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跟程敏政套近乎,还与李东阳拉关系,替自己已故多年的祖父徐颐求写墓志铭。但是结果是他所求得的“墓志铭”竟然与考题一样(“拟作文字,竟与试题合”),这事也太巧合了吧?

至于唐寅到底有没有作弊,外人无从知道,但是唐寅他们在考前用金币向程敏政求写文章却是事实。因此以行为不端,不避嫌疑被罢充为吏的官方判决,还是有一定依据的。这也是唐寅自身行为不检点造成的。

八、惨淡结局

大名鼎鼎的江南才子,进京赴试,非但没有中到状元,反而身受牢狱之灾,还被革除功名,贬作小吏,这让才华横溢又心高气傲的唐寅怎么受得了呢?他觉得这是莫大的耻辱,坚决不去就职。从此,他的仕途就彻底断了。

他失去了功名,断绝了仕途,又背上了令人耻辱的名声,他的妻子难免有怨言。唐寅生性孤傲,与妻子吵架翻脸,结果感情破裂,一纸休书,跟妻子离了婚。

之后,他去各地游荡,游荡回来后,因为身心俱疲,生活方式又不健康,导致生了一场大病,差点病死,治了很久才康复。

接着,他跟弟弟唐申分了家。这下,他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从此他更加纵情声色,以卖字画为生,生活十分潦倒,常常需要朋友接济才能过活。

1523年腊月初二(1524年1月7日),久病在身的唐寅没有等来猴年的春节,在寒冷的冬日里,溘然长逝,一代风流才子唐伯虎从此绝迹人间,终年54岁。

九、题外话

唐寅身陷科场舞弊案,被革黜功名,进而导致仕途断绝、离婚、落拓,起因都跟一个人分不开,就是户科给事中华昶。唐寅对于华昶捕风捉影地指控造成自己人生命运改变,境遇惨淡,肯定是切齿痛恨的。由于唐寅诗书画成就非常高,尤其是其画作,深受世代人们喜欢,自然,人们就跟着痛恨那个华昶,所以在后世的文艺作品里,不断对华昶加以丑化和鞭笞。如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之《唐解元一笑姻缘》,越剧、电影、电视剧《三笑》以及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等等,里面都有一个华太师,要么是反面人物,要么是丑角,受到读者或观众的痛恨和奚落。这个华太师并非是随意杜撰的,他的原型就是华昶。

唐寅被革黜功名以后,夫妻反目,孑然一身,没有正当职业,以卖画为生。他无意名利,纵情于酒肆茶楼,流连于青楼瓦舍,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留传后世;可是,也糟蹋坏了身体,早早地逝去了生命。

了解了这段历史,今天,当我们再次读起他的这组落花诗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深入地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体味他那出自灵魂深处的抑郁、愤懑和凄楚。

2021年01月26日

长按码关注本公众号

收阅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简介:

谢榜眼,本名谢佳男,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人,性别男,民族汉,婚姻状况已婚,面貌四方大脸,有何特长头发特长。喜文学艺术,但无所成;知识杂而不纯,博而不精。常关注一些无用之事,写一些无才之文,聊一些有趣之天,愿与天下高人雅士交友。欢迎来访!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