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

顯慶公義茶亭891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王言解

曾参说:“先生,您讲的治国方法太高深,我不能深刻地理解它。”

孔子说:“你以为仅此而已吗?还有呢!古代圣明的君主治理百姓时,遵照礼法将土地分封,派官吏来治理。这样,贤良之人便不会隐居不仕,顽劣之民也无处隐藏。时常派遣官员考察各地,并以此考核官员的政绩,从而选拔贤良的人,罢黜无能之人。这样,贤能之人便会高兴,无能之人便会忧惧害怕。怜悯无依靠的鳏寡之人,帮助无夫无子的老年妇女,同情体恤贫困之人,教导百姓孝敬父母尊重兄长,选拔有才之士。做到这七项,那么整个国家便不需要用刑罚来治理。

身居高位之人爱护百姓,犹如手足与心腹关系那样好,那么,下层的黎民百姓也会亲近身居高位之人,犹如幼儿对待慈母那样。上下如此相亲相爱,法令得以遵从,措施得以实行,黎明百姓感怀身居高位之人的德政,近处之人会为之折服,远方之人会归顺,这便是政治达到的最高境界。伸开手指会知道寸的长度,伸开手掌就知道一尺的长度,展开肘臂便知道一寻的长度,这是在身边的法则。

以周朝制度为例,三百步为一里,一千步为一井,三井为一埒,三埒为一矩,方圆五十里便可建立城邑,方圆一百里便可建立国都,如此便可积累财富与福禄,以帮助居无定所之人。所以,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中原华夏,尽管服饰不同,言语各异,没有不来归附的。所以说,即便没有市场上的交易,百姓也不会缺乏生活用品;即便刑法搁置不用,社会秩序也不会紊乱。打猎并非为了充盈宫室,征税也不是为了填充国库。哀悯百姓以补救灾年之不足,以礼节防范骄奢淫逸。多一些诚信,少一些虚伪,黎明百姓便会遵守礼法,效仿国君言行,遵从法令。君臣之间的关系就好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那样自然。黎民百姓信任国君就好像相信四季变化那样坚定。所以,百姓感觉国君就在身旁,这并不是因为空间距离近,而是百姓看到了国君的德政。所以,即便不用武力也会产生极大的震慑力,不用依靠丰盛的赏赐,臣民便会亲附于国君,黎民百姓会感怀他的恩惠。这便是圣明国君保卫国家的方法,也是征服千里之外敌人的原因。”

  • 转载请注明 孔子家语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1231.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