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入门常识(一至三十篇)

霖德堂36533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1、什么是道教?

2、道教是何时产生的?

3、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4、道教的基本信仰是什么?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教徒以学道、修道、行道为宗,故称道教。

尊奉《道德经》(即《老子》)为主要经典。

道经记载:

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

也就是说,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

在道教的世界当中,除了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居住的:

“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等仙境。

5、道教的宗旨是什么?

道教的宗旨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炼形存神”,“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乐生贵生”。

道教是对生命积极追求的宗教,而且对肉体和精神的统一性非常注重。

6、道教究竟是张道凌创的?还是“老子”创的?道教的教义与老子的“道”有什么关系?

道教发源于中国,始于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固有的宗教。

道教早在张陵天师之前就已经存在。

例如方仙道、黄老道、太平道等等。

早期的道士称为方士或者羽士。

只是现代历史上以张陵为“道教”正式成立的标志人物。

道教以道祖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

道教的核心教理教义基本上皆是由此而出。

尊奉“道”为最高信仰,道是凌驾于所有尊神之上的。

但由于“道”一气而化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代表了道教宇宙生成的三个时期即混元、洪元、太初,是道教宇宙生成论的具体体现,所以三清至尊直接代表着道,是代表道这一本体的不同方面,因此又常说三清即是“道”。

以后便衍生了天地三界等道教神明,是诸神的根本。

7、道教为何是中国固有的宗教?

道教始源于黄帝、集成于老子、发扬于张道陵天师。

战国及秦汉诸儒,皆崇黄帝老子之学,称为道家。

唐宋以降各代悉宗道学,并信仰崇奉,普及于中华民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夏民族精神及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道教是为中国固有的宗教。

8、道教为什么以道名教?

教徒对道,一要信仰、二要研究、三要继承、四要发扬、五要践行,所以道士是“以道为事”“以‘道’教化众生”故以“道”名教。

9、什么是道与德?

老子所说的“道”是道教教义的核心,是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

这种“道”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者,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它是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生化者。

10、何为道教三宝?

道教以:

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

(一),学道者:

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奉道法之“道、经、师”三宝。

11、什么是承负?

道教讲“承负”即“因果”,但又不同于“因果”也。

12、什么叫守庚申?

道教认为人身中有三尸神,每到庚申之日,即上天报告人的过失。

三尸为:

上尸名彭倨,中尸名彭质,下尸名彭矫,所以也叫三彭。

也有称为玄灵的。

也有称为青姑、白姑、血姑的。

上尸使人好色、中尸使人多思、下尸使人淫欲,故三尸使人逐渐衰老,趋于死亡,更不利于道人修行,因此必须除之。

13、道教为何提倡无为?

无为的思想,源于《道德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因此道教以“无为”作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

《淮南子·原道》说:

“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

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

魏晋以后,“无为”逐渐成了道教社会观的基础。

河上公在《老子注》中说:

“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

所谓“治身”的“无为”,应当“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这样才能全身、去危、离咎。

所谓“治国”的“无为”,应当按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天下,这样才能使黎民百姓得益。

14、道教为何提倡清静?

道教认为:

“清静”是“道”的根本。

万物只有在“清静”的状态中,“道”才会显现。

于是,“清静”成了道教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这种思想,追根寻源,还是出自《道德经》。

15、道教为何提倡寡欲?

所谓“寡欲”,就是少私欲或节欲。

《老子》第十九章在谈到治理社会时,要求能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教将“寡欲”作为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认为道教徒为人处世,应该时时节制个人的私欲。

16、道教为何提倡不争?

在道教教义中,“不争”是指人们顺乎天理而不强求的原则。

而这种原则,是天地万物的运行以及人的为人处世都必须遵循的。

《老子想尔注》说:

“圣人不与俗人争,有争,避之高逝,俗人如何能与之共争乎?

”并指出:

“求长生者,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

《云笈七签》有:

“太上曰: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故与时争之者昌,与人争之者亡,是以有兵甲而无所陈之,以其不争。

夫不祥者,人之所不争;

垢辱者,人之所不欲。

能受人所不欲则足矣”。

大家都知道,俗人所不争的事物,一般都是不祥的;

俗人所不欲的事物,基本都是垢辱的。

17、何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道教十分重视人的生命,万物都由道化而来,一切生命都体现着道,对生命的重视,即是对道的尊重。

因此道教讲的是长生不死、修道成仙,即是对道的信仰与实践的结果。

对于生,老子曰: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说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之中,所以要求人们“深根固蒂”,追求“长生久视之道”。

《太平经》中主张乐生、重生。

总之尊重生命是道教的一贯主张,主要包括:

18、何为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济世利物是道教修炼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济世即普济世间,利物即利益万物。

道教认为济世利物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还有利于自己仙道的修成。

老子曰:

“赈穷补急则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

葛洪曾对弟子解释云:

你们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天仙,而做了个地仙,是因为“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

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

故道教修道时强调“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19、何谓三界十方?

三界者有三:

一以时间而言,分为无极界、太极界、与现世界;

一以空间而言,分为天界、地界、与水界;

一以道境而言,分为欲界、色界、与无色界。

皆称为“三界”也。

十方者,乃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上方、下方,为十方也。

20、何谓四恩三有?

道教以报恩为重,故有四恩应报。

四恩者:

一天地恩,二国土恩,三父母恩,四师长恩。

凡此四者,皆宜回向以报之。

三有者:

一有情者,二有识者,三有缘者。

凡此三者,道皆亲之。

所以“四恩三有”为信道者须念念不忘之也。

21、何谓三皈五戒?

三皈者:

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为皈依三宝也;

22、如何拜师?

体悟大道,凭借经。

经文蕴藏大道的玄理,常人难以自悟,须借师之引导而进入道之门墙,故而拜师极为谨慎而严肃。

(详情请参阅《道教仪范》。

)凭借自身之缘分,寻找与自己有缘的度师,由度师诵经讽咒,忏除自己前世今生之罪愆,授予三皈五戒之仪。

(出家入道皈依者详见《冠巾科仪》或本书“开期传戒是什么?

其意义如何?

”条。

)俗家皈依者,拜师之后,必须研习道经(习诵《道德经》、《太上感应篇》、《玄门日诵功课经》等),行善积德,做个道门的合格弟子。

23、何谓三业与六根及六尘?

三业者:

身业、口业、意业,谓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之业也。

六根者: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心根、意根,谓此六官能生六识之根,故谓六根。

六尘者:

色、声、香、味、触、法,谓此六境,能由六根而染尘污,故谓六尘也。

24、何谓三障与十恶?

三障者:

魔障、业障、灾障也。

一、因贪嗔痴等之惑,而生魔障。

二、因五逆十恶之业,而成业障。

三、因三灾八难之遭,而见灾障。

十恶者:

口有四恶:

绮语,妄言,恶口,两舌。

心有三恶:

贪,嗔,痴。

身有三恶:

杀,盗,淫。

合为十恶。

25、何谓三塗五苦?

三塗者:

一、火塗,地狱道猛火所烧之处。

二、血塗,畜生道互相噉食之处。

三、刀塗,饿鬼道被刀剑逼迫之处。

又以:

一者拷对前非之塗,二者畜生偿酬往业之塗,三者饿鬼苦对最深,渴饮火精,饥则食炭之塗,号曰三塗。

26、何谓三灾八难?

三灾者:

遭受三大天灾也。

一、风灾,二、火灾,三、水灾。

八难者:

一者得生人道难,二者去女为男难,三者形体完全难,四者得生中土难,五者值有道君难,六者禀性慈仁难,七者值国太平难,八者与三宝相遇难,谓之八难。

《云笈七签》卷三十五“杂修摄”的八难为不废道心一难,不就明师二难,不托闲居三难,不舍世务四难,不割恩爱五难,不弄利欲六难,不除喜怒七难,不断色欲八难。

27、什么是三元五腊?

三元节日是:

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

五腊节日是:

正月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五日地腊,七月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

28、道教的主要经典有哪些?

道教最根本经典是老子的《道德经》。

其他主要经典则有《阴符经》、《清静经》、《黄庭经》、《度人经》、《玉皇经》《三官经》等等。

29、道教的世界观和生命观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怎么个关系?

30、道教的宇宙结构是怎样的?

  • 转载请注明 道教入门常识(一至三十篇)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1564.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