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元解经《黄帝内经》关于脾的藏象论述

幼儿健康管理1006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上与镇星相应,镇星即为土星。脾主肉,脾病则肉病,《灵枢•经脉》: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却,肌肉软则肉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
土音为宫,五主中土之数,香味入脾。这里的臭字不是指臭气,而是指气味,五臭分别是腥、焦、香、臊、腐。臭也作嗅,有时候也当香味讲,比如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讲豪门内酒肉之香气四溢,而百姓却缺衣少食。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关于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指天之气,地之气即五行木火土金水之气,两者上下相应,互相感召而化生万物。而五藏又对应五行,所以有肝心脾肺肾的五行属性。其天之湿气应地之土气,所以说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藏为脾。土色黄,所以说吃黄色的谷物,比如小米,是比较养脾胃的。
脾音为宫音,声为歌,脾胃之气不舒展的,特别有是忧思之情的,会不自觉的吟唱,脾在志为思,唱歌主要是表忧思之情。现在唱K的,就不是这个层面了,基本上是干嚎,属于气郁。
思使气结,怒使气彰,故怒胜思;湿滞而风动,故风胜湿。五味之中甘辛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故酸胜甘。甘味过重,则使脾不健运,而肌肉软却,是甘伤肉。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