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悦耳,真话难得,请保护说真话的环境​!​

藝術百年CENTURYART911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你的生活美学·从阅读开始

传播:艺术家作品|艺术品收藏|生活美学|文学

别人真诚的批评,有时候比赞扬更可贵,因为那是能够改变我们自己的镜子。

人性最大的弱点

是不爱听真话

莎士比亚说,一个人宁愿听一百句美丽的谎言,也不愿听一句直白的真话。

这话一点也不假。

就像鲁迅在《野草·立论》里讲过的这个故事。

一户人家生了一个小男孩,全家都高兴极了,满月的时候,主人将孩子抱到客人面前。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发财的,他得到一番感谢;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当官的,他收到几句恭维话;一个人又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得到一顿痛打。

说“要死”是真话,也是必然;说做官,便是说谎。

假话好听,让人心里服帖;假话顺耳,不会把人给得罪。

但人们宁愿听假话,也不要听真话,这便是人性最大的弱点。

还记得那个流传甚广的寓言故事吗?

谎言跟真实在河边洗澡,谎言先洗好了穿上真实的衣服离开了,真实却不肯穿谎言的衣服。

后来,在人们眼里,更愿接受穿着真实衣服的谎言,却很难接受赤裸裸的真实。

听真话,是一种度量

鲁迅先生在《野草·立论》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户人家生了一个小男孩,全家都高兴极了。

满月的时候,主人将孩子抱给客人看。

有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又有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当官的,他于是收到几句恭维话;

这时候,却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

结果可想而知,他得到了一顿痛打。

现实生活中,真话往往比假话难开口,也比假话难接受。

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听真话,不是所有的人都听得进真话。

听真话需要勇气,更需要度量。

1983年,59岁的画家黄永玉写了一封信,给73岁的剧协主席曹禺。

信中,黄永玉言辞犀利地批评道:

“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

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

在这之前,曹禺早就创作出《雷雨》《日出》等多部名作,名噪一时,得到的都是“好”“高”这样的赞美。

而黄永玉的这些话语,无疑犹如当头棒喝。

他拿在手里反复地看,还忍不住唤出自己的妻女,围在一起认真研读,细细体味。

后来,他把这封长信长信一页一页端正地放在照相簿里,以便自己随时翻阅,并提笔给黄永玉写了这样一封回信:

“我能得你这般坦率、真诚的言语是我的幸福,更使我快乐的是,我竟然在如此仓促的机遇中,得到你这样真诚见人的友人。”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多一分度量,才能多一分清醒;多一分度量,才能多一个朋友。

只有那些度量宽厚的人,才能听得进真话,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才能实现个人的进步和成长。

假话好听

真话难得

真话,是这个时代不易获得的奢侈品。人人都有一张嘴,但未必人人都会说实话。

《战国策》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邹忌身高八尺,神采焕发容貌俊美。

一日清晨,他穿戴打扮好,看着镜子问妻子:“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谁更俊美?”

妻子说:“您俊美得很,徐公哪能跟您比。”

徐公是齐国出了名的美男子,邹忌不自信,又去问了到家拜访的客人,结果客人也是一样的回答。

翌日,徐公来家里做客,邹忌细细打量他,才顿悟:自己是真比不上人家。

“妻子说我俊美,是偏爱我;客人说我俊美,是有求于我啊!”

假话好听,真话难得。

不管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某种目的,生活中敢于对自己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

而一个从不对自己说真话的人,每天都让我们自己活在虚构的谎言中,无法认清自己。

敢对你说真话的人

才是真正在乎你的人

真话不好听,不顺耳,大多数人都不爱听。

尤其是被别人突然指出缺点和不足的时候,大多数的人都会觉得心中不快,无法接受,甚至是打从心里讨厌说实话的人,更谈不上反思和改变了。

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好听的假话,蛊惑人心;难听的真话,方能让人警醒。

常言道,人生得一二知己已是幸事,若得结交诤友则属三生有幸。

什么是诤友?

《说文解字》解释说:“诤者,止也,止其失也。”

意思就是说,敢于直言,劝阻你过失的朋友。

宋朝诗人张咏做湘东太守时,有一次在家作诗,灵光乍现,写下一句“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煞老尚书”,写下之后就出去了。

碰巧溧阳知县萧楚才来访,看到墨迹未干的诗作,提笔将“恨”字改为“幸”。

张咏回来后心生不悦,认为这一改动违背了自己的本意。

萧楚才当即批评到:“当今小人当道、奸佞横行,大人位高权重、功勋卓著,已成众矢之的,你居然说恨太平,恐怕会招来杀身之祸。”

张咏听后大悟,从此两人成为至交。

相识满天下,难得是诤友。交诤友,就好像得到一面镜子,可正人生。

一个能经常给自己忠告,指出自己不足的人,一定是最关心、最珍惜、最希望你能够有所发展、有所作为的人。

甜言蜜语好听,但并不靠谱,忠言警句难听,但发自真心。

听真话,是一种智慧

在中国历史上,魏徵是出了名的直言敢谏。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得到一只特别好的鹞鹰,他很喜欢,就把它架在胳膊上把玩。

正玩得高兴,望见魏征远远赶来,他急忙把鹞鹰揣在怀里藏了起来。

魏征于是开始聊起正事,但他一开腔,就没完没了,根本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好不容易等魏征把话说完告辞,唐太宗才敢把鹞鹰掏出来,结果鹞鹰早给憋死了。

实际上,魏徵是故意这么做的,他以此劝谏唐太宗不要“玩物丧志”。

像这样的故事,其实常常上演。

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一生中,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人难比的。

而魏徵之所以敢讲真话,离不开唐太宗愿意听真话、听得进真话。

也正因为唐太宗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所以开创了贞观盛世。

治国如此,工作和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说真话需要环境、需要土壤,更需要听得进真话的人。

只有说真话被鼓励、被倡导,人人才愿意讲真话,社会才能变得越来越美好。

·END·

艺术品收藏、展览合作、艺术家包装推广、商业沙龙等

业务合作请加

常按二維碼關注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