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带头大哥的模样司马光把他写在《资治通鉴》里,要杀他还得汉武大帝亲自下命令

奥卡姆剃历史835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本文系“奥卡姆剃历史”独家稿件,转载请联系授权,欢迎转发朋友圈和各种分享。

郭解之死,死在他太受追捧了,甚至让汉武帝都感受到了威胁,而皇权,是不允许皇权之外的权力存在的。

所以,郭解死了。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惜墨如金,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用了六卷来讲,平均一卷写九年的事儿,九年的事儿加起来也就一万来字。

而司马光写游侠郭解,却不惜笔墨地写了一千多字。

看郭解的故事,颇有亲沐大侠之风的感觉,给人的感觉是,这才是带头大哥的模样,那些著名的刺客,什么要离荆轲的,弱暴了。

郭解是汉武帝时代河内郡轵县人,郭解的父亲就是一名侠客,后来犯事被朝廷杀了。生在这样的家庭,郭解的成长环境可想而知。

郭解年轻时生得其貌不扬,个头矮小,但喜欢仗剑任侠,一张丑脸上动不动就布满杀气,《史记·游侠列传》对他也有记载,说他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呼朋引类,有仇必报,藏纳亡命,作奸犯科。这俨然就是一个黑老大,身边整天聚集着一帮兄弟,什么私造货币、挖人祖坟这类事是一点也没少干。

但年长以后,也不知道怎么了,郭解就突然转了性,开始注意起自己的行为了,既谦恭又节俭,还很愿意以德报怨。

郭解的姐姐有个儿子,仗着舅舅的名声,做事很不讲理,有一次强行灌别人喝酒,结果惹怒了对方,把他给一刀子捅了。郭解的姐姐找到郭解说,你外甥,就让人这么给杀了,凶手都抓不住,你以后还怎么混啊?

郭解没言语,他姐姐很生气,就把儿子的尸体往路边一扔不管了,用这个办法羞辱、刺激郭解。

这种事儿对郭解来说根本不叫事,他很快打听到了凶手的藏身之处。这个凶手也

知道惹不起郭解,自己最后跑到郭解那里自首了。结果郭解对他说,这个事儿不怪你,是我们家小孩不对,说完就让凶手走了。

然后郭解自己出面,把外甥收葬了。

郭解这样处理事情,很让人折服,江湖上很多人都来投靠、依附他,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社会团体。

郭解其实就是司马迁所说的“游侠”,这个群体,从战国一直到汉代,都非常活跃。他们有一个特点:“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就是言必信、行必果,一诺金,为了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甚至可以不惜自己的生命。

洛阳有两户入家、互为仇家,当地很多有名望的人,无论官员还是士绅,还是当地的黑老大,都没能把这个事化解掉。

后来有人想到了郭解,就专门把郭解从轵县请到洛阳,郭解一来,双方立马就同意了和解,再也不互相杀来砍去的了。

有意思的是,郭解一看事情解决了,就对当事人说:这件事洛阳本地这么多有名望的人都来调解过,你们都没给面子,现在我一个外地人跑过来一说你们就合好了。这话要传出去,那些洛阳黑道白道上的人多没面子啊。我呢,现在连夜就回去了,你们也别说我已经把这件事摆平,就装作这事还没完,等哪天洛阳本地人再过来,你们借坡下驴、当众再和解,也算是给了当地大佬一个面子。

那两家一听,佩服得更是五体投地,连连答应。

你看,这才是真正的大哥啊!

大家看着这种人做事很痛快,对吧?鲜衣怒马、快意恩仇,有自已的处世原则、有自已处理事情的一套方法,他的威望和势力,在地方上形成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民间秩序。

普通人看着很过瘾,但在现实社会里,政府是容不得这种势力的存在的。郭解也是现实社会里的人,并非金庸小说里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大侠。

所以,当郭解的声威越来越高,势力越来越庞杂的时候,也就到了他最危险的时候。郭解可能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越来越谦卑,越来越以德报怨。但是,他越这样,追随他的人越多,他的脑残粉儿也越多。很多时候,在郭解不知情的情况下,只因有人对郭解稍微流露出一点不满意,马上就有人去人家给砍了。

终于,郭解这个名字传到了汉武大帝的耳边。

汉武帝即位后就开始给自己造陵墓,叫茂陵,离西安不远。汉代的传统,一个陵墓建成,就要迁徙一批人到这个地方,把这个地方充实起来。

但这些迁徙人口不是随便挑的,往往是那些在自己的家乡有一定势力和影响力的人,把他们迁走,就是为了不让他们势力坐大。

这次迁徙,有一个标准,就是家产达到三百万的,要迁到茂陵。家产三百万,那是巨富啊。

其实根据这个标准,郭解的家产根本达不到,郭解在地方上太有影响力了,地方官吏就想着趁机把郭解迁走,别给我惹麻烦了。

当时的大将军卫青知道要迁郭解,就亲自到汉武帝那儿说情,说郭解家里很穷,不符合家财三百万这个标准。

谁知道这个汉武大帝很聪明,一看卫青为郭解说话,就说郭解只是一介布衣,居然能让大将军亲自为他说情,看起来这个郭解不简单啊,既然这样,郭解是一定要迁的。

郭解和卫青的关系,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卫青能亲自为郭解说情,说明两人至少是有交情的。

迁就迁吧,郭解也没说啥,往长安方向走,一进函谷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欢解”所谓贤豪,也是当地有名望有势力的人物,这些人不管以前认不认识郭解,都争着和他结交欢聚。这人气、这影响力,都快到了天子脚下了,郭解还是这样受热捧!

郭解走了,郭解手下有个人咽不下这口气,一怒把当地主持迁徙的杨姓官员父子都给杀了,算是替郭解出气。杨家人到长安告状,郭解的人就在汉武帝的官门之外把上京告状的人杀了。

天子眼皮底下啊,敢这么做,得有多大的胆魄。郭解再一次进入汉武帝的视野,亲自下令,要把郭解捉拿归案!

郭解被捕以后,又翻出不少旧底子,但大多数的案子,其实郭解都不知情,是他手下人擅自干的。

但汉武帝已深刻地了解了郭解的声威,他的影响力太大,他都不必动手,甚至不必动嘴,就甘愿有人为他卖命。这样的人太可怕了,必须杀掉。

结果汉武帝不但杀了郭解,还诛灭了他的家族。

郭解之死,死在他太受追捧了,甚至让汉武帝都感受到了威胁,而皇权,是不允许皇权之外的权力存在的。

所以,郭解死了。

其实,从古至今,这依然是带头大哥们的命运。

往期阅读:

智慧貌美的班婕妤,不屑与赵飞燕为伍,《汉书》成书却有她的功劳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高祖刘邦对匈奴却是低声下气

张居正面面观:他为大明王朝续命五十年,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上)

张居正面面观:他为大明王朝续命五十年,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下)

王子朝奔楚,埋葬了2000年史前文明?都是王位惹的祸!

鸦片战争爆发前夜,看看大清和大英这两大帝国的动向

真正的名士范儿:既有才华又能作秀,下着棋就导演了一出淝水之战的大戏

乾隆六下江南,并非风花雪月,事关国家大事

谢谢“在看”的你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