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常考24个文学常识知识点,熟记得高分!

厚德职教育1462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在教师资格证的笔试考试中,有很多的知识点是需要考试一定要熟记的,其中常考的就有文学常识这个知识点,今天小编针对这一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快来一起学些吧!

1.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

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

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2.《春秋》的写作特点

(1)《春秋》的编订,有总结历史经验、为执政者提供借鉴的目的。它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定名分和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

(2)它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

(3)它的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3.汉赋

汉代文学的代表,可分为骚赋、大赋和小赋三类,三者之中,大赋又是汉赋的代表。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子虚赋》、张衡的《二京赋》都是汉赋的佳作。

4.汉赋四大家

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5.班固的《咏史》

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是他有意模仿乐府民歌之作,质木无文。东汉中后期,创作者继增,至《古诗十九首》产生而达到成熟。

6.左思风力

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

7.阮籍《咏怀》诗

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8.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

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9.元嘉三大家

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

10.谢灵运

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

11.骈文的主要特征

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12.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13.盛唐诗人王昌龄

专攻七绝的高手,他的七绝有清刚之美。

14.盛唐诗人孟浩然

山水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

15.杜甫的乐府古体诗

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一“行”诗写时事,自立新题,另外独创格调,如《兵车行》。

16.新乐府运动

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

17.郊岛

指中唐诗人孟郊、贾岛,二人并称。二人诗多愁苦凄清之境,且诗风孤郁悲凉,凄寒局促。苏轼《祭柳子玉文》用“郊寒岛瘦”概括二人的风格。

18.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

(1)主张“文道合一”,即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为道服务。一方面“文以明道”,强调文章要贯穿儒道的精神,具有阐发儒道的作用。

(2)主张文体革新。既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博采前人遗产,又强调创新。指出学习古文辞应“师其意不师其辞”,反对模仿因袭,主张“词必己出”。

(3)提出不平则鸣的思想。

19.杜牧

晚唐诗人中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

20.简述唐传奇与志怪小说的区别

(1)唐传奇反映现实生活,志怪小说反映的是超现实的神灵鬼怪。

(2)唐传奇是作者的虚构,志怪小说收集奇记。

(3)唐传奇情节曲折离奇,篇幅加长,志怪小说粗陈梗概。

21.花间词派

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共十八家词共五百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

22.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

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23.钟嗣成《录鬼薄》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

24.《琵琶记》

是元代作家高明创作的南戏,它的问世标志着南戏文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琵琶记》又有“南曲之祖”的说法。蔡伯喈是《琵琶记》中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有典型意义。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