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网上的中医教程误导

传源医话20161073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这事还得从古今方剂中用药的剂量说起,由于历史原因,各朝各代的量器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就造成各朝代的医学书中说的方剂中剂量上的不一至,有的古医书中说的某味药用量是一两的,若按现在折算出来的或许只是三十几克,或六克,而不是现在的一市两或一公两,由于各个朝代的衡量器不一样,所以在使用古代方剂时用药量就不能照书本中搬出来为今使用,而应考量一下某个朝代的斤或两不是现在的市斤市两、或公斤公两。

网上看到的原标题“一个古代治疗中风的方子、麻黄用到3两一剂见效”的网课,原话是这样说的,同时也举出一个案例:“中风昏迷在唐代孙思邈称为脑中风,脑中风与伤寒中的中风也是一样的,都是受了外风,只不过是患者中的只是脑部中风而不是全身中风……”

这位大师举出的案例是这样说的:“某某中风患者,中风失语,昏厥,患者家人找到他看病开方,他开出的方是孙思邈《备急千金方》里面的一个方,其中麻黄用三两,服药一剂第二天患者手脚会自己动了,患者家人问:这是不是吃这药起的付作用,我说;他原来不会动,现在手脚动了,这不就是好事吗,这就证明服药是有效果了啊……”

说到这里,后面没有说《备急千金方》用的何方子,后面要再听下去就是要花钱购买的了,就要收取五百八十块钱订购才能继续听下去。还算这位患者家人有点头脑,不算是大白痴,能问这种手脚动是服药后付作用引起的。确实是,麻黄,有解表发汗功能,发汗太过是会劫伤气血的,气血损伤就会引起虚风内动,所以肢体就会出现抽搐,这种抽搐并不是有效果,而是付作用导致。

网课上往往对与错很难分辨,像这位中医大师的网课就有两点严重的错误,其中他把古中医方剂中的三两当现在的三两,古代的三两并非现在的三两,而是十八克,另外古代中医并没有“脑中风”说法,孙思邈也没有把中风称“脑中风”,“脑中风”是现代医学的名词,即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闭塞。突然中风昏迷,古代称为“卒中”,或称“中风”。

方剂的用药量当然很重要,药量是决定效果的因素之一,少则病不达,多则可能中毒。《黄帝内经》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常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这里面说的是,注意用药的安全,不要鲁莽用药,不然喝了药上吐下泻那是中毒了,上吐下泻会引起脱水,严重的脱水会导致休克或死亡。

中风古代中医分为真中风与类中风,真中风即是真正的受外邪侵犯所致的中络、中经、中腑、中脏;类中风即是由内因所致的因痰、因热(热极生风)、因虚(气虚,血虚,虚风内动)等类似于风证所致的疾病。其中中风卒中的昏迷又分为闭证和脱证,闭证因痰、瘀、寒、热等邪闭塞心窍而昏迷的,虚证因气虚或气阴两虚,或阳虚所致脱,亡阳(开证)而致昏迷的。

中风昏迷有闭证及脱证(开证)的症候不同,闭证又有“寒闭、热闭”的不同,这位大师不辨寒热虚实,不辨闭脱就随便推出用麻黄三两治中风,这是误导,害命不浅的误导。要知孙思邈所写的《备急千金方》是唐代的,里面有一个方叫还魂汤,治疗突然恍惚、休克(昏迷)用还魂汤。

这还魂汤其实就是《伤寒论》中的麻黄汤,还魂汤里面的麻黄用三两与(仲景《伤寒论》的麻黄汤)份量一样,在那个时代说的三两会是现在的三市两,或三公两吗,要知道,现在的一巿两是五十克,而三市两就是一佰五十克啊!一次用一百五十克麻黄那是超超超超正常用量十多倍啊,若按以前的十六进制计算一两三十三点几点,这三两折算也有一百克啊!健康人也受不了这个剂量的啊!!更何况是中风昏迷患者而且又不辨闭证、脱证那就更加要命了,如果是脱证、或热闭的中风昏迷一剂用麻黄三两,那一剂药服下去便可毙命,不必再复剂了。

古医书说的三两,现在的医生通常用药量那就是当作九克使用,而不能当作现在的三市两或三公两使用。像这位中医大师说的案例,若患者是寒闭证的中风昏迷用这个还魂汤的方还可以,但剂量不可用现在的三两,麻黄,性温、味辛,具有发汗解表的功能,辛又能开闭,温能散寒,所以还魂汤能治寒闭证。如若是开证、热闭的中风昏迷不用说麻黄三两了,十克就可以致人死亡。

所以呢,使用经方也不能随意或随便从书中抄个方子来治病这么简单,更不要被那些网课上的所谓“大师”“神医”误导,应参照一下现代临床上用药量是否相符,不然的话鲁莽用药是会害死人的,会摧促速亡的。

治病救人

弘扬中医文化

  • 转载请注明 不要被网上的中医教程误导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934.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