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忍辱负重会扭曲人性吗?以陆逊、勾践和王允为例

史学杂记1088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忍辱负重这个词语出现在《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刘备举兵向东伐吴,孙权派出陆逊作为主帅,在战前总动员之时,陆逊说为什么让我当主帅,那是因为我能忍辱负重。

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忍辱负重的确是陆逊的优点。陆家掌门人陆康就死在孙策的围攻之中,陆家很多子弟都折在孙策手中,所以孙家和陆家是死仇,但是因为孙家在江东立稳,陆家要想立足必须和孙家合作,所以陆逊出山加入孙权的队伍。

比较坑的是孙权居然将双手沾满陆家鲜血的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为妻。

陆逊为了大局,接受了,陆家和孙家算是联姻了。

孙权对陆逊虽然是重用,但并不是完全信任,陆逊陷入孙和和孙霸的太子之争,最后抑郁而死。

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终其一生,陆逊都在忍辱负重,至死如此。

那么忍辱负重一定能堪大任吗?忍辱负重会扭曲人性吗?

我们来看两个古人的例子。

忍辱负重之人首推越王勾践。

勾践被夫差打败之后,他以一个国君的身份入夫差宫中为奴,包括他的妻子。这是何等耻辱,勾践忍了。

吴王阖闾是因为勾践而死,所以夫差就让他住在阖闾墓旁的小石屋负责养马。勾践表现的十分平常,似乎天生就是奴仆。

夫斫剉养马,妻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面无恨色。——《吴越春秋·卷七·勾践入臣外传》

连夫差都觉得有些不好意了。

勾践还做了一件让夫差更不好意思的事情,有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践亲自进宫关心,他怎么关心呢?他亲自尝了夫差的粪便,然后得出一个结论,没事。

越王曰:下臣尝事师,闻粪者顺榖味,逆时气者死,顺时气者生。今者臣窃尝大王之粪,其恶味苦且楚酸。是味也,应春夏之气。臣以是知之。——《吴越春秋·卷七·勾践入臣外传》

勾践虽然表现的很平静,其实他内心已经翻江倒海了,品尝一口粪便之后,他就觉得自己的嘴臭不可闻,这显然是心理作用。

越王从尝粪恶之后,遂病口臭。——《吴越春秋·卷七·勾践入臣外传》

他的忍辱负重还是很有成效的,夫差放他回国了。

回到越国之后,勾践开始奋发图强,依旧对吴国很顺从,自己也继续过着辛苦的生活。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史记·三十世家·越王勾践世家》

经过长期的努力,勾践终于灭了吴国,报了大仇,而且与齐、晋诸侯会於徐州,成为霸王。

勾践的成功留下一个成语:卧薪尝胆。

如果你没有仔细看历史,你会觉得勾践是一个忍辱负重的好榜样,一个成功的范例,值得人学习。

任何事情不是单纯的好坏,而是很复杂的,这只是勾践的呈现的忍辱负重的一个方面。

还有一面,或许你会觉得不寒而栗。

文种是范蠡拉着去越国的,勾践在吴国这几年,谁在管理国家?文种。

如果没有文种管理越国,那么勾践就算忍辱负重之后,能不能成功也是未知数。

如此患难忠臣,当勾践取得一切都取得的东西的时候,他对文种说了这么一句话: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这句话最直白了,让文种去见先王。先王已经死了,怎么见,自然就是让文种去死了。

文种最后自杀了。

范蠡跑得快,所以没有事,不然这世上就再无陶朱公。

这是第一个例子,接着说第二个例子。

东汉因为袁绍的馊主意,让董卓,王匡,丁原等人进京,结果何进先被人杀了,董卓趁机取得大权并且废帝立了汉献帝。

这个时候天下大乱,关东群雄联手对付董卓,董卓跑到了长安。

很多公卿不配合被杀。王允,也就是《三国演义》中提到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的义父,他选择曲意奉承董卓。

允矫情屈意,每相承附,卓亦推心,不生乖疑——《后汉书·列传·陈王列传》

王允如果是一个趋炎附势之人,那么他心中是没有任何负担的。问题是王允是一个很刚烈正直之人。他看到不平之事就会出手阻止,因此得罪了很多权贵,其中包括权势很大的宦官张让。

张让第一次陷害没有成功,接着第二次终究陷害王允成功。

杨修的爷爷杨赐看不过去了,就派人跟王允说,你一个月被抓到牢中二次,显然是被他刻意算计,你服个软,这事还有得解。

他的一个部属也进牢去劝他,劝不住,就对他说你还是服毒吧,这样免得受他们的羞辱。这种事情在两汉时期很常见,名将李广就是自杀的,这是士的自傲,也是古代一种比较体面死亡方式。

结果王允说了这么一句话:

允厉声曰:“吾为人臣,获罪于君,当伏大辟以谢天下,岂有乳药求死乎!”《后汉书·列传·陈王列传》

我是人臣,我如果真的有罪,我应当接受惩罚,按照王法在街头斩首示众,哪有私自吞喝毒药,以死逃避法律制裁的道理。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允是何等的刚烈。

当然王允最后在当时的百官,名士的营救之下,终于出狱了。

他心里恨董卓是恨的要死,但是见到董卓时自然要笑脸相应,时间一久,自然心里就像勾践一样,发生了变化。

后来他拉拢吕布终于干掉了董卓。

大权到了王允手中,这是东汉唯一一次可以延续生命的机会,但王允的表现差强人意。

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后汉书·列传·陈王列传》

手握大权的王允成了东汉最有权势之人。此时他做了二件事:

第一件就是吕布建议将董卓的财物分给百官,将校,特别是董卓的手下,用来收买人心,王允拒绝了。

第二件事就是杀了当时的名士蔡邕。这位蔡文姬的父亲只是在董卓死后叹了口气就被王允认为是董卓同党,必须要下狱。

蔡邕先跟王允道歉,然后说愿意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这是一种很侮辱人的做法。

蔡邕说我愿意这样换取生机继写史书,王允不答应。

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戎马在郊,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二》

蔡邕最后死在狱中。

王允这种做法激起了所有人的反对,街上居然流行说要诛杀光凉州人。

王允也不去辟谣,反而任由传谣。

最后在贾诩的计谋下,董卓的旧部重新聚集,以散兵的方式居然攻下长安城,最后王允被杀。

当然忍辱负重不止这三位,还有司马迁,苏武等等。

苏武,司马迁,陆逊等一生都在忍辱负重,或忍辱负重之后并没有走向权力巅峰,他们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

王允,勾践在忍辱负重之后,走向了权力巅峰,无人制约,他们的人性就开始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扭曲。

这是忍辱负重之后的面临的不同结局。

三个古人的故事讲完了,那么问题来了,忍辱负重之人定能堪大任吗?

当你遇到忍辱负重之人,你该怎么和他相处呢?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