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与邪论三国的游侠与盗贼
世有三游,德之贼也。一曰游侠、二曰游说、三曰游行。
游侠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殊阶层。从身份上看,基本是游走在黑白两道的非官方武装势力,且常常与权贵集团相牵扯。
换言之,脚踏黑白的游侠,进则成为从龙元勋,退则沦为山野巨寇。灰色地带是难以久居的,因此也便很少有善终的游侠。或者上岸洗白,或者彻底下海。
关于游侠的名称,种类繁多。诸如“剑客”、“壮士”、“义从”,皆属游侠之列。
三国汉季的著名学者荀悦(荀彧族兄),曾对游侠有过精确定义。
以武毅立身,临危受命,帮扶同侪者,即为游侠。
游侠之本,生于武毅。不挠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见危授命,以救时难,而济同类。--《汉纪卷十》
在荀悦眼中,游侠行正道则是武毅,走邪道即为盗贼。
以正行之者谓之武毅。其失之甚者,至于为盗贼也。--《汉纪卷十》
可见“侠”与“贼”的区别,也不是很分明。侧面反映出“由侠入寇”的案例,应该不在少数。此即韩非子“儒用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真谛所在。

儒用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我之前曾以三国游侠为线索,写过一篇“剑客与秩序”的主题。但核心重在论述“旧秩序崩坏后的民间力量崛起”。本篇想从游侠的定义入手,在“侠”与“盗”的身份转换中,窥探其书法相异的原因。
侠与盗的区分标准,其实相当直白且庸俗。有权有势者、服务权门者便被称作侠;一穷二白者、站错队伍者,便被称作贼。
可见游侠的身份虽未变化,但“武毅”与“盗贼”的身份标签,却是官方意志的体现。
本文共4200字,阅读需8分钟
①游侠与权门子弟
《三国志》中被明确冠以“游侠”称谓者,无一例外是权门子弟及其附庸。
典型者就是袁绍集团,即东都洛阳的贵游子弟。成员有袁绍、曹操、张邈、许攸、何颙、吴子卿等人
。袁术亦好游侠,但与绍不睦。
(1)袁绍集团
袁绍出身汝南巨族,四世五公,势倾天下,是该集团的头目。“好游侠,豪杰多附之”。
(绍)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又好游侠。--《英雄记》
曹操则是权宦曹腾孙,太尉曹嵩子,属于新贵阶层。年少轻薄,被称作“任侠放荡”。
(太祖)任侠放荡,不治行业。--《魏书武帝纪》
张邈是兖州豪族出身,留侯张良后代。举孝廉为骑都尉,号称八厨。“少以侠闻,振穷救急”。
(邈)少以侠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士多归之。--《魏书吕布传-附传》
许攸是南阳名士,勾结冀州刺史王芬谋废灵帝,又“连结豪杰”。
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魏书武帝纪》
其实许攸在另一游侠集团的袁术眼中,是“凶淫之徒”,身边的豪杰游侠,不过是些求财的死士罢了。
(袁术曰)许子远凶淫之人,性行不纯。--张璠《汉纪》

许子远凶淫之人,性行不纯
何颙是许攸同乡,南阳名士。党锢之祸时多有帮扶受迫害的士大夫。属于袁绍集团中为数不多的、真正具备侠义精神的人物。
吴子卿疑为议郎吴硕。与袁绍等人为“奔走之友”。所谓奔走之友,即振穷救急的气侠之徒。
(袁绍)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英雄记》
(2)袁术集团
袁术是袁逢嫡子,与庶母兄袁绍不睦。而袁术也颇好游侠之事。
(术)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汉书袁术传》
所谓“气侠”即有气力、好游侠。说白了袁术年轻时也是个权门混子。
至于袁术后来结交的,多有江湖草莽。
典型者如孙坚,便是典型的游侠。十七岁操刀上岸击杀海贼,以烈气闻名。
(孙)坚追(海贼),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由是显闻。--《吴书孙破虏传》
还有黑山张燕、刺客张闿、汝颖黄巾乃至匈奴于夫罗,都是袁术的座上客。只不过这群人物因为后来“站错了队”,所以无法被史书冠以游侠的称谓。
实际袁绍、袁术集团在东都洛阳的经历中,并无值得称道的举动。大抵不过是豢养死士(袁绍阴养亡命徒)、寻衅滋事(曹操闯张让宅)、偷窥婚嫁(魏武抽刃劫新妇)等放荡无耻之事。甚至许攸还曾阴谋颠覆东汉朝廷。
注:袁绍豢养死士,见《英雄记》;曹操闯张让宅邸,见《异同杂语》;抽刃劫新妇,见《世说》;许攸谋反,见《武帝纪》。文多不载。
如此行径,与荀悦“见危授命、以救时难”的定义相差十万八千里,和“游侠精神”根本不沾边儿,不过是一群官宦子弟、流氓二代。

曹操与袁绍“抽刃劫新妇”
说得难听一些,所谓的“游侠”其实就是对这群权门无赖的美化之辞,说白了就是有钱有权的混混。
比如袁绍,连续遭遇父丧与母丧,守孝六年之后直接出道,被大将军何进征召为掾(佐官),累迁至司隶校尉(京畿刺史)。袁术则为虎贲中郎将,典宿卫。
为什么二袁能坐着火箭升官?那是因为袁氏四世五公,朝中有人。
注:袁绍祖父袁汤为太尉,养父袁成为五官中郎将,生父袁逢为司空,叔父袁隗为太傅,从兄袁基为太仆。
至于曹操等人的升迁原因,亦同其理。
因此,寒门子弟如果年轻时游手好闲,只能惭愧地遮掩为“误入歧途,虚度光阴”,并摆出一副悔恨不已的样子。
至于高门子弟,则可以昂首挺胸地表示“爷年轻时是游侠,混的不是江湖,是义气!”
虽然现实是如此荒诞,但道理就是这么枯燥乏味。
②游侠与权门附庸
游手好闲的权门子弟,自然会被归入游侠之列。但山林草莽如果押宝成功,也可以被官修史书美化为“侠”。
典型者,有许褚、典韦、李通、臧霸等人。
许褚是曹操的谯沛老乡,年轻时跑到汝南做贼。聚众千余家,保壁为寇,替地主老爷助拳,对抗黄巾。
许褚这种收钱卖命的“坐寇”(与流寇相对),合理的身份划分,应该是“地主家的恶奴”或者“山野间的强盗”,但最终竟被划入游侠之列。跟随许褚的流氓团伙,也被官修史书美化为“侠客”。
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许)褚侠客,皆以为虎士。--《魏书许褚传》

从许褚之“侠客”,皆以为虎士
典韦从军之前,是著名的江湖杀手。收钱卖命,不问是非,毫无忠义可言。屡屡犯下巨案,震动州郡(见《魏书十八》)。
典韦这样“图利不图义”的人物,竟被《魏书》美化为“有志节任侠”。犯下灭门大案之后,又“被豪杰所识”,实际就是投身黑道。
(典韦)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魏书典韦传》
李通是江夏豪强,丧乱之际聚众二千余家,又陆续兼并同乡的部曲势力,还袭击当地的黄巾大帅,震动一方,被称作“李通淮汝”。
这样一个脚踏黑白的地方武装,被美化为“以侠闻淮、汝之间”。可见“侠”有多么不值钱,多么廉价。
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也。以侠闻于江、汝之间。--《魏书李通传》
当然,类似与臧霸、刘备、鲁肃、甘宁、凌统等人,亦在本传中被美化为“侠客”。实际臧霸、甘宁是山贼;鲁肃、凌统是部曲帅;至于刘备窝奸聚众,更是人所共知。他手下的头号大将,就是河东的亡命徒关羽。
(刘备)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蜀书先主传》
(关羽)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蜀书关羽传》
说穿了,这群地方豪强势力,本质是“薛定谔的游侠”。
如果遭到官军剿灭,那自然便成了“寇、盗、匪、贼”之属;但如果侥幸发迹(如刘备)或押宝成功(跟对了主子),那就可以鸟枪换炮,成为开国功臣。甚至早年的流氓生涯,也会被一并美化为“游侠之事”(如典韦、许褚、臧霸、甘宁等人)。
③游侠与盗贼的身份转换
通过上述两节的分析,可以清楚看到,“游侠”的标签儿,根本没有荀悦说的那么光辉正义,其本质是“以成败论英雄”的遮掩之词。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亘古未变。帝辛一时雄主,只因牧野战败便沦为商纣,遭万世唾骂。可见失败者从来都没有话语权。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
因此,史书中大量出现的“盗贼”,其实就是游侠的另一种面貌。是对“失败的、站错队伍的游侠”的蔑称。
在平行时空中,袁术君临天下,郭祖、公孙犊、管承、于毒、李大目、张白骑之流,则出将入相。毫无疑问,这群草莽的早年故事,也一定会被美化为“轻侠仗义、知名当世”。
就如同许褚、典韦等辈,如果不是因为恰好跟随曹操(且曹操恰好成功),那他们在史书中必然湮灭无闻,遑论留下侠名。
显而易见,古代语境下的“侠”与“贼”并无本质区别,只不过看书写立场与人物成败而已。
因此,游侠与流寇,在许多情况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袁术是个“好游侠”的高门子弟,但在穷途末路之际(199),竟想投奔天柱山的部曲帅陈兰、雷薄。
(术)为太祖所败,奔其部曲雷薄、陈兰于灊山。--《魏书袁术传》

袁术为曹操所败,赴天柱山落草
须知陈、雷二人是在当地做贼的“山大王”,可见袁术已经窘迫到“落草”的地步。
可想而知,如果袁术在某个平行宇宙中发迹,那天柱山贼的履历中,必然会记上一笔“昔在天柱,保山抚民,人众归焉,以侠烈从太祖”之类的溢美之词。
袁术的苦情人生,便是从“侠”到“贼”的生动反映。
④小结
荀悦作为汉末著名的时政评论家,对“游侠”的定义,难免掺杂个人立场。
荀悦是汉献帝的侍讲,且与曹操不睦,因此许多言论,都是其政治主张的反映。
时政移曹氏,天子恭己而已。(荀)悦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乃作《申鉴》五篇。--《后汉书荀淑传-附传》
客观评价,“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的定义,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至于“以正行者为武毅,失之者(走邪道)为盗贼”,则无疑是荀悦“高门出身、不食人间烟火”的虚构与想象罢了。
注:荀悦出身颍川,与荀彧、荀攸同族。
从《三国志》的实际书法来看,游侠与盗贼的区分,根本无关乎“正道与邪道”,而是“以成败论英雄”的牵强附会。
看袁绍、袁术、曹操、许攸等人少时的作为,完全是群游手好闲的混混;而许褚、典韦、甘宁等人,则干脆是打家劫舍的强盗,草菅人命的恶匪。
(甘宁)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放所将夺其资货,于长吏界中有所贼害,作其发负,至二十馀年。--《吴书甘宁传》
上述两类人物,与侠义精神完全不沾边儿,遑论“履行正道”。说穿了就是贵游子弟、以及权门附庸而已。
既然侠客不能以身作则,那盗贼也该重新定义。
其实乱世中“侠”与“盗”的界限是相当模糊的。比如“气侠”的袁术,最终便沦为“草寇”。更为悲剧的是袁术的“落草申请”还被山大王拒绝了,可谓落地凤凰不如鸡。
(术)奔其部曲雷薄、陈兰于灊山,复为所拒,忧惧不知所出。--《魏书袁术传》
正如开篇所言,所谓的游侠,是穿梭在灰色地带,游走黑白之间的人物,要么成功上岸、要么彻底下海。至于所谓的“临危受命、以救时难而济同类”,不过是学者的美好想象罢了。
理由显见。
因为“轻财仗义、临危救难”的行为,需要庞大的财力物力为支撑。而“不事生产”的游侠,连自己的温饱都无法解决,遑论救他人之苦。
因此见于史书的“侠”,往往托庇于权门。或是贵游子弟,或是豪门附庸。就算荆轲、聂政、专诸等“侠之大者”,背后也无一例外有大金主为靠山。
浪漫色彩是文学家的美好愿景,但现实利益才是乱世的主旋律。
我是胖咪,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forreading.
-
私域运营指什么?私域流量又有哪些好处? 如何做好私域流量的引流? 2023-05-26
-
知乎跳转微信是如何通过天天外链实现的? 2023-05-25
-
抖音如何实现明星引流微信,抖音kol引流微信,抖音达人引流微信, 2023-05-24
-
抖音微信流量看得见,引流获客如何才能摸得着? 2023-05-23
-
推广引流神器-天天外链!抖音小风车跳转微信 2023-05-18
更多相关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