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休宁轶事四十四毕沅与《续资治通鉴》

爱休宁720 次浏览0个评论2020年12月11日
南宋有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康熙年间有徐乾元编《资治通鉴后编》,但毕沅觉得他们所编错误很多、漏洞不少.他决定独树一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四月上旬的一天,天空晴朗,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可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内,气氛却有点紧张。乾隆帝高坐在龙椅之上,丹墀下不见文武百官,而是近二百张案几,今科会试中榜的贡士都端坐在案前。原来,今天是殿试的日子。贡士们偷偷看了看龙颜,乾隆帝脸上似乎带有一点笑意,不像想象中那么威严,但他们还是有点忐忑。加上今天的大考非同一般,虽然进士已是囊中之物,但都还盼着能考个好名次,更盼能蟾宫折桂,中个状元。心中紧张自然是少不了。

毕沅,也坐在一个位子上,他倒是很沉着,没有一丝紧张。这倒不是因为对夺魁胸有成竹,恰恰是他对中状元根本就没抱什么希望。还有,就是他和其他大多数贡士不同,他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乡试中举后,便很幸运地被补内阁中书,一直在军机处当值,这个岗位是经常可以见到皇帝的。所以,他很安静地等着发卷,只是心中在猜会是个什么题目呢?

当试题发下来,毕沅一看,差点叫出声来。能有这么巧吗?这是一道关于新疆屯田决策问题。他昨晚代人值班,接到一份陕甘总督黄廷桂的奏折,内容就是有关新疆屯田的问题与对策。因闲坐无事,他把这份奏折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对新疆屯田这件事也在脑中思索了好久。所以,一看到这个题目,他便心中有底。稍加思索,即埋头疾书,笔头十分顺畅。

或许,有人会问,第二天就要参加殿试,毕沅怎么还会替人值班?这就要说到毕沅的人品了,他从来就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这年科举,军机处还有毕沅两个同僚诸重光、童风三也参加了,而且三人都中了榜。中榜后,三人都不敢放松,积极准备后面的殿试。可是十分不巧,殿试前一晚轮到诸重光值班。诸、童两人一心想夺魁,就想回去温习功课。他们对毕沅说,你的字比我们要差,文采也不见得比我们好多少,夺魁基本无望。我们的希望比你要大些,你就照顾一下,今晚就你代值可好?看似商量,不过毕沅觉得他俩说的也是实情,和他们相比,自己是逊了些。反正头甲不会有自己的份,能帮到他们,何乐而不为?想到这,他十分爽快就答应了。当时三人都是军机处章京,值班的任务就是负责撰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毕沅碰巧就看到了黄廷贵的这封奏折。这真是好心有好报。

然而,毕沅的字确实差了点。本来因他的文章立论高深,分析透彻,受到许多阅卷大臣的首肯,但最后只排到第四名。可是,俗话说,运气来了,板壁都挡不住。关于新疆屯田本是乾隆的主意,这个策问题也是乾隆亲自出的。最后的名次可是要皇帝说了算。当乾隆阅读前十名的卷子时,就觉得前三份都不合他的意,倒是第四份,似乎说到了他心里。这会儿字就不那么重要了,乾隆朱笔一点,毕沅意外得了个状元。诸重光本是第一,只好屈居第二、名列榜眼,童凤三获二甲第六名。诸、童二人后来知道了头一晚的事,嗟叹不已。后来,知道的人多了,都说毕沅是最幸运的状元,是忠厚得福。

毕沅,字湘蘅,号秋帆。雍正八年(1730年),出生在休宁闵口下毕村(现名新江)。村中原有的毕氏宗祠内曾有一块“状元及第”的巨匾,是当年毕沅高中状元时地方官府所赠,此匾可惜早已不知下落何处。毕沅稍大便随父到江苏镇洋县(今太仓县)读书,后寄籍太仓。

中状元这年毕沅正好三十岁,之后他的仕途一直很顺坦,乾隆三十五年,已升任陕西按察使。乾隆三十六年,毕沅升任陕西布政使,授陕西巡抚。到乾隆五十年(1785年)他55岁时,已官至河南巡抚。56岁又升任湖广总督,之后还担任了兵部尚书。毕沅一生功绩颇多,但他最大的功绩是编撰了《续资治通鉴》这一巨作。为完成这件伟业,他花费了人生最后二十几年的心血。

毕沅年轻时就喜欢读史,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他都读了好几遍。他一直有个愿望,要把《资治通鉴》续编下去,但一直没有条件。当他成了一方大员后,终于可以着手进行这件事了。此时他年已不惑,他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件巨大的工程。

其实,这之前已有人做过这件事。南宋有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康熙年间有徐乾元编《资治通鉴后编》,但毕沅觉得他们所编错误很多、漏洞不少。他决定独树一帜,另辟蹊径。首先是广邀学者名士参与,二是要求参与者博览群书,搜集资料,力图还原历史真实。三是确定以宋、辽、金、元四朝正史为经,以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 以李焘等各家约百数十种文集为参考。他要求记述一定详明、文字一定简要。经二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四易其稿,毕沅终于完成了220卷的鸿篇巨著《续资治通鉴》。这部书上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共四百多年。史家以为这是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史,总引资料达三百余种,纠正了以往宋史专著详北宋略南宋的偏颇,还增加了少数民族的资料。其历史意义不可低估。这部书本身史实严谨,取材宏博、编排合理而又文采斐然,其中《岳飞》一篇,更是作为典范被选进了中学语文教材。梁启超对该书评价极高,以为:“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

嘉庆元年(1796年),嘉庆皇帝赏毕沅轻车都尉,许世袭。嘉庆二年(1797年)毕沅因痨病,即肺结核病逝于湖南辰州。毕沅死后嘉庆赠太子太保,赐祭葬,其墓在吴县木渎。遗憾的是毕沅死之时《续资治通鉴》正在付刻制版,尚未过半。毕沅终究未能亲眼看到成书。

毕沅死后,却未能寿终正寝。嘉庆帝以他在任时对清剿白莲教不力;又以他与和珅过从甚密,曾连作十首诗为和珅贺寿;还说他经济有点不清。《清史稿·毕沅传》:“四年,追论沅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需币项,夺世职,籍其家。”死后不仅被夺取世职,而且还被抄没家产,毕沅也够惨了。嘉庆还发上谕切责,曰:“倘毕沅尚在,必当重治其罪。今虽已身故,岂可复令其子孙仍在官职!”毕沅作官的儿子因之受牵连,被就地免职。至十月“追产入官。”

来源:休宁信息新闻网

作者:钟海军

编辑:高嘉璐

审核:潮蒙

终审:朱卫胜

提交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

用户评论

    当前暂无评价,快来发表您的观点吧...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