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是什么?

宫雪聊园林991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园林,可以承载许多欢乐

颐和园中划小船,网师园里听评弹

香山公园赏红叶,避暑山庄观山原

中国人的园林情怀,自古有之

工作生活疲惫不堪之时

何不入园林之中,一逛解千愁

今天,咱们一起看看

中国园林,是什么?

东方园林(图左)与西方园林(图右)平面特征对比

坐拥东方园林的我们

往往会提起与之对应的西方园林

东西文化有差异,

园林当中见分晓

几何式

的西方园林强调

人工美

这与其起源于

农业果蔬园

有很大关系

注:种植果树需要挖渠引水,因此平面呈现出几何与规则

西方园林平面特征示意(参考自法国凡尔赛宫)

山水式

的东方园林

强调

自然美

这与其起源于

皇家猎场

有很大关系

东方园林示意(参考自中国颐和园)

梳理了东西方园林的基本区别,我们来探索中国园林的奥秘——

一、中国园林怎么来的?

生成期:求仙狩猎,一池三山

殷、周、秦、汉

原始人饿肚子打猎时,可不会想着逛公园

直到奴隶社会

上层人士想做游乐场,才有了园林的3种雏形

囿(yòu)、台、圃

注:囿,用来栽培树木、放养动物;台,用来观天象、通神祭祀;圃,用来种植经济作物。

秦代

,开始大量造园

上林苑开创了人工堆山记录

汉武帝在其中首创的

一池三山

布局

成为后世皇家园林的重要模板

注:一池三山,指三座山在一个湖中。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一池三山示意图

同期,我国最早的街道绿化出现

注:春秋战国时,人们曾把行道树栽培的好坏,视为国家盛衰的标志之一。秦统一后,曾命令道旁广植松树。文字记载如《汉书·贾山传》:“秦为驰道于天下……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这时,

皇家园林

是主流,

私家园林

较少

园林从最初的

狩猎求仙

变成

观景游览、庄园经济

功能

转折期:魏晋风流,寄情游园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活跃的思想

促进了园林创作

园林从

模拟山水实景

变成

追求山水意境

皇家园林变小,狩猎求仙变成游玩观赏

私家园林

写实和写意结合

追求隐居的文人在园林中

寄托精神

曲水流觞

出现

绍兴兰亭曲水流觞

摄/陈三岁

注: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指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文字记载可追溯到西周初年《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

全盛期:山水诗意,气派繁华

隋、唐、五代

隋唐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文人

参与造园

山水诗画

的意境

融入园林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的皇家气派完全确立

私家园林依然追求着诗画情趣

寺观园林进一步普及和世俗化

促进了郊野旅游区的建设和发展

此外,

公共场所

的园林也被提及

寺观园林厦门南普陀寺

摄/遗介君

成熟初期:千年积累,登峰造极

宋代,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园林也步入成熟,

更加偏向于

文人化

这时,皇家园林集中于东京和临安

没有了皇家气派,更接近于私家园林

最有名的是汴京(今开封)皇家园林——

艮岳

注:艮岳突破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规范,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大转折。文字记载有宋徽宗《御制艮岳记》。

艮岳遗石

摄/陈三岁

成熟期:元、明、清

元代,

民族矛盾尖锐,造园停滞

明后期,

园林数量、规模和类型都达到空前高度

发展出了专业匠师和造园著作

随着

清朝

中央集权的加强

皇家园林又开始异彩纷呈

吸收江南园林风格

的同时也

保留了皇家气派

乾、嘉两朝造园技艺和园林规模都达到新高

三山五园、承德避暑山庄

皇家里程碑园林出现

地域上,形成了

江南、北方

岭南

三大园林风格

随后,清末不到二百年,国力盛极而衰

虽有大量的皇家宫苑和私家园林

但风格不再有重大突破

二、中国园林有几种?

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方式很多

根据使用者身份: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

根据地域:

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

北方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苏州街

摄/陈三岁

南方私家园林南京瞻园

摄/陈三岁

此外还有

岭南园林、藏式园林

岭南园林 鼓浪屿菽庄花园

摄/遗介君

藏式园林西藏罗布林卡措吉颇章(湖心宫)

摄/卢薪升

不过历代皇城多定都北方

富有商贾多集中在江南一带

于是有了我们常说的

北方皇家园林

南方私家园林

园林常见分类

制/陈三岁

三、园林里面有什么?

江河湖海、瀑布林泉、高山悬崖、洞壑深渊

古木奇树、斜阳残月、花鸟虫鱼、雨雪风霜

都可以存在于园林之中

自然要素

是构成园林的

基本单元

石、水、树、屋

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4个要素

石、水、树、屋

建筑

亭台楼阁,堂斋室房,馆榭轩卷等

均为园林中的建筑形式

亭、台、楼、阁

最为常见

《释名》云:“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亭,最初是供人在途中休息的建筑,也是园林中最多的一类建筑,其历史可追溯到

商周前

亭的样式多样,但都是

攒尖顶

现今多出现在园林中,供人休息使用。

亭 示意图

亭艺圃

摄/陈三岁

“台者,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

“台,观四方而高者”

台,原用来远眺的高台(如烽火台),秦汉之后变少,如今园林中的台一般指

月台或者露台

,是供纳凉、赏景、钓鱼之用,有

假山石堆台、木平台、楼阁前出台

等多种形式。

台 示意图

《说文》云:重屋曰“楼”

《尔雅》云:陕而修曲为“楼”。“楼,重屋也。”

楼是起于地面的高层建筑,最初用来

祀神

到战国时期被用于

军事

后期逐渐发展

供人起居使用,

可以登楼观景休憩

是建筑群中的

次要建筑

楼平面较为狭长,一般两边开窗

在主要建筑的左右侧或者最末端

楼 示意图

“阁”

最初指架在墙上的木阁板,

束之高阁

即是来于此。阁逐步发展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类,平面多为正方形,四面都开门窗,通常四周都有挑出的栏杆回廊。阁在建筑群中是主要地位,一般是藏书和供佛之用。

阁 示意图

水阁 艺圃

摄/陈三岁

古代造园家将制造假山的过程

称为

掇(duō)山

园林中的假山有

很多实用功能

例如登临远眺、登攀游嬉、分隔空间等

“上大下小,立之可观”

峰,小如园林中的立石

大如自然形成的巨石

形状上大下小,给人一种危险的感觉

峰 示意图

单独置石 扬州个园

摄/陈三岁

天然巨石绍兴柯岩景区

摄/陈三岁

“峦,山头高峻也,不可齐”

峦,指

连着的山

在园林中堆叠时,需制造山峦起伏的感觉,不宜过于整齐

峦 示意图

南京瞻园

摄/陈三岁

悬岩

“如理悬岩,起脚宜小,渐理渐大,及高,使其后坚能悬。”

在堆叠悬岩时,下部要小,向上慢慢变大

营造

危岩高耸

的感觉

岩 示意图

“理洞法,起脚如造屋”

石洞又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园林建筑

清凉幽静、遮阴避雨

洞 示意图

扬州个园 秋山

摄/陈三岁

峭壁山

依墙而建的假山,一般都比较陡峭

峭壁山,依墙而建

峭壁山示意图

峭壁山 故宫御花园堆秀山

摄/李雪力

厅山

“或有嘉树,稍点玲珑石块”

厅山,指屋前堆山

厅山示意图

愚园

摄/陈三岁

阁山

“阁皆四敞也,宜于山侧,坦而可上,便以登眺,何必梯之。”

阁山,指在山上建楼阁,山石可以作为台阶

阁山示意图

同理,山上可造屋建亭,登临远眺

亭山 南京愚园

摄/陈三岁

山、水,二者在中国古代园林中密不可分

古代造园家把对水的处理,称为

理水

理水与掇山做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骨架

常见的静态水景类型有

湖面、池塘、池山

常见的动态水景类型有

溪涧、瀑布、源潭

水面

绍兴柯岩风景区

摄/陈三岁

池塘

池塘水中常植荷花、睡莲等观赏植物或放养观赏鱼类

再现林野荷塘、鱼池的景色

池塘 南京总统府

摄/陈三岁

池山

“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

池山示意图

扬州个园 夏山

摄/陈三岁

河流

北京颐和园后溪河

摄/遗介君

溪涧

溪涧比河流狭窄,走向曲折迂回

一般在园中时隐时现,与山石配合有回绕的水声

涧示意图

北京红螺寺

摄/陈三岁

瀑布与渊潭

瀑布常与山石一起设计,有

线状、帘状、分流、叠落

等形式

渊潭是小而深的水体,水面集中空间狭窄

在泉水汇集处和瀑布的下方,岸边通常用叠石做驳岸

瀑布示意图

瀑布 扬州卷石洞天

摄/遗介君

植物

“四时之景不同”

植物可以塑造园林四季的变化

据植物的类型,主要分为

乔木、灌木、地被

根据植物的种植方式,主要分为

孤植、群植和丛植、对植、列植

乔木

是树形高大,有主枝干的树木。高度一般5m以上,
一般做植物景观的背景或者观景点的配景、点景树。

营造森林背景的乔木 颐和园后溪河

摄/遗介君

灌木

灌木是矮小或没有主枝干的树木,高度一般5米以下
用来阻隔游人视线,分割景观层次

或做假山、水景的配景

与假山石、建筑搭配的灌木故宫御花园

摄/李雪力

地被

地被是能够覆盖地面土层,保护园林地面的低矮植被
传统园林中主要在乔灌木下层,避免土地裸露,美化地表

乔木下层覆盖地表的地被植物其一颐和园万寿山后山
摄/遗介君

传统园林中,乔灌木的种植方式有很多

我们最常见的有

孤植、对植、列植、丛植

孤植和对植示意图

列植 示意图

丛植绍兴兰亭

摄/陈三岁

四、园林怎么造?

在小园林中,造园家如何来创造“壶中天地”?

这就得用到很多的造景手法

常见的有

对景、障景、框景、漏景、借景等

对景

对景指两处景点遥相呼应

根据景观点与视线或轴线的关系

可分为正对、互对

对景正对和互对示意图

互对无锡寄畅园 鹤步滩(左)与知鱼槛(右)

摄/遗介君

障景

障景指使用

影壁、假山、绿植

等遮挡观赏者视线

增添

游赏新奇性

在园林入口和景观序列结尾处较为常见

口处的障景,有着

欲扬先抑、增加层次、阻止人流

等作用

于景观序列结尾处的障景,目的是希望游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先藏后漏,欲扬先抑

障景示意图

障景 无锡寄畅园

摄/遗介君

框景

框景指利用

门框,窗框,树框,山洞

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

形成如嵌入镜框中图画的造景方式

框景示意图

框景 太仓弇山园

摄/陈三岁

漏景

“日漏疏林尽幔纱,晨幽清逸垄间遐。”

漏景是用

花窗、疏林

等对景物进行遮挡,使景色若隐若现,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

漏景 示意图

漏景 扬州 寄啸山庄

摄/遗介君

借景

“借”指园内外的联系

将园林之外的景色借与园内

扩大园林空间的真正边界

借景 示意图

借景 颐和园借景玉泉山与玉峰塔

摄/李雪力

看完了遗介给大家分享的这些知识点

不难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最鲜明的4点特征:

01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02

建筑、自然,二美融糅

03

诗情画意,处处藏匿

04

意境含蕴,山水刻题

中国园林,是什么?

“虽为人作,宛自天开”

——明代造园家计成

遗介有话说

清末列强闯入中国,大火烧遍了圆明园这座中国古典园林的上乘之作,也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伤疤。这座代表着曾经中国辉煌的园林建筑,如今复建争论依旧如初。作为建筑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也在现场完全被破坏殆尽。

你可知众多的南方私家园林,也曾经过历史上的多次修修补补才是如今的模样,与最初的原本景观多处不尽相同。对于国家和人民而言,我们身边的园林就是国家荣耀和屈辱历史的见证,中国人民古往今来精神文化的载体,如何让他们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依旧保持原真性和完整性,这就需要

专家的保护,还有我们普通人的不破坏!

本期福利

文末留下你对园林的看法

后台回复【中国园林】,可获得《中国古典园林(第二版)》电子版哦~^.^

喜欢本文的话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致谢与声明

感谢卢薪升提供的部分精美图片

本文由遗介公众号发布,未经允许,请勿他用,如有发现,遗介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参考资料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M].北京.2008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童寯.江南园林志(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园冶

[4]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上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计成.园冶[M].陈植,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44.

[6]邓庆坦.东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和原因浅析[J].齐鲁艺苑,1998.

[7] 高珊,朱强,张一鸣,王沛永.当时间与空间相遇——北京三山五园地区发展历程回顾[J].北京规划建设,2018

图片制作:陈三岁、遗介君、李雪力

动图制作:陈三岁

模型制作:陈三岁

文案撰写:陈三岁,遗介君

排版编辑:延陵er

~神奇遗介扫这里~

全民做保护遗介在行动

  • 转载请注明 中国园林,是什么?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1825.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