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丨刘懿从高欢的发小到亲家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2366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山西古建筑博物馆位于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占地一万余平方米,以太原纯阳宫为馆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始建于宋末元初,属山西南、中、北三大道观之“中宫”,解放前原为供奉唐代吕洞宾的道观,馆藏珍贵文物众多,尤以全国唯一的九宫八卦院建筑、武则天称帝时期的涅槃变相碑、唐代道德天尊汉白玉石像等“纯阳三绝”著称,“游九宫八卦纯阳胜境,赏九景八宝建博奇珍”,龙城闹市中的世外桃源期待您的到来。

《刘懿墓志》自清后期重现人间,一直为书法名刻① 。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此墓主刘懿即为传世文献中之刘贵。从墓志知刘懿字贵珍,当时流行以字行,《北齐书》《北史》等文献记载中脱去珍字② 。

由墓志内容比对正史文献,对了解刘懿生平和家族,丰富我们对东魏、北齐时期的上层政治关系的认识都大有裨益。前辈学者已有成就,但学海尤涯,研读之余,仍有可探讨之处。

高欢出身低微,其青少年时期的朋友也大多如此,最高不过六镇中下级军官。这些人的文化素质不高,待他们发迹之后,多有为政残酷的记录,刘贵就是其中的代表。

《刘懿墓志》载:“君讳懿,字贵珍,弘农华阴人也。”

《北齐书》卷19《刘贵传》载刘贵是“秀容阳曲人”。二者不符。

有研究者认识到这个问题,指出刘贵本为胡人,弘农说是伪托汉人高门之举,并不可信。这个论断是正确的。但本传的籍贯记录也有问题,按《魏书》卷106《地形志上》记载,北魏后期肆州有秀容郡,但阳曲县是在永安郡属下。

那么刘贵是秀容郡人还是阳曲县人呢?

《水经注》卷6《汾水注》引《魏土地记》:“ 阳曲胡寄居太原界,置阳曲护军治。”可见北魏初年在阳曲县境为安置胡人,曾效仿十六国前期一度流行的护军制(前秦、 后燕均有),管理这部分胡人。我们知道,胡人中的刘姓,最著名的来源是南匈奴五部刘渊家族。自刘渊起兵建立汉国开始,十六国风起云涌。后来以南匈奴余部为主,在陕北、吕梁等地的各民族融合为一个被称为稽胡(山胡)的民族。既然称为胡,自然和匈奴有密切关系,在可考的稽胡首领中刘、呼延等南匈奴指标姓层出不穷。在北魏政权逐步控制山西的过程中,常见镇压稽胡、秀容胡叛乱,迁其人户的记载。阳曲胡的来历或是一例。如刘贵为阳曲县人,很可能是阳曲胡。

刘懿墓志铭

北魏政府设秀容护军。秀容名字的来历,《元和郡县志》认为来自刘渊。 从地名也可见秀容郡县的设置和胡人关系密切。北魏初年南下汾河流域,曾击破秀容胡帅刘耀与(刘渊族子、前赵建立者刘耀同名)的叛乱。可见秀容胡人里有刘姓。

《北史》卷6《齐本纪上》载高欢和云中司马子如、秀容人刘贵( 即刘懿)、 中山人贾显智“为奔走之友”。古人的籍贯一般指其郡望,这里称秀容,即指刘懿是秀容郡人。

随着族居秀容川的尔朱荣家族建功立业,秀容之名广为人知。一般认为尔朱部落在今天岚县一带,岚县秀容古城遗址,可能是尔朱家族大本营。

北魏后期撤秀容护军设秀容郡,下有秀容县(今忻州市区西北)。要注意的是,北魏秀容郡县的治所已非尔朱家族的发源地秀容川。

《魏书》卷106《地形志上》载东魏侨置恒州安置六镇军人,寄治秀容城。

秀容郡和阳曲县境内,当时都有大批胡人定居生活。刘贵的胡人身份确凿无疑,上引《北史》 称秀容人刘贵,则刘懿应和秀容胡关系更大。

墓志记刘懿“祖给事,德润于身,民誉斯在。父肆州,行成于己,名高当世”。这里的给事为给事中,肆州为肆州刺史。本传记刘懿“父乾,魏世赠前将军,肆州刺史”,应是刘懿显贵之后的追赠。

刘懿的个人史可以投奔高欢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尔朱氏旗下受到信任,后期则是追随高欢成为元老。刘懿的人生虽然乏善可陈,但是两次投机恰到好处,是六镇鲜卑勋贵人物的典型代表。

从起家到投奔高欢之前, 墓志记录下刘懿的历官:

起家拜大将军府骑兵参军第一酋长。庄帝之初,以勋参义举,封敷城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除直阁将军左中郎将左将军太中大夫。帝图时恋,以为未尽,进爵为公,□邑五百,拜散骑常侍抚军将军;乃除使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本将军凉州刺史假镇西将军,常侍开国如故。 又为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兼尚书右仆射西南大行台。复除使持节都督二汾晋三州诸军事骠骑将军晋州刺史。又行汾州事。

此处的大将军是尔朱荣。和本传载“历尔朱荣府骑兵参军”互为印证。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采取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鲜卑汉高层子弟都有起家官,一般模仿南朝,多为清显之职。刘懿的起家官在尔朱荣帐下,墓志中记载的第一酋长,为本传所缺。北魏、北齐时期,对投奔、归降的北方部落首领会由政府授予从第一到第三不同等级的酋长、庶长官职,又分为领民和不领民两类③ 。

因为“跟对了人”,刘懿在尔朱荣集团里步步升迁,封敷城县开国伯。敷城县为肆州秀容郡属县,或许刘懿本乡即为此地。此后的太中大夫、抚军将军、凉州刺史、西南大行台(本传无“大”字)、晋州刺史、行汾州事等任职和本传记载略同。凉州当时非尔朱集团控制范围,应为遥领。

刘懿在尔朱荣集团内能逐渐擢升,与得到尔朱荣的赏识密切相关。本传中说:“荣性猛急,贵尤严峻,每见任使,多惬荣心,遂被信遇,位望日重”。尔朱荣以部落首领起兵勤王,后做大,在起兵助北魏政府平六镇起义后,大肆收拢六镇军人为羽翼,发起河阴之变,一度企图代魏自立,手段极其残忍。刘懿得到尔朱荣的信任,他们在品行上也是一类。本传的这段人性描写十分重要。

本文摘自三晋社新书

《金石证史——三晋碑志中的历史细节》(刘勇著)

如福尔摩斯般探史,

靠的就是蛛丝马迹!

刘懿的人生在高欢起兵后迎来了第二阶段,也是走向顶峰的时期。刘懿和高欢在青年时就相识熟络。《北史》卷6《齐本纪上》载高欢和云中司马子如、秀容人刘贵(即刘懿)、中山人贾显智“为奔走之友”,还记录了一则他们早年的轶事,刘懿“尝得一白鹰,与神武及尉景、蔡俊、子如、贾显智等猎于沃野”。此后的故事情节怪诞,显然是为高欢成为领袖所编制的神话:众人追赶一只赤兔,被引入一片“回泽”,泽中有茅屋,主人家的狗跑出来和赤兔、白鹰搏斗,结果兔子和鹰都被咬死。高欢很生气,射死了狗。屋里的人不干,出来和高欢理论。但被家中双目失明的母亲呵斥,说他们“何故触大家”,大家也就是皇上。于是高欢一伙人被留在家中喝酒吃羊肉。盲妇人善相,指众人皆贵,而高欢为众人中的领袖。大家酒足饭饱离开后,转了几里地再次返回,却发现这里毫无人迹,于是都非常敬畏这次的经历。

这个诡异的故事说明在青年时代,刘贵已是高欢的核心朋友圈成员。游猎是六镇军人日常消遣的重要方式。在北朝时期的很多出土墓葬中我们都能看到射猎文化的痕迹,如著名的娄睿墓和九原岗墓壁画。

九原岗墓壁画中有庞大的狩猎场面。东西两壁的第二层北段壁画内容是主场——场面壮观的狩猎图,人们弯弓射箭或投掷长矛,动物有虎、豹、野猪、鹿等。第二层南段是幕僚和侍者。西壁狩猎图中,有头戴将军帽的人在马背上正准备弯弓射箭,前方为奔跑的鹿群,其身后一人手拿令旗,好像正在指挥狩猎队伍。第三层的西壁南端有一骑马少年前的猎狗和雄鹰在捕杀兔子,十分传神。狩猎是游牧人的常规活动。走马逐兔,是当时狩猎活动中经常出现的景象。九原岗墓中的狩猎图内容宏大,说明墓主人对狩猎的高度热情。其中狩猎图上的场景与上文那个诡异故事的场景颇有几分相似。

九原岗壁画

九原岗壁画

高欢最初投奔尔朱荣时并不受重视,刘懿是高欢和尔朱荣之间重要的牵线和推动者。《北史》本纪中清晰地记录了这一过程,“刘贵事荣,盛言神武美,至时始得见,以憔悴故,未之奇也。贵乃为神武更衣,复求见焉。”高欢取得尔朱荣信任,被任命为晋州刺史后,开始聚敛钱财,疏通关系,扩张耳目。又是“刘贵货荣下要人,尽得其意”。

有如此深厚的背景,高欢起兵后,刘懿立即从汾州投奔其麾下。

关于刘懿在高欢起兵后的履历,墓志记:

君既同德比义,事等鱼水,乃除使持节都督肆州诸军事本将军肆州刺史,又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余如故。及圣明启运,定鼎邺宫,乃睠西顾,权烽未息。遂以君为使持节都督郏州诸军事本将军郏州刺史,仪同开国如故。又以本秩为御史中尉。

刘懿在高欢手下,历任肆州、郏州刺史,天平四年(537)和侯景、高昂等一起出兵攻击控制洛阳的西魏独孤信部。本传记载刘懿担任肆州大中正,墓志不载。肆州秀容为刘懿故乡,他任本州大中正,也是当时的通例。

刘懿从政严苛,《北齐书》本传说他“修营城郭,都督责切峻,非理杀害,视下如草芥”,这已经是酷吏行为。但“以严断济务,有益机速。性峭直,攻讦无所回避,故见赏于时”,本传这么说显然是回护,不过高氏集团核心高层中大多都是这类六镇中下级军官出身,多有不法,高欢让他担任负责纠察监督之责的御史中尉,也和他毫无遮拦的性格有关吧。当然这些对历史人物相对客观的评价,在墓志里看不到。

以兴和元年十一月辛亥朔十七日丁卯薨于邺都。追赠使持节侍中太保太尉公录尚书事都督冀定瀛殷并五州诸军事冀州刺史,余官如故。粤以二年岁在庚申正月庚戌朔廿四日癸酉葬于肆卢乡孝义里。

墓志相比本传,补充了刘懿去世的具体日期。但和本传一样,只记录刘懿去世于兴和元年(539),没有记载享年。墓志所记载葬地肆卢乡孝义里。《魏书》卷106上《地行志上》载肆州治九原,其下秀容郡领肆卢县,刘懿葬地的肆卢乡孝义里可能即为此县下属,刘懿曾受封敷城县开国伯。敷城县下属肆卢乡的可能也有。

北魏后期延昌四年(514)到北周宣政元年(578)期间,肆州治在九原,即今忻州市忻府区所在地。④

《北齐书》本传记载,“齐受禅,招祭告其墓。皇建中配享高祖庙庭。”《北齐书》卷4《文宣纪》则更有详细记载,高洋在天保元年(550)建立北齐后下诏,孙腾、尉景、娄昭、高昂、慕容绍宗、万俟干、段荣、刘贵、窦泰、刘丰、蔡俊等人“左右先帝,经赞皇基,或不幸早徂,或殒身王事,可遣使者就墓致祭,并抚问妻子,慰逮存亡”。可见这是一项对高欢起家和征战时期核心权贵的祭祀和尊崇政策。刘懿在这个名单里,说明其在高氏勋贵集团中的地位颇高。

夫人常山王之孙,尚书左仆射元生之女。长子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都督肆州诸军事肆州刺史元孙。妻骠骑大将军司徒公元恭之女。世子散骑常侍千牛备身洪徽。妻大丞相勃海高王之第三女。次子肆州主簿徽彦。少子徽祖。

墓志中的此段家庭成员信息补正史不足,为我们展现了刘懿家族的婚姻关系。

刘懿夫人、其子刘元孙夫人均为元氏,可见刘懿两代均与元魏皇室宗族婚姻。虽然东魏时元氏已为傀儡,但皇室地位还在。能与元氏婚姻,对提高本来低微的家族地位是有益的。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世子刘洪徽的妻子是高欢第三女,由此刘懿和高欢成为儿女亲家。本传说“刘懿虽非佐命元功,然与高祖布衣旧,特见亲重”。从墓志的记载看,这个亲字不仅包含了个人关系,更是家族联姻关系。

六镇勋贵通过婚姻,加强巩固社会地位和权势网络。婚宦关系是考察中古社会的关键,刘懿墓志里记录其家族两代人与北魏、北齐皇室的婚姻是很好的例证。

从墓志记载看刘懿有四子,本传中则只记刘元孙和刘洪徽:“长子元孙,员外郎,肆州中正,早卒。赠肆州刺史。次子洪徽嗣。武平末,假仪同三司,奏门下事。”本传云刘元孙早卒,墓志所录元孙官职肆州刺史即为赠官,则刘元孙去世在刘懿之前。

《北齐书》卷6《孝昭帝纪》记载,孝昭帝高演在发动政变废除废帝高殷时,“戎服与平原王段韶、平秦王高归彦、领军刘洪徽入自云龙门”。此处的刘洪徽应即刘懿之世子,高欢的第三女婿。

墓志所云刘懿下葬时,刘洪徽为散骑常侍、千牛备身。散骑常侍为清显之官,《魏书》卷113《官氏志》载通直散骑常侍为第四品上阶,员外散骑常侍为第五品上阶。千牛备身则为北齐皇宫中的禁军基层军官名。《隋书》卷27《百官志中》载北齐时千牛备身为第六品。

刘洪徽作为高欢的女婿,是高氏“自己人”,成为禁军军官,为未来的仕宦道路做了很好的铺垫。高演发动宫廷政变时,刘洪徽为领军,即领军将军,《隋书》卷27《百官志中》载北齐官制领军将军为从二品官,是统领禁军的最高将领。北齐后期封官泛滥,本为最高禁军统帅的领军将军有时同时授予多人。高演要拉拢他,很可能通向大内的重要关口云龙门的控制权在刘洪徽手上。

可见,刘懿家族在第二代时因与高齐家族接亲,成为勋贵核心圈成员,参与到争夺最高权力的政治斗争中。

《刘懿墓志》早为名刻,结合传世文献,墓志记载的历史信息鲜活起来,丰富了我们的认识,这个过程正是金石证史的一大乐事。

【注释】

① 拓片、录文参见张建华、刘国华编著《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馆藏碑志集萃》,第6-7页,山西经济出版社2016年版。

② 高维德《<刘懿墓志>考辨》,《晋阳学刊》1984年第2期。

③ 《隋书》卷27《百官志中》,第770页,中华书局1973年版。

④ 祁剑青《肆州沿革考》,《唐都学刊》2013年第7期。

来源: 三晋好书(经授权)

交通方式

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坐落于太原市迎泽区五一广场起凤街一号,您可以选择以下交通方式来到山西古建筑博物馆:

A:公共汽车,乘坐1路车、4路车、103路电车到广场站下车;

B:公共自行车,五一广场、太原影都均有存车点;

C:自驾车,我馆门前及馆内停车位充足。

我们倡导绿色、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