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都'的来历

漳江乡情2818 次浏览0个评论2021年01月17日
最近经常遇到朋友询问起关于“都[dū]”的来历,也看到本地文史专家对“都”的由来提出许多不同的说法。

我们常常听到本地两个相邻的乡镇,叫四都、五都……等等之类,出现这种“数字+都”是宋代以来某些地区县与乡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确切地说南宋以来在县以下实行乡都制,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一般都是从一都开始,一直到这个县最后一都结束。又如,廿一都就是第二十一都,卅一都就是第三十一都。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到,《萧山县志》曰:“改乡为都,改里为图,自元始。”康熙《漳浦县志》说“都、图”为明制,曰:“明制,城中曰坊,在乡(指乡村)曰都,每十一户为一甲,十甲为一里,每里一图”,并说“都、图”为赋役而设。对此,清乾隆进士及第、史学家赵翼注《日知录》时说,“……则乡(指农村)都图之制起于南宋也”,并说“都图”制起始时间“顾氏盖亦失考”。古龙溪县各“都”的演变龙溪县的“都图”制始于何时?据乾隆《龙溪县志》载,南宋时龙溪已出现“都”,《志》卷首曰:宋时分六乡三十三里,一百一十五保,淳祐间,改里为三十都”。

又据《八闽通志》所载:“罗山铺、饭盘铺、长林铺、三鼓铺(旧名“横章”)、甘棠铺(上五铺俱在县北二十八都);梅林铺、无象铺(旧名产山)、盘陀铺(上三铺在八都);黄堵铺(旧名“火田”)、径口铺、云霄铺、铁塘铺旧名“白泉”(上四铺在六都);径深铺、深田铺、大陂铺、古林铺、半沙铺(上五铺在四都);洪坑铺、双港铺、可湖铺、土桥铺(上四铺在三都);云头铺在六都;陈平铺、张塘铺、铜山铺、崎岭铺(上四铺在五都);玄钟铺在四都(以上二十二铺俱县南);升仙铺在七都;西湖铺在十五都;梅月铺在十七都;石鼓铺、鸿江铺、长岭铺(上三铺在二十三都);东山铺、峰山铺、青山铺(上三铺在十五都,以上九铺俱县东)。”

以上的“铺”指旧时的驿站,古代传递公文和投递信件的地方,多用于地名[post]。这样看来,每一个“都”是由一个或数个“铺”组成的,相当于现在乡镇区划。民国时正式废都为乡,结束了他的使命,但还有部份地区仍沿用古时名称,如诏安的四都,上饶的八都、十六都,吴江的七都、八都等。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所以行政区划的历史也十分悠久。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的级次和名称也不是一定相同的,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沿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前些天笔者听了当地一个传说,说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昺被元军所追,一路南逃,每到一处臣民都为他建一个“都”,才有了一都、二都、三都……说这就是“都”的由来。

笔者认为,我们为了丰富百姓的精神食粮,小说、演义的诞生从根本上是没有错的。

而凭自己主观臆造,随意篡改历史,掩盖了它本该有的真实面貌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

(图文/方四少)

参考资料

[1]《萧山县志》

[2]《漳浦县志》

[3]《龙溪县志》

[4]《八闽通志》

[5]赵翼注《日知录》

[6]《中国古代文化史》第八章

  • 转载请注明 浅谈关于'都'的来历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1650.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提交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

用户评论

    当前暂无评价,快来发表您的观点吧...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