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运公《撰征赋》解读汇集

谢家宝树文化1333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谢字当头文明交流

求同存异尊异求同

涉我谢氏 优先刊录

【道扬按】凡是热爱谢氏文化的宗亲,没有学习过谢燕颉宗长解读或整理过的谢氏古籍恐怕是寥寥无几。因为他注解过的涉及谢氏的文献实在是浩瀚如烟。小编2015年清明节到东谢营学习考察前,就专门研读老宗长关于“祖地”的四篇论述不知多少遍!此后通过本刊及《美篇·宝树道扬》转载过老宗长的多篇解读文章。但是能够像老宗长公开否定自己此前的一些不太准确的观点的,又有几人呢?“学术问题,要严肃。不能欺骗祖宗,也不能欺骗后代。”燕颉老宗长做的说的,真了不起,不愧是谢氏文化研究的楷模。老宗长不仅酷爱谢氏文化研究,其水墨画也是非常的好!本文特别同时分享谢先松和谢剑二位宗长对灵运公《撰征赋》的解读心得,求同存异和为上,尊异求同谢当先。

灵运公《撰征赋》(节选)原文

系烈山之洪绪,

承火正之明光。

立熙载于唐后,

申赞事于周王。

畴庸命而顺位,

锡宝圭以彻疆。

历尚代而平显,

降中叶以繁昌。

业服道而德徽,

风行世而化扬。

投前踪以永冀,

省輶质以远伤。

暌谋始于蓍蔡,

违用舍于行藏。

谢燕颉宗长-灵运公《撰征赋》新解

思念起炎帝烈山氏的帝业,

传承火正的光明。

立意弘扬功业于唐虞之后,

伸展辅佐政事于历代周王。

共同按一定规律的位置以顺应天命,

恩赐诸侯玉圭手版以勘定其所封的疆域。

历经久远的年代而保持着平安显赫,

一路走上中期的繁荣昌盛。

业已完成潜心修道而品德美好,

风行于世而普遍化并发扬光大。

踏着前人的足迹前进以充满着期望,

节约乘坐轻车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斜视六路计划着开始进行蓍龟和筮卜,

不遵守于“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燕颉宗长2018年09月之前译文

统观自炎帝烈山氏以来世代相传的皇统帝业,

均能象掌火大臣火正那样璀灿光明。

能够在唐虞之后弘扬祖宗功业的,

只有申伯所辅佐的周宣王姬静。

他能与众大臣共同顺应天命,从而匡正自己的身份位置,

并能赏赐诸侯玉圭手版,并为之勘定所封的疆域。

虽然经历了那么久远的年代,却仍能一直能保持着社会的平安稳定,

并且充分地发展了中古之后的繁荣昌盛。

其鸿图大业之所以能如此永久,是因为他能潜心修养,以至使得其德政更加美好,

从而使得良好的社会风气盛行于世,并且能发扬光大。

踏着那前人的足迹前进,可使人充满着希望,

如乘坐轻车和行走熟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眼观六路并耳听八方的智者贤哲,开始都是专司蓍龟筮卜而德高望重之人,

即使他们虽然不受重用也一样能够舍身成仁。

燕颉宗长最新解读灵运公《撰征赋》的词注

系,留意;挂念、思念。烈山,烈山氏,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的别称。洪绪,世代相传的大业,多指帝业。

承,继承。火正,古代掌火之官。明光,光亮。

立,立意。熙载,指弘扬功业。唐后,唐尧之后。

申,伸展。赞事,佐助政事。

畴,类,同类的;古同“俦”。庸命,顺应天命。顺位,位置按一定规律,如先后、大小、高低、左右次序推移、继承。

锡,赏赐,古同“赐”。宝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典礼时所用的一种玉器。彻疆,指勘定疆界。

历,历经。尚代,古代,久远年代。平显,平安显赫。

降,以降,犹言以后。中叶,中世;中期。繁昌,繁荣昌盛。

业,表示行为完成,相当于已经。服道,谓潜心修道。德徽,德美。

风,风气。行世,流行于世。化扬,普遍化并发扬光大。

投,走向,进入。前踪,前人的足迹。永冀,永远的期望。

省,节约,简易,减免。輶,轻车。伤,受损坏的地方;损害;妨碍;悲哀;得罪。

睽,两眼不看一地方,斜视;分离;背离;违背,不合。谋,计画,计策,主意。始,谓开始时慎重考虑。蓍蔡,犹蓍龟,筮卜。2.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违,背,反,不遵守。用,取用;使用。舍,取舍;指被任用或不被任用;“用行舍藏”,见《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谓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行藏,行迹;底细;来历。

老宗长的部分水墨画欣赏

谢先松宗长对《撰征赋》的解读

《撰征赋》是中国文化史上难得的瑰宝,是以赋为体裁的文艺作品中的巨作名篇。作者灵运公以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备受后世景仰。由于《撰征赋》篇幅很长,这里只截取开篇的一段,也是被炎帝说拿来作为证据的那一段,我们来分析一下:

系烈山之洪绪,

承火正之明光。

立熙载于唐后,

申赞事于周王。

畴庸命而顺位,

锡宝圭以彻疆。

历尚代而平显,

降中叶以繁昌。

业服道而德徽,

风行世而化扬。

投前踪以永冀,

省輶质以远伤。

暌谋始于蓍蔡,

违用舍于行藏。

这一段的关键在前四句,乍一看,似乎确实是点明祖先的出处。因此有人也认为,连灵运公这么一位伟人,都认为出自炎帝之后,难道不可信么?这也就是我认为林宝的说法是受《撰征赋》影响的原因。

从字面表象上看,系烈山之洪绪,承火正之明光,似乎是在说作者是炎帝的后裔。而紧接的两句似乎又是在说明得姓于申伯。如此一来,作为博学的林宝,肯定也会迅速联想到《诗经·嵩高》了。当然这些只是猜测,缺乏证据。但是,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今天有些人依然以此为证的根本所在。

实际上,这样的解读文义是极端错误的。

首先,我们必须要弄明白《撰征赋》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目的,这些在《撰征赋》的序里就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

公元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正月,位极人臣的宋国公、相国刘裕,率师西征,直指长安。灵运公其时奉命劳军,于潼关为刘裕送行,对沿途的所见所感,在回朝以后撰写出这篇巨作。在序中,灵运公极力歌颂了刘裕的此番壮举及其丰功伟绩,同时也追忆了先祖淝水之战的功绩。一路所感所想,无不是忧国忧民希望一统中原,振兴晋室。通篇歌颂了历史上历代中兴名臣包括申伯等不世之功。阐发了他的济世情怀。

了解了写作背景及目的,我们再来理解这开篇四句的真正含义。

系烈山之洪绪——

系,是;烈山,炎帝神农的别称;洪绪,世代相传的伟业,这里当指帝业,而非指后裔。

这句的意思是:自炎帝以来世代相传的宏图帝业。

承火正之明光——

承,继承;火正,传说中的火神,上古时代有火正官职,专管民事。古代的朝代更迭,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来印证传承的正统性。汉朝属火德,因此指代汉朝;明光,阳光,也作常明之光。

这句的意思是:晋继承了汉朝的天下。

这里要注意的是,肯定有很多人认为,晋朝不是继承曹魏的天下吗?实际上,晋朝是在灭了三国以后取得的政权,因此,晋室以传承汉祚为正统的说法,这在《晋书》中有所体现。《晋书.帝纪三》载:咸熙二年十一月,太保郑冲奉策曰:“咨尔晋王:我皇祖有虞氏诞膺灵运,受终于陶唐,亦以命于有夏。惟三后陟配于天,而咸用光敷圣德。自兹厥后,天又辑大命于汉。火德既衰,乃眷命我高祖。方轨虞夏四代之明显,我不敢知。惟王乃祖乃父,服膺明哲,辅亮我皇家,勋德光于四海。格尔上下神祗,罔不克顺,地平天成,万邦以乂。应受上帝之命,协皇极之中。肆予一人,祗承天序,以敬授尔位,历数实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于戏!王其钦顺天命。率循训典,底绥四国,用保天休,无替我二皇之弘烈。”这是一篇劝进之策,司马炎因此即皇帝位。

立熙载于唐后,申赞事于周王——

立,存在;熙载,弘扬功业;唐后,唐虞之后。申,申伯;周王,周宣王。

这两句连起来的意思是:能够在唐虞之后弘扬祖宗功业的,当属申伯辅佐周宣王。

后面几句无非是歌颂了周宣王能够同众大臣一道,顺应天命,建树功勋,这里就不一一注解。

由此看来,灵运公在开篇并非是在说明自己的血统来源,而是在说明晋室传承的正统及合法性,以及对于中兴晋室的渴望。

这篇赋的目的是为了称颂刘裕北伐的壮举以及功绩,因此,灵运公不可能将申伯拿来自比。他肯定申伯辅佐周宣王的功绩,是为了颂扬刘裕。就如赋的篇末一样,希望刘裕北伐胜利,肃清故土余逆,使天下一统,人民安居乐业,迎接新生活的到来。

这篇赋所体现出了灵运公高度的济世情怀,以及在动荡的晋末内心的矛盾和悲苦。可就是这么一片伟大的艺术巨作,却被后人误读,成了争议的推手。

谢剑宗亲的解读:《撰征赋》解读偏差——是为刘裕“造宋”而非跨功谢氏先祖

—谢剑

安石公五十二世孙

深甫公二十八世孙

北京谢氏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中国大数据产业联盟智库专家

东晋谢氏创建北府兵通过淝水之战建立了高门地位,但是随着“孙恩之乱”以及谢安、谢玄的故去,谢氏家族对于北府兵的掌控逐渐下降,他自身又发展出来了新的军阀,到晋安帝义熙之后,刘裕力量日渐强盛,在这种政治态势下,谢氏家族的谢晦、谢该、谢弘微等依附刘裕,谢混、谢纯、谢灵运依附刘毅,这是大家族的长久之道,因此在刘裕北伐之前,按照《谢灵运传》“奉使慰劳高祖(刘裕)于彭城”,于“417年仲冬自建康往彭城”,“作《撰征赋》”。公元417年为东晋义熙十三年,仅仅过了不到三年(420年),东晋就被刘裕建立的宋(史称“刘宋”)取代,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代。

一直以来历史注释都是按照先讲谢氏祖源,再称颂刘裕,其实不是,陈寅恪先生把北方南渡士族分为上、次、下三等,刘裕属于次等士族,因此刘裕对自身的文化不足有非常深度的焦虑,刘裕迟迟不称帝,是而进行北伐,为了就是建立军功和威信,同时带来士族一起北伐收天下人望。与他一起北伐王谢家族分量十足,谢晦“内外要任悉委任之”,《南史·谢晦传》“帝于彭城大会,命纸笔赋诗,晦恐帝有失,”

因此,撰征赋本质上是对刘裕的慰劳,同时代表着内心的期待,是期待刘裕做一个东晋朝廷的保护者,而不是篡位者,因此一开始就从刘裕姓氏源头说明,结尾说你要学习你们的祖先,尤其在彭城,这还是你刘家发源的地方,您不要乱来。然后说咱老谢家是有功于名族的,我们祖上和你的关系还是很紧密的,大家要好好的。

我们来看:

系烈山之洪绪,承火正之明光。

立熙载於唐后,申赞事於周王。

畴庸命而顺位,锡宝圭以彻疆。

历尚代而平显,降中叶以繁昌。

业服道而德徽,风行世而化扬。

投前踪以永冀,省趥质以远伤。

暌谋始于蓍蔡,违用舍於行藏。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这是前唐“陶唐氏”。事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封为杜伯,亦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生成伯缺,缺生士会。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

所以前面的译文就是:

刘裕,你就是帝尧的后裔呀,承袭火帝祝融的血统,

帝尧没有把帝位传给丹朱而传给舜,舜继位后将丹朱封为唐侯,陶唐氏的地位由天子变成了诸侯,因为刘累会养龙,就一直传习下来了,同时在周代呢,积极向组织靠拢。经常帮助周王干革命,为了酬谢你们祖宗的功劳,被周封为“杜伯”,亦称“唐杜氏”。

好了,上述就是简单的分析了一下“撰征赋”的前面意思。后面的就不解读了,有兴趣大家可以一起探讨。

注释

1、烈山,炎帝故里。

2、洪绪,世代相传的大业。多指帝业。

3、火正,五行官之一先秦文献将祝融作为帝高辛的火正,又将他作为帝颛顼的火正

4、立熙载:立功劳,指,陶唐氏即衰,后有刘累养龙有功封于祁,《左传》记载:“陶唐氏即衰,后有刘累。

5、申赞,一直辅助。申,重复,一再,《尚书·尧典》:申命羲叔宅南,赞,辅助,《小尔雅·广诂》:“赞,佐也。”。

于2020年12月2日

你的奖励、你的宝贵意见、你的“在看”都是对作者非常重要的支持!

平台联系方式

编辑:谢道扬

  • 转载请注明 灵运公《撰征赋》解读汇集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1610.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