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舞琼花,惊艳了岁月,温暖了你我

全球视野观察1003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今日诗语:

本文由长安处处有唐诗首发。

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

冬日里最意外的惊喜,莫过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冬日里最浪漫的故事,莫过于我和你牵着手在雪中慢慢走,走着走着,我们就一起白了头......

天积阴成雪,雪落下成诗,

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闲适;

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温暖;

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清绝;

......

“昨宵天意骤回复,繁阴一布飘寒英。”大雪纷纷飘落,天地银装素裹,围炉夜话,煮雪烹茶,澡雪精神,踏雪寻梅......

雪,是诗意的化身;雪,是浪漫的开始;雪,是最风雅的意趣.....

我们总是在抱怨人生实苦,生活很累,闹市的喧嚣、纷扰尘封了我们的心灵;对名利和金钱的追求,隔绝了我们的快乐。

让我们不知“人间有味是清欢”,亦不知“清欢”在何处。

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在一个雪落纷纷的日子里,去踏一场雪,去看天地万物同归于一片洁白,必能净化我们的眼睛,涤荡我们的心灵,找到清淡的欢愉。

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

《世说新语》载: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谢安在家中集会,和一众子侄拥炉宴饮、谈论诗文义理。

一会儿的工夫,雪越下越大,谢安便以“雪”为题,试试年轻人的才思,于是指着窗外飘洒的雪花,笑着说:“白雪纷纷何所似?”

侄子谢朗站起来说:“空中撒盐差可拟。”将飞舞的雪花比喻成飘洒的盐粒,像则像矣,只是缺少美感。

谢安未置可否,只见谢道韫起身,缓缓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白雪纷飞正如飘飞的柳絮,轻盈灵动又诗意盎然。谢安听了开怀大笑起来。

后世便用“咏絮之才”形容女子才华横溢,“柳絮”也成了雪的别称。

宋代的才女朱淑真,凭栏观雪,也曾化用谢道韫的故事写诗:

凭阑观雪独徘徊,欲赋惭无咏絮才。

盐撒空中如可用,收藏聊与赠羹梅。

朱淑真与李清照齐名,论才华不输谢道韫,却说自己无咏絮之才,只能学谢朗,把雪花比作白盐。有趣的是她要把这如盐一样的白雪收藏起来做梅子羹。

朱淑真一生婚姻不幸,经常郁郁寡欢,她的诗词写的都是孤独和苦闷,难得有这样明朗欢快的语句。

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寿阳曲.江天暮雪》曰: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马致远站在江边看到雪中披蓑归去的钓鱼人,他没有像柳宗元一样感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反而觉得雪花纷纷,如白梅似柳絮,仿若万籁俱寂中清远高绝的动态水墨画。

雪是高雅的情致,也是生命的留白。可佐金莼玉粒,亦能陪烟蓑雨笠。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这个故事也是在《世说新语》里,也是发生在王谢之家。

王微之,字子猷,“书圣”王羲之第五子。他住在山阴县时,有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雪,一觉醒来,便开门赏雪,一边喝酒,一边徘徊着吟诵左思的《招隐》。

忽然间,他想起了朋友戴安道,便连夜乘船要去拜访他。雪夜行舟,经过一夜的时间,终于来到了戴安道家。王微之却没有进门,调转船头回来了。随行的小童问他,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魏晋风流,率性潇洒莫过于此,雪夜访戴也成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诗客的心中的白月光,慕而效之,羡而咏之。

南宋诗人曾几看到画作《访戴图》,作题画诗:

小艇相从本不期,剡中雪月并明时。

不因兴尽回船去,那得山阴一段奇。

雪夜乘舟访友,执着“见友”,便忽略了途中美景。若不是兴尽而返,心中已无挂碍,如何能领略这雪月并明的奇景,又怎能留下这一段放达洒脱的奇谈。

此诗中,曾几诗出意外,不落俗套,更见心性洒落肆意旷达。

元代薛昂夫的散曲《蟾宫曲.雪》则更辟蹊径:

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

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

一个饮羊羔红炉暖阁,一个冻骑驴野店溪桥。

你自评跋,那个清高,那个粗豪?

你是要踏雪寻梅,雪夜访戴,雪下独钓,骑驴在野外挨冻,追求风雅;还是拥暖炉喝酒吃肉,做个俗人?

是真名士自风流,大俗大雅,不过随性而已。

踏雪寻梅,亦寻诗。

张岱的《夜航船》里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故事是这样的:孟浩然酷爱梅花,写了几首咏梅诗都不满意,他想要到山林中看看真正的梅花,才能真正领略梅花的风骨。

于是他冒着风雪,骑着驴子去往山林里寻找盛开的梅花,山路崎岖,雪天路滑,甚是难走。到最后,驴子支持不住,竟然滑到在雪地里,孟浩然也摔得不轻。

这时,不远处寺庙中的一名老僧经过,扶起孟浩然,又指给了他梅花盛开的地方,孟浩然终于亲眼看到了风雪中傲然盛开的红梅。

此后,孟浩然便经常去山中赏梅,众人问他,他说去“踏雪寻梅”。后来,“踏雪寻梅”便成了文人风雅的典故。

宋代的“红杏尚书”宋祁不只爱杏花,也甚爱梅花,他《雪里寻梅》写道:

雪里逢梅近腊时,梅姿雪态两相宜。

羡君此处留清赏,看遍溪头南北枝。

“有梅无雪不精神,”雪和梅,一样的冰肌雪肤,仙风道骨,梅雪相得益彰;“有雪无诗俗了人”,雪里寻梅,赋诗酬唱,才能不负梅雪不负己。

明代的于谦却替孟浩然担心雪里寻梅不遇,他《题孟浩然踏雪寻梅》:

漫头飞雪路欹(qī)斜,杖屦行寻卖酒家。

万里溪山同一色,不知何处是梅花。

大雪飘飘洒洒,大地一片白茫茫,怎知梅花在何处呢?

其实于谦真是多虑了,雪夜访戴也罢,踏雪寻梅也好,乘兴而往,兴尽而归,享受的是过程,不问结果。人生一世,若能如此,便会摒弃烦恼苦闷,感受幸福快乐。

独往湖心亭看雪,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明崇祯五年十二月,张岱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三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张岱独自驾着小舟去湖心亭看雪,到了湖心亭,看见有两个人正相对坐在毡子上,旁边一小童在酒炉里烧酒。那两人看到张岱,便拉他一起饮酒,并高兴地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意思是“想不到湖中还会有您这样闲情逸致的人”,张岱一问,原来他们不是杭州本地人,而是金陵人。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对张岱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被称为古往今来第一有趣的男人,他的《夜航船》写尽天下有趣之事,也正是这样的人才能在冰天雪地中独往湖心看雪。

若张岱湖心看雪是一种卓然不群,遗世独立的高雅,那姜夔的《钓雪亭》则是孤寂的惆怅: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

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姜夔一生多才多情,却总是在潦倒流离中度过,寒天羁旅中更添了惆怅。正所谓心中景即眼前景,同样是水上赏雪,张岱是洒脱,姜夔则是落寞。

北宋李纲则在白雪皑皑中看到了普通百姓的雪中生活和乐趣: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古人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抗金受阻,郁郁不得志的李纲,是像渔翁那样“独善其身”,还是为了百姓的安定生活,勇往直前?

当然,我们的英雄选择了后者!

雪,是冬日里最美的精灵,纯洁无瑕,纤尘不染,风姿绰约,曼妙飘舞。纷扬的雪花,跨越千年,是古人的风雅,也是今人的浪漫。

雪,总是承载着我们最美的期待,瑞雪兆丰年,是老百姓最朴实的愿望;赏雪景,听雪落,是逼仄生活中一点儿诗意的向往。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雪封门时,一家人拥炉围坐,桌上是热气腾腾的饭菜,耳边是父母不厌其烦的唠叨,不必咏絮之才,品味清欢之意,如此闲聊甚好。

作者:水云初静  闲来无事读书,心有所感写文。爱诗词,更爱《红楼》。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