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严冬,通过古画看古人冬天里的生活

南宗仙源937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生人禄位旧时又叫长生牌位、长生禄位,家中父母或亲朋好友们身体抱恙,可安立消灾延生禄。为自己、为家人、为恩人等皆可延请。

道教中的长生禄位,不仅神照万里,行道礼诵,位居灵坛,灵神仙助,灯烛为急,续明破暗,且上映九玄诸天福堂,下通九幽无极地狱。是法师法坛重要法器,配合法事行仪,早晚高功加持回向,上照天庭、下彻地狱、拔除杂秽、度苦救厄,却病延寿,消灾纳吉,是最上乘的一种功德。

弘扬道家文化,多份爱心,多份功德。一般供位一年二年五年,或长年供禄位,由高功法师亲自科仪、掌位,法坛日夜祭炼,灯火二十四小时经久不熄。

祈福转运、是积累福报功德、化解厄运、祈福催运,任何人都可以做,没有限制。为自己、为亲人、为爱人、为朋友都可供位、祈福!有利于提升运气因子和能量磁场。消除厄害、了寃解结,增强运势,提升运程。开运增运,祈福保平安。有助于除去各种的障碍、烦恼,增福德福报,增财富,增权力地位、学业功名。转运植福,可以有利于提升运气事业和能量磁场。消除业力和解结,增强运势,提升运程。开运增运,祈福保平安。

消灾,度厄,转生,救苦,解结,释怨,供长生禄位。求姻缘,改运,开运,增福,提升运程。祈福保平安。

三九严冬,大家纷纷裹上棉厚衣,头顶大风,似乎身上每一个细胞都对室外写着大写的拒绝!同时对空调,暖气,电热毯等这些“御冬”利器青睐有加,爱不释手。回望千年,没有各种“御冬”利器,在古画里的古人,究竟是怎样过冬呢?一起来看看吧!

《雪图》五代· 巨然

《雪图》是五代巨然创作的一幅中国水墨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巨然,五代宋初江宁府(治今江苏南京),一说钟陵(旧治在今江西进贤西北)人。原为江宁府开元寺僧人。善画山水,师事董源,水墨一体。笔墨秀润,善为烟岚气象、山川高旷之景,但林木非其所长。南唐亡,随后主李煜至开封,居于开宝寺,知名于时。画烟岚晓景于学士院壁,当时称绝。与董源同为当时南方山水画的重要代表人物,合称“董巨”。存世作品有《秋山问道》、《层崖丛树》等。

《雪图》 局部

《雪图》 局部

《雪霁江行图》 五代·郭忠恕

《雪霁江行图》是五代宋初的郭忠恕创作的立轴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本图描绘雪霁以后两艘巨型楼船在江边行进,船的结构与船上的物件描写详尽而严谨,还穿插水手及一些人物的活动,情节生动。无数印,上方有宋徽宗赵佶题“雪霁江行图,郭忠恕真迹”10字。据考证,该图原为长卷,后被割裂,本图为原长卷中之一段。画上有宋徽宗题“雪霁江行图郭忠恕真迹”十字,上钤“御书之宝”一玺。图经宋内府及清梁清标鉴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上有“蕉林秘玩”印和清乾隆、嘉庆诸玺及乾隆题诗。

《雪霁江行图》 局部

《雪霁江行图》 局部

《寒岩积雪图》北宋·燕肃

《寒岩积雪图》是北宋画家燕肃创作的纸本水墨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面上重岩积雪,亭戴雪帽,老树寒疏,山村洁白,溪水冰结,孤舟停泊,却在远处水岸两旁架有一座小桥,桥上有策杖、挑担二人,给雪景去掉几分寒意,而增添了几分情趣,虽是一派万丈雪崖、冰冻二尺的严寒景象,但也有着浓重的生活气息。鉴藏玺印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五玺全、“宝笈三编”、“宣统鉴赏”、“宣统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收传印记有:“天籁阁”、“退密”、“项墨林鉴赏章”、“项墨林父秘笈之印”、“项子京家珍藏”、“六艺之圃”、“净因庵主”、“太符真赏”、“李继泉真赏章”、“长水李氏珍藏”。

《寒岩积雪图》局部

《寒岩积雪图》局部

《关山积雪图》 北宋·燕肃

《关山积雪图》为北宋燕肃所绘,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关山积雪图》是极具写意色彩的雪景画,置陈独特,一条山间栈道延伸向前,消失在崇山之中,给人以深远的景观感。画中群山白雪皑皑,山坡树木之上的留白,道出深冬的景象,近景的茅庐,远景的关楼、古寺点缀其中,分层有致。仔细观看,山脚下的栈道由一根根的木桩支撑着,与山体的坚实相比,显得颤颤巍巍,加上雪天路滑,真是替行在其上的一队人马捏一把汗,令观者心悬。一位红衣人先群骑行,这种处理方法使此人物在天地之间格外突出,独自行走于这净洁幽深之境,天地无边静穆,但给人以静穆里找到自己独特的存在,顿生“孤高拔俗”之感。

《关山积雪图》局部

《关山积雪图》局部

《关山积雪图》局部

《雪景寒林图》北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是范宽的杰作之一,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画面布局雄奇而巧妙,近景描绘细致入微,质感强烈,中景挺拔苍秀,远景空灵而幽远。这是范宽的典型特色,山峰巍峨挺拔,给人以高旷雄奇之感。《雪景寒林图》中高峰巨壁式的峰峦,在中段稳定着画面的重心,使人产生震撼的视觉效果。用留白体现雪的质感,洋洋洒洒铺设开来,主次分明,营造贯通之气韵。近景低垂,通过对雪地中寒林细致入微地描绘,来拉开画面的层次,产生纵深之感。眼前之景为一片静逸的湖水,在雪景的映衬下,显得寒冷而清旷。远景格外的幽深,能看到很远的地方,目之所及皆为幽远的雪景寒林。《雪景寒林图》是中国山水画法中“高远”与“深远”的经典之作。

《雪景寒林图》 局部

《雪景寒林图》 局部

《雪山楼阁图》 北宋·范宽(传)

《雪山楼阁图》,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此画与《溪山行旅图》中的商旅有异曲同工之妙,左下渔夫卖鱼,山间小路上的行人冒匆匆赶路,山腰间楼阁殿宇隐现。此画皴法多是雨点皴,画中景抽绘树木,用笔遒劲,姿态各异,为画面平添生气。近处的柏树,笔法极其精彩。主峰作寒林密布,如茸似毯,密而不乱。是一幅非常优秀的宋代精品。

《雪山楼阁图》局部

《雪山楼阁图》局部

《寒林骑驴图》 北宋 · 李成

李成的《寒林骑驴图》是宋画中罕见的大立轴。画的是白雪寒冬,长松之下,一文人骑驴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随。画面只有近景和中景,远景则掩于古松之后,未着一笔,却气象萧瑟,境界幽深。在刻意营造的荒寒冷寂中,却有嫩枝环绕苍松,严寒之下仿佛孕育着无限生机。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寒林骑驴图》局部

《寒林骑驴图》局部

紫阳县真人宫位于陕西南部的安康市,因全真南宗创始人紫阳真人张伯端在这里悟道参玄,著书立说,写下了《悟真篇》而名闻遐迩,被誉为道教“南宗之魂”。这里南依巴山,北望秦岭,悠悠汉水,川流东去,有诗曰“千里汉江文笔山,一城云雾半城仙。得此人间真福地,何须身外求金丹”。古往今来,在此参玄悟真,修道成仙者难以尽述。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写的七绝《陕西紫阳真人宫》云:”先生力撰悟真篇,从此南宗别有天。丹药效微宜少用,不如重返自然间。“

紫阳县山清水秀,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自然与人文水乳交融。境内开放的道观有真人宫、悟真观、紫云宫、擂鼓台、显月观等。名山古观,星罗棋布,仙踪道侣,四海云集。法国道教协会会长景秀,英国道教协会会长世静,都曾在这里拜师学道。前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大师、任法融大师先后多次莅临。这里是中国道教之重镇,也是近代西方道教的发源地。

南宗仙源

长按识别关注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