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净空法师开示有智慧、有福德就知道佛性
有智慧、有福德就知道佛性。

1*这一段注解里头,念老讲得很好,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注解后半段,「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这句话重要,有智慧、有福德就知道佛性。我们看看这个世间人,有智慧、有福德的我们见到,他知不知道佛性?未必都知道,有知道的,有不知道。佛性是什么?佛性是自性,佛性是真心。我们常常勉励同修,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待人接物用真心,不用妄心。怎样用真心?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不要执著,不要分别,就是真心。不起心、不动念,真心就现出来;起心动念是无明,叫无明起来了,起心动念。但是起心动念很微细,我们自己不能够觉知。大修行人也未必能知道,为什么?见性的人是法身菩萨,权教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没有见性,你才晓得难。那些人在哪里?在四圣法界,四圣法界里面的佛、菩萨是权教。那我们这样微细的就不理会,功夫用在分别、执著,尽可能的不分别、不执著,以平等心、以清净心过日子处事待人接物就好,这样慢慢的就能见性。先知道有佛性,然后就见性了。
2*「又《探玄记三》」,第三卷,《华严经探玄记》上面说庄严,「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这个说法意思很深,不是我们能做到的,这是菩萨才能做到。为什么?一一行中都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什么菩萨?明心见性的菩萨,像六祖惠能大师一样。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能大师是顿悟,顿悟不容易,在中国像能大师这样的人,只有出现这么一个,之前没听说过,之后也没听说过。但是渐悟多了,不管是顿悟、渐悟,悟了之后境界是平等的。能够渐悟的,老同修都知道,不是一生一世,多生多劫修行,在这一生成熟了,是这么个意思。半生半熟的,在这一生也遇到这个缘遇得好,他也能大彻大悟,但是要时间。我们看宗门的这些典籍,像《五灯会元》这些书你去看,有几个月开悟的,不是一下就开悟,几个月,有三年、五年的,有十年、八年的,有二、三十年的,还有四、五十年的,不一样,很多。这就是说明,我们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根性没关系,不要放在心上,认真努力一直修下去,会有开悟的一天。也不必求开悟,因为求开悟这个心、这个念头是障碍,不求,自自然然他就开悟了。关键的是要放下,别认真,一定要知道,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下面经文会说到。
3*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著重在「成就」这两个字,他真的成了菩萨,身口意三业是菩萨行,用来教化众生的。「轨范,轨则与模范」。轨则就是原理原则,像车,现在的火车它有轨道,不能够越轨;范是模范、是典范。「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这字拆开来,分开来讲,轨有法则的意思,范有法的意思,跟前面轨的意思相同,它有常的意思,常是不变。
4*看到这一句的开示,「由於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这四句话多重要。「所行所示」,示是示范,「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这四个字分量很重。我们现在把这个东西丢掉了,要摸索、要创新,大概一直要把地球搞毁灭,自己还不知道自己过失。完全不知道,孩子不知道父母对他的爱,小孩怀疑父母,不知道祖宗对后代那种恩。中国传统文化,古圣先贤,每一家的祖先都是宽宏大量,不是为他自己一族,是为我们整个族群,乃至於为整个人类,他是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怀抱。他没有害人的心,只有成全人,利益众生,这是中国文化的根。
5*所以你看,悉是常法,常,永远做下去,不要去改它的,不能变易,你一改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你没有那个智慧,你没有那个福德;他们这些立法的人都是大福德、大智慧。你看几千年来,多少人看过都认同,都没有把它改变,怎么可以到我们手上就改变?所以中国有一句谚语说,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今天就是不听,认为老人是过去了,是那个时代也过去了,跟不上现代化了。那现代,现代要不孝父母,现代可以不尊重师长,现在人可以无法无天,现在人可以无恶不作,是不是这样的?你也不见得同意。怎么办?大乘经里面内容太丰富了,世出世间法尽有,看你用什么眼光去看,你能看得出来,能得其受用。
-
私域运营指什么?私域流量又有哪些好处? 如何做好私域流量的引流? 2023-05-26
-
知乎跳转微信是如何通过天天外链实现的? 2023-05-25
-
抖音如何实现明星引流微信,抖音kol引流微信,抖音达人引流微信, 2023-05-24
-
抖音微信流量看得见,引流获客如何才能摸得着? 2023-05-23
-
推广引流神器-天天外链!抖音小风车跳转微信 2023-05-18
更多相关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