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记-八佾·第二十二章(4)

心灵后花园974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第二十二章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俭以养德依礼而行

可见得孔子重视德行,不重视政事。管仲的政事,他为政的手法、能力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但是孔子却不赞叹这个,他赞叹的是德行。包括孔子弟子里面,他所赞叹的颜回、闵子骞、冉伯牛,这些都是贤德的弟子。他不怎么赞叹冉有,冉有是政事第一;不赞叹宰我,宰我是言语第一;子游、子夏是文学第一,也没有怎么赞叹。圣人赞叹的是德行!

我们继续看《论语》,下面说,“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小,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大家都认为管仲是贤人,怎么孔子这样评论他?孔子讲的“器量小”,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有人就问“管仲俭乎?”《朱子集注》里讲:“或人盖疑器小之为俭。”有人可能会疑惑,孔子讲的“器量”是不是指管仲很节俭,不舍得用那些物品,说他器量小,倒不是批评他。有人怀疑这个,所以就问了,是不是管仲很节俭?节俭也是美德,温良恭俭让。

结果孔子不以为然,“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朱子解释说:“三归,台名,事见说苑。摄,兼也。家臣不能具官,一人常兼数事,管仲不然。皆言其侈。”三归,朱子解释为三台,这是台名。什么叫台?这种说法不一,对三归这个词古注有很多种解释。有的人说管仲娶了三个太太,这是一种说法。朱子根据《说苑》的文献里面讲,是三台,三台可能是三栋楼的意思,楼台,这个楼台可能是像府库、仓库一类的可以装很多东西,证明他家里的物品丰富,有三栋楼才能够装得下。

也有的说管仲有三个住处,只有富贵的人才有三个地方住。也有的说,管仲到了老年,齐桓公感念他的功勋,给他赐三归。三归就是国君的赐品,赐给他的,当然赐得很多,可能是用三个仓库才能藏得了这么多东西。众说纷纭,实际上都是在解释管仲的生活并不节俭,他有很富贵的生活,甚至是很奢侈。根据雪公老人的意思,还是取管子到老年的时候,齐桓公赐给他三府库的东西,这种说法比较说得通。这是讲三归。

“官事不摄”,摄是兼的意思,就是兼职。管氏,管子家里有很多的佣人家臣,“家臣不能具官,一人常兼数事”,每一个家臣本来可以做不同的事情,一个人可以做多种工作,可是在管子家里,“官事不摄”,每个人不用兼职,只做一件事情,那必定他有很多家臣。这里可以看出,管仲家里非常富有,家臣、工人很多,生活奢侈,所以“焉得俭”,怎么能够叫俭?他的生活并不节俭。

管仲当时得到的这些东西,他的财产很多都是齐桓公赐给他的。按照礼来讲,长者或者是君上赐给自己的东西不能够不受,必须要接受,所以他接受了,也是属于礼。当人听到孔子说“焉得俭”,管仲并不节俭,就继续问,是不是管仲不知礼?“然则管仲知礼乎?”这个人又继续向孔子请问,管仲知不知礼?孔子接着就给他辩明,管仲实际上不知礼,不知礼当然也就不能依礼行事了。

孔子说:“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朱子集注》的解释说:“或人又疑不俭为知礼。屏谓之树。塞,犹蔽也。设屏于门,以蔽内外也。好,谓好会。坫,在两楹之间,献酬饮毕,则反爵于其上。此皆诸侯之礼,而管仲僭之,不知礼也。”有人怀疑说管仲不节俭,是因为他受到国君的恩赐不敢不接受,所以管仲是属于知礼的。

孔子讲“邦君树塞门”,这个树其实是一种屏障、屏风,把它竖在门口,就挡住了里面,这是我们现在讲的屏风。塞当蔽字讲,就把里面隐蔽起来了,这个有屏风的门,就叫做塞门,隔开内外。这是国君才有资格用的一种装饰,是为了有别于内外,所以有这么一个塞门。“管氏亦树塞门”,管仲也用国君的这种方式,这属于违礼。他是大夫,他不能用国君的这种“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坫,朱子讲是两楹之间,楹就像柱子,两个柱子之间用土筑起一个小土台子,可以放食物、酒器,有点像个小宴会桌。当邦君为两君之好的时候,好是好会,各个诸侯国的国君会合在一起的时候,大家来修好、结盟就会用这种礼,就在这个土台子上大家一起喝酒。“献酬饮毕”,大家互相敬酒,喝完之后,把空酒杯子反过来放在这个土台子上,所以叫“反爵于其上”。其就是这个坫,“有反坫”就是把酒杯子反扣在这个土台子上。这是诸侯之礼。

结果管氏也用这种礼,大概他跟朋友聚会的时候,他也搞这么一套,这属于僭礼,僭越了诸侯的礼。所以孔子批评他,“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像管仲这样的人要是知道礼,那还有谁不知道礼?这批评得也是很重。换句话说,管仲根本不识礼,而是变得狂妄自大,大概是以为自己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以这个功勋而自居。所以孔子评论管仲这些方面的缺陷,说管仲器量小。

往期经典文章合集:

改变命运的诀窍寂静法师博客文选每日智慧法语你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故道白云正见:佛陀的证悟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吉凶祸福的原理:《太上感应篇》研习报告精讲《弟子规》养孩子就是一场修行(全文链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合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最好的自己(全文链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1(全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2(全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全文)人生在于心安(合集)心量越大好事越多(合集)《论语》讲记-学而第一(合集)《论语》讲记-为政第二(合集)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