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第一卷

星期一下午四点1647 次浏览0个评论2024年09月19日

十年前读《理想国》的笔记,基本上是把内容复述了一遍。发来充数。里面所有加引号的,都是商务名著版原文。

柏拉图不仅是哲学家也是文学家。《理想国》开始便演出了戏剧性的一幕:苏格拉底老先生参加完献祭,看完了表演,正准备回家,不料被人拦下,“要么留在这儿,要么干上一仗!”。苏老当然不能跟人干仗,于是留下来看晚上的表演,更重要的是“这儿有不少年轻人,我们可以好好的聊一聊”,嘴仗还是避免不了的。

苏老其实不老,先去拜会一位真老者,看来是富家翁。苏格拉底勤学好问出了名的,见了长者先讨教一下:“您的年纪已经跨进了诗人所谓的老年之门,究竟晚景是痛苦呢还是怎样呢?”。老人从容作答,引用索福克勒斯的话说,不用向女人献殷勤啦,就像“从一个又疯又狠的奴隶主手里挣脱出来了似的,”,“……种种不满,其原因只有一个,不在于人的年老,而在于人的性格。”。

这回答又智慧又实在,但苏老连发更是出了名的,问题跟着就来:“他们觉得你老而有福是因为家财万贯,是吗?”,“你的钱是继承来的还是自己赚的?”,“家财万贯的最大好处是什么?”。他太适合做记者或者律师了。老人一一作答,最后说家财万贯的最大好处是“用不着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

说道最后这一点,终于到了苏格拉底想问的问题,老人在说钱财可以让你正义的行事,那么究竟“正义”是什么?《理想国》的大戏到这里真正开场了。

讨论最好从具体事例开始,苏格拉底举出一个事情:如果说有债要还是正义。那么如果一个朋友头脑清醒的时候借了武器给你,后来他疯了,跟你要武器回去,你应该还吗?What‘stherightthingtodo?有债要还是对的,但是不让朋友被伤害也是对的吧?究竟怎么是正义的?

接下来是苏格拉底和玻勒马霍斯的对答,苏格拉底不停的诘问,玻勒马霍斯左右抵挡,正义究竟是什么一再被重新定义,又被反例否决。比如正义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吗?但是苏格拉底反问,人是不是会错把好人当敌人,坏人当朋友呢;哦,会;那么伤害敌人岂不是伤害了好人,这是正义的吗?哦,这个……。苏格拉底的组合拳下,玻兄被问的晕头转向。

苏格拉底这样穷追不舍,这边厢恼了一位英雄!著名的诡辩家色拉叙马霍斯按捺不住“一个箭步冲上来,好像一只野兽要把我们呑掉”。这位程咬金见不得苏格拉底欺负小辈,对他大为不满,决心亲自教训教训他。苏格拉底从容应战,等着色先生提出高见。

色先生的见解倒也简单明了:“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然后得意洋洋等着苏格拉底鼓掌。苏老还是太极推手以柔克刚。好吧,你这么说我且来问问具体的意思。反驳就在反问之中展开。

苏格拉底的反问都是环环相套,先从你的观点出发,推出其他观点,让你承认,然后推出下一个观点,你又承认,一步步跟着他,最后推出一个荒谬的你也否认的观点,那么最初的假定也就不攻自破,这当是一种归谬法。

对色先生的定义,第一个质疑是,强者是统治者,他的利益是正义,那么服从统治者必然是正义的;然后统治者也是人,必然会犯错误,有时候做出对自己不利的决策,那么这时候服从他会损害他的利益,还是正义的吗?色先生反驳到,不对,你说的这种会犯错误的统治者不是“真正的”统治者,真正的统治者是不会犯这种错误的,犯了就不是了──这个我觉得是很诡辩了──,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反驳,而是运用了类比。先不说统治者,而是医生等技术工作者。他们的技艺都有自己的利益,对吧?然而这些技艺本身的利益来自于服务的对象的利益;作为统治者,他们的技艺是统治,类比可知,统治必须要照顾人民(服务对象)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统治者。这和统治者完全顾自己的利益相矛盾了。

色先生给说的一愣一愣的,辩论不过终于怒了。他不回答反而诘问苏格拉底,接着发了一大“桶”的议论,“把大桶的高谈阔论劈头盖脸的浇下来,弄的我们满耳朵都是”。他的结论是:“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正义对一个人自己有好处,有利益。”。然后他准备扬长而去,被劝留下,因为他说的是极其重要的“每个人一生的道路问题──究竟做那种人更有利?”。

读到此处我已经多次看到了“利”。他们不停的探讨着利益,正义是利益,怎样是对自己有利的行为?我不由想起《孟子》。我一直不喜欢孟子,他的辩论,似乎雄辩滔滔,其实就是道德文章,拿大帽子压人。梁惠王刚说了个将有利与寡人乎,就给他噼里啪啦轰了一通。还是古希腊这种讲究逻辑,实打实的辩论有看头。

接下来,苏格拉底舌战色先生,论证了两条:一,一个真正的治国者追求的不是他自己的利益,而是老百姓的利益。二,不正义绝对不会比正义更有利。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总是显得特别谦虚,小孩般的不停的提问,不惧暴露自己的无知。开始先顺着对方观点来说,最后把对手问得哑口无言,跟着他的思路走。既然色先生(这位仁兄名字太长,权且委屈一下)提出“真正的统治者”这个概念,那么苏格拉底说好啊,咱们来考察一下真正的统治者是什么。

故伎重施,苏老又用了类别法。前文已经论证过,使用技艺的人是需要为技艺施展的对象考虑的,统治这门技艺也不例外。那么既然技艺是为别人着想,那么谁愿意没有报酬就使用技艺呢?谁愿意做管理者而没有报酬呢?你我都同意,没有人,色先生也只好同意。接下来推广到医术,航海术等,这些技艺──注意,纯粹意义上的技艺──只能对它所施加的对象带来利益,不会给医生,领航员等带来利益。那么他们的钱哪里来的呢?苏格拉底说,他们运用了一种挣钱之术。这里的概念是:医生要运用医术+挣钱术才能获得利益,真正的医术是不为医术挣钱的。类比可知,统治者的统治术,也只是为了被统治者,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所以,他应该有报酬,这个报酬不是他的统治术带来的利益,而是为了让他愿意干。

接着苏老又说,好人不肯为名利来做官,所以要让他们发挥作用,只能他们不做官就惩罚。──这里好像是说以权谋私不是真正的统治者所为。真正的治国者──就是真正懂上面提出的纯粹的治国之术的人,追求的必然是这门技术的目的:老百姓的利益。

到此,第一个命题论证完毕,苏格拉底接着转到下一个,他要驳倒色先生关于做不正义者更有利的观点。色先生前面的一大“桶”辩论其实意思很简单,正义者要受很多束缚,不正义者为所欲为,因而正义者在利益上争不过反方。

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去反对,而是用了一个迂回战术,让我试着来跟踪一下他的思路。顺便提一下,读《理想国》的时候我常常感到自己脑子里工作记忆空间太小,论证太长,所以时常得往回翻才不至于迷失。这来回看下来的逻辑,也不一定全对,权做参考。

首先还是从对方的观点出发,来推出一些结论。不正义者比正义者有利,那么在色先生看来不正义是善是好,正义是恶是坏吧。当然色先生很同意。再进一步,不正义者又聪明又好,正义者又笨又坏吧?当然色先生继续很同意。

依然从对方观点出发,苏格拉底诱导对方推出另一个观点:正义者不要求胜过同类,只要胜过异类,而不正义者同类异类都想胜过。这不难理解,因为不正义者唯利是图,只有胜过所有人才利益最大。──注意,这是一种“性质”。

然后,关键的大前提来了:性质相同的人类似,而且,同类的人性质相同。由色先生的观点得出的结论是──因而,不正义者和聪明又好的人类似,正义者和笨又坏的人类似。

这些路铺好之后,苏格拉底开始了用类似的逻辑(有同样性质的人同类)来推出自己的观点:

1)音乐家,医生都想胜过不是医生的人,并不想胜过别的音乐家或者医生。推广以上例子:有知识的人所言所行势必相似;无知识的人既想胜过聪明人又想胜过笨人

2)有知识的人聪明,聪明的人好,就是说有知识的人就是聪明又好的人。

3)推出聪明又好的人不愿意超过自己的同类,而笨而坏的人想超过所有人。

4)前面提到:正义者不要求胜过同类,只要胜过异类,而不正义者同类异类都想胜过。

5)根据3,4,聪明又好的人和正义者有相同的性质,笨又坏的人和不正义有相同的性质;

6)根据前面的大前提:性质相同的人类似,推出聪明又好的人和正义者相似,笨又坏的人和不正义者相似

这里的关键点是,双方都同意的逻辑+色先生的观点=>不正义和聪明又好类似;而:双方都同意的逻辑+双方都同意的事实=>正义和聪明又好类似。那么只能是色先生的观点错了。

这番辩论下来:色先生“大汗淋漓浑身湿透,从来没看到过他这么脸红过”!苏老完胜。

苏老趁胜追击,还要进一步证明不正义不比正义有利。这时候,色先生已经丧失斗志,唯唯诺诺了。苏格拉底,从正义者聪明出发,一步步推出正义的种种好处,正义者可以比不正义者做事更好更多,而且更加快乐,快乐是利益,因而不正义不可能比正义有利。没有了对手,这些论证就是水到渠成了。

第一卷到这里就结束了。然而大胜的苏格拉底总结到:“现在到头来,对讨论的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因为他关注的题目是:正义究竟是什么?

  • 转载请注明 《理想国》第一卷
  • 本文出处: https://kxion.com/article/2260.html
  •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或修改。

更多相关好文

    当前暂无更多相关好文推荐...